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君霞
【摘要】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生命,教學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能自主地解決問題。教師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提升生物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從教學的依據(jù)出發(fā),提升對有效課程的認識;在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中,從教師方面和構建教學模式方面,對提升生物教學的有效性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最后從生物教學的有效反思方面對教學的有效性進行總結,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程 生物教學 有效性
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所謂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以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以此為出發(fā)點,本文著重探討提升生物教學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1 教學要有依有據(jù)
“據(jù)”是優(yōu)質教育的要求。是衡量教學成敗的尺寸,是以素質教育為基礎的教育理念。有效教學主要依據(jù)有三:
1.1 新課程理念
新課程理念和新課標是教學實施的依據(jù)。教育資源、教學方法的選擇都要符合新課標的要求,離開了這一點,教學活動就會成為“無源之水”。例如:中學生物新課標在教學目標中強調學生要主動學習,合作學習,要能獨立操作一些基本實驗。能嘗試設計一些驗證、探討性實驗。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參與體驗的熱情,獨立思考能力、勇于探索的精神。這是實施生物教學的靈魂,是判斷課堂教學成敗的一個標準。
1.2 注重學生發(fā)展
教育的主體是學生,教學的本質是學生的發(fā)展。教學行為的達成要看是否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否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幾個方面得以提高。在生物教學中要結合生物學科的特點,重點關注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科學探究能力,美學價值,勞動技能等。
1.3 關注教學效果,反思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是師生交流互動的過程,在教學的每一個細節(jié)上進行總結,例如: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否達成,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否合理,學生活動是否充分,教師的點撥是否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否突出,課堂的氣氛是否活躍等,課后將它記錄下來,作為反思的依據(jù)。
2 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
2.1 提升教師素質,形成新的教學理念
提升生物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要做好導演、設計師,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這首先要求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以滿足好的教育與教學的需求。這里不僅僅指專業(yè)技能素質,更重要的是教師提高課程意識,認識到新課程不等于新教材,課程實施不僅僅等同于教教科書,更應考慮學生的學科學習目標、教科書以外的課程資源、教學環(huán)境等。即教師首先需要考慮的不是如何教學,而是應該考慮帶給學生什么樣的教育,學生需求什么?什么樣的問題最值得探索?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只有具備這種意識,教師才能在備課、上課、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時,問一問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對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有什么結果和實效?這是實現(xiàn)整體和長遠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從新的教學理念人手,靈活地實施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2 注重構建教學模式,以提升生物教學的有效性
(1)注重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睂W生是進行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學活動應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的過程,而不是使學生只能順著教師的思維軌跡去思考。
新課程倡導以“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征的新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學習方式的三個基本維度。“自主”指學習品質。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礎、前提;“探究”指學習途徑,探究是自主、合作學習的目的;“合作”則是指學習的主要形式,合作是促進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徑。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以自主學習為中心,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及綜合性學習,這樣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實現(xiàn)生物教學的有效性。
(2)改進教學方法,以問題解決為中心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能自主地解決問題,而要真正掌握知識深層的東西,必須學會提問,如果一個學生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找不到疑點,提不出問題,說明他沒有深入理解教材,因為教材中的一些“隱性問題”不是一眼能看出的,需要通過思考,仔細挖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給予學生提問的機會,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
(3)以小組合作形式,促進生物課堂的有效教學
教學過程不僅是師生間、生生間信息傳遞互動的過程。也是師生間、生生間情感交流的人際交往過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學生優(yōu)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和促使學生個性健全發(fā)展的優(yōu)點等,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被廣泛應用。
(4)練習到位,鞏固課堂教學
教師要在課堂上設計一定數(shù)量的練習題。學生練習的具體時間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的不同需要靈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剛上課的復習鞏固時,可以穿插在新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也可以放在課堂教學內容完成之后。課堂練習題的提前設計和課堂上的靈活使用,能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使生物課堂教學優(yōu)質、高效進行,
2.3 生物教學的有效反思
教學反思其實是備課的后部分,但不少教師只重視課前的備課,卻忽視了課后的反思,教學反思是上完一堂課后,對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實施進行回顧和反思,了解存在的不足,記下教學設計的亮點,以及設計中的疏忽失誤之處,以及教學中的“偶得”,幫助教師迅速接收課堂中的信息反饋。有時一節(jié)課設計時覺得非常完美,真正進行課堂教學時才發(fā)現(xiàn)由于學生的不同,會發(fā)生一些與事先設計不一致的情景和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反思,再設計。通過將經驗、教訓和自我體會記錄下來,不僅在當時有所收效,還便于今后吸取教訓,進行借鑒,以逐步提升生物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在新課改素質教育的前提下,如何提升教學有效性是需要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學手段會不斷被豐富,有效教學也需要與時俱進,教師只有用心去研究,提高對教學有效性的意識,采取適當?shù)姆椒ǎn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