李萍清
(新邵人民醫(yī)院婦產科,湖南 邵陽 422900)
剖宮產切口愈合不良15例臨床分析
李萍清
(新邵人民醫(yī)院婦產科,湖南 邵陽 422900)
目的 探討剖宮產術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及預防措施。方法 回顧性分析15例剖宮產術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觀察組的高BMI、基礎性疾病、婦科炎癥、多次陰檢和肛檢、胎膜早破、手術時間延長的發(fā)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造成剖宮產術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較多,加強孕期保健宣教,提高產科質量,可減少和避免術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發(fā)生。
剖宮產;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預防
剖宮產是產科臨床常用的較為安全的難產處理方法。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近年來的剖宮產率呈持續(xù)性的增高趨勢[1]。而由此導致的剖宮產術后切口愈合不良現象也逐漸增多[2]。如果處理不當,可給患者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精神負擔。為探討剖宮產術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及預防措施,筆者對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例剖宮產術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15例,占同期在我院行剖宮產手術的0.64%(15/2350),其中切口脂肪液化9例,表現為術后4~7d切口處呈淡黃色并有漂浮狀脂肪滴滲液,切口邊緣及皮下組織無炎癥和壞死征象,實驗室檢查可見較多脂肪滴細胞,細菌培養(yǎng)呈陰性;切口感染6例,其診斷符合《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3]。隨機選擇同期在我院實行剖宮產手術100例作為對照組,所有產婦均采用新式子宮下段剖宮產手術,年齡均在21~38歲之間。兩組產婦的年齡、產次、孕周、手術室環(huán)境、術野準備、器械消毒、麻醉及手術方式等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比較兩組產婦的體質量指數(BMI)、原有基礎性疾?。ㄈ焉锲诟哐獕翰?、貧血、低蛋白血癥、糖尿?。D科炎癥、產程中陰檢和肛檢次數、胎膜早破、手術時間等。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tǒng)計軟件處理,百分率的比較采用精確概率法和卡方檢驗。
觀察組的高BMI、基礎性疾病、婦科炎癥、多次陰檢和肛檢、胎膜早破、手術時間延長的發(fā)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各項觀察指標比較(n %)
近年來,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剖宮產率呈持續(xù)性的增高趨勢,由此不可避免地造成其術后的各種并發(fā)癥的升高,其中切口愈合不良是其主要的術后并發(fā)癥[4],其發(fā)生率約為2.2%~2.3%[5]。主要包括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切口裂開、切口血腫及切口疝等。其中切口感染主要表現為切口周圍紅腫熱疼,偶有漿液性或膿液滲出,嚴重時可發(fā)生切口裂開,繼發(fā)出血、敗血癥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6],從而給患者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精神負擔。
造成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除了手術室的環(huán)境、器械消毒及術野準備等外源性相關因素外,主要與下述因素有關:①肥胖:一般認為孕婦BMI≥30kg/m2即為肥胖[6],肥胖是造成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之一。這可能是肥胖者由于皮下脂肪過多,影響了術野的暴露和術中操作,導致手術時間延長,由于脂肪層肥厚,切割時易殘留脂肪孤島,縫合時又易形成脂肪層死腔容易引起感染;而單位組織供血減少也增加了脂肪液化及感染機會。因此對肥胖患者在操作中應動作輕柔,切口縫線不宜過緊過密,術后應適當進行理療,促進血液循環(huán)以利于切口愈合。同時在孕期采取均衡及適度營養(yǎng),并配合適當鍛煉,以控制孕婦體質量。②孕產婦伴有妊娠期高血壓病、貧血、低蛋白血癥、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也容易發(fā)生切口愈合不良[7]。貧血和低蛋白血癥可直接影響切口愈合,同時降低機體的免疫力,妊娠期高血壓可引起外周血管發(fā)生不可逆的病理變化,從而影響切口局部血液循環(huán);糖尿病可導致血管內皮增生,影響局部血氧供應。③婦科炎癥和多次陰檢肛檢。正常孕婦的陰道和宮頸內存在有大量的細菌,各菌種間保持相對的穩(wěn)定性,慢性陰道炎患者及多次的陰檢肛檢可致其自然防御功能破壞,從而引起切口感染。④手術時間延長:有研究顯示,手術時間每增加lh切口感染的危險性就增加l倍[8]。由于手術時間延長,組織長時間牽拉,切口長時間暴露,容易降低機體抵抗力,加重損傷,導致脂肪層氧化分解,引起無菌性炎癥液化,增加感染概率。⑤胎膜早破:胎膜破裂后生殖道細菌可進入宮腔和羊膜腔內,易引起上行感染,娩出胎兒時易造成切口部位污染。
剖宮產術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預防措施主要包括:①加強孕期保健宣教,指導孕期合理飲食,將體質量控制在正常范圍內。②積極治療原有基礎性疾病。如將血糖、血壓控制或接近于正常范圍內時再施行手術;貧血及低蛋白血癥患者給予高蛋白易消化飲食,以加強機體抵抗力[9]。③開展婚前宣教,加強婦科檢查,試產時,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陰檢和肛檢次數。④胎膜早破者應合理使用抗生素,并最好靜脈用藥;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減少剖宮產率。⑤手術時應避免傷口受到污染,盡量縮短術中電刀與脂肪組織的接觸,避免反復切割組織,縫合前采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皮下脂肪層,將壞死脂肪組織及污染細菌盡量沖洗干凈。
綜上所述,造成剖宮產術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較多,加強孕期保健宣教,提高產科質量,可減少和避免術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發(fā)生。
[1] 宋詳蘭,劉蘭蘭,孫梅玲,等.剖宮產率及剖宮產指征10年變化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18):2590.
[2] 林翠.剖官產率上升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國醫(yī)師雜志,2007, 9(6):794-795.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S].2001:17-18.
[4] 朱潔.剖宮產切口愈合不良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19):29-30.
[5] 魏秀英.剖宮產術后切口愈合不良危險因素分析[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0,28(1):149-150.
[6] 常淑芳,郭娟,孫江川,等.剖宮產術后切口愈合不良危險因素分析[J].重慶醫(yī)學,2009,38(6):641-642.
[7] Bemardo LM,Crane PA.Body mass index basics for critical care nurses [J].Dimens Crit Care Nurs,2006,25(4):157.
[8] 張微.婦產科手術圍手術期生殖道感染抗生素的應用[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8,24(6):332.
[9] 孫延霞,馮愛華,楊傳華.剖宮產手術后切口早期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7,23(10):639-640.
R719.8
B
1671-8194(2013)01-02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