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丹
【摘要】真正的學習并不是由教師付給學生,而是學生本身主動參與的過程,教師不應當企圖將知識硬塞給學生。而應該找出能引起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的材料:激起懸念;引導實踐;情感調動;注重合作;及時激勵等,然后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變“苦學”為“樂學”。
【關鍵詞】懸念 實踐 共鳴 合作 激勵
1 激起懸念,誘發(fā)動因
常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認知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學生最積極的學習動機,教學必須以學生的興趣為起點,而產(chǎn)生疑問則是觸發(fā)學生思維的動因。為此我認為知識的引入,要讓學生“帶著興趣,帶著問題”進入角色,這就有如蓄勢待發(fā)的感覺。例如:教唱《小鳥,小鳥》時我這樣導入,讓學生聽著音樂模擬小鳥飛舞的動作進教室,接著提問:剛才同學們是怎樣進教室的?伴你進教室的音樂好聽嗎?為什么?(學生,剛才是飛進教室的,音樂很活潑、很動聽、很有跳躍感……)接著提問:我們的耳朵有什么用處?(聽故事、聽講課、聽音樂、聽大自然的聲音……)再提問:現(xiàn)在我來考同學們,請大家閉上眼睛用耳朵聽,同學們聽到了什么聲音用嗓子模仿出來。(老師:把事先錄好的各種鳥叫聲一一播放;學生:快活地模仿出各種各樣的鳥叫聲)這樣設計,深入挖掘快樂的因素激起興趣。教學開始,學生隨著音樂“飛”入教室,用耳朵來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聆聽音樂的習慣,這些都為下面的積極參與歌唱小鳥、感受歌曲情緒做了充分的準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不僅在于知識的系統(tǒng)講解,還在于設置問題,激起懸念,啟迪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進入“角色”引導他們積極探索、創(chuàng)造,讓學生成為“發(fā)現(xiàn)者”,享受體驗思維成功的樂趣。
2 引導實踐,提供機會
美國教育家蘇娜丹戴克說:“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加,我就會理解?!彼?,我們作為教育者在組織學習活動時,盡量給學生以最大的活動空間,提供動手機會。例如,在欣賞《黃河大合唱》時,老師不僅可以引導學生認真聆聽音樂,還可以組織學生收集有關《黃河大合唱》的文字資料,在網(wǎng)上或圖書館搜集我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資料。在課堂上,《黃河大合唱》的文字資料調動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出來;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資料調動學生用講故事的形式講出來,討論《黃河大合唱》的社會價值及藝術價值,討論冼星海對中國音樂所做出的偉大貢獻等;在課下,組織學生出版音樂墻報。這種方式,不僅為學生提供參與機會,而且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中學生被動地接受的教學模式,這令我想起了“教是為了不教”這句話。
3 情感調動。激起共鳴
情感,是音樂審美過程中最活躍的心理因素,是音樂審美的動力和中介。在音樂教學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則,不時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會有效地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使其在情緒的勃發(fā)與激動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所以,通過情景美調動學生的感情,激起情感上的共鳴,達到入迷的陶醉狀態(tài),使美融化于心靈,才能激發(fā)主動因素。例如,教唱《可愛的家》、《?;丶铱纯础窌r,以“我有一個溫暖可愛的家”為題目,讓學生主動參與:1、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家、與家人發(fā)生的動人故事等,特別是寄宿的同學,教師也參與談自己的家。2、收集一些溫馨家庭的照片、畫像,用投影或傳閱的方式交流討論,調動同學們對溫暖的家的情感。接著,讓學生靜靜地聽一兩遍歌曲。由于有了剛才的“前奏”,再加上歌曲的熏陶感染,學生在情感上與歌曲產(chǎn)生了共鳴。此時,再讓學生談談對整首歌曲的印象及感想,學生會情不自禁地進入了“游子思家”的“思念”和熱愛的情感之中。
4 注重合作。發(fā)揮主體作用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課堂教學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老師的教變?yōu)閷W生的學,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維持學生飽滿的情緒,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去自主合作、探索,在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思維。合作是教學過程的靈魂,也是教學的主要形式。各小組圍繞篩選出的重點問題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每人既是老師,又是學生,互教互促,許多問題不用老師講解,憑著小組集體的智慧得以解決,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例如,學生課本中很多歌曲旋律中許多空缺音符需要學生填,老師彈出整首歌旋律,學生邊聽邊把空缺的音符填上,然后分成小組討論,看看誰對誰錯,再找代表發(fā)言,一組發(fā)言其余幾組進行補充、交流。這樣,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維在合作中碰撞,達到在互補互促中共同提高的目的。
5 及時激勵。鞏固積極性
為了保持和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教師應及時捕捉有用信息,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適度的鼓勵性評價,這樣有利于激勵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參與的水平。
教師的激勵性評價應注意把握兩個方面:一是參與態(tài)度的評價。教學中應用心去觀察學生參與的情況,并及時進行評價。表揚態(tài)度認真的同學或小組,為其他同學樹立榜樣,以此激勵每個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二是參與效果的評價。學生以主人翁態(tài)度積極參與教學,對他們在教學活動中取得的成績,教師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積極的鼓勵。同時,參與效果的評價也要因人而異,讓每類學生在參與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而上次參與的快樂,正是下次參與的動力,如此循序漸進,會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心境,提高學習效果。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主要體現(xiàn)在要善于按照教學任務和教學過程的規(guī)律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誘導、講解、培訓和指導上,因而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調動得如何是衡量教師主導作用發(fā)揮程度的主要標志。教學中要保證學生主體地位,為全體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主動探索的空間,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