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源,余 勇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Jimei University,Xiamen Fujian,361021
田徑運動是所有運動項目的基礎,被人們稱為“運動之母”,能有效發(fā)展人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協(xié)調性等各項身體素質,促進心肺功能和心血管系統(tǒng)的良好發(fā)展,增強體質,增進身心健康,在我國學校體育的發(fā)展中占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由于人們對田徑運動項目的鍛煉價值認識不夠,及田徑運動項目本身娛樂性較低等特性的限制,導致田徑選項課在普通高校體育選項課中備受冷落。近些年來,隨著高校體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快樂體育”和“終身體育”的理念引入到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體育課程開始實施選項課教學,并增設了時尚性和趣味性較強的運動項目,使公共體育課程中田徑選項課面臨著十分艱難的境地。
對普通高等院校田徑課程中遇到的若干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為普通高校田徑選項課的開展提供參考和建議。
以廈門大學,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大學,華僑大學廈門工學院2010級學生為研究對象。
2.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國內有關學校體育的體育教學方法、體育課程設置、體育課程改革等方面文獻資料。
2.2.2 問卷調查法
2012年5月隨機抽取集美大學、廈門大學、廈門理工大學、華僑大學廈門工學院2010級學生,發(fā)放紙質及電子問卷共計500份,回收461份,剔除無效問卷16份,有效回收率為96.5%。
2.2.3 統(tǒng)計分析法
對有效問卷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并對普通高校田徑選項課遇冷現(xiàn)象進行邏輯分析。
我國學校教育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教育逐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學校體育思想上,隨著“快樂體育”“終身體育”等思想的提出,新的體育思想慢慢被人們所接受;學校體育課程體系上,更新了體育課程體系,優(yōu)化了課程結構;學校體育教學內容設置上,根據(jù)學生的興趣進行了一系列充實教學內容的變革。調查的四所普通高等院校中,目前公共體育課程中均未開設田徑選項課。
根據(jù)教育部辦公廳2004年發(fā)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得知,高校學生場地設施要求為室外場地設施生均面積4.7m2,室內生均為面積0.3m2。調查顯示(見表1),四所高校中集美大學生均場館面積最高,達6.17 m2,而廈門大學和廈門工學院體育場館生均面積均未達到國家配備要求。
表1 四所高等院校體育場地設施情況
但高校體育場地設施生均面積并不能很好反映實際需求情況,比如:在調查學校體育場地設施是否能滿足鍛煉需求中,廈門大學滿意度最高,廈門工學院滿意度最低。這可能與體育場館的地理位置分布、功能設置、開放程度、使用成本及場館收費情況等方面有關。當然,對場地設施要求比較低的田徑運動項目來說,這四所普通高等院校的場地足夠學生進行田徑項目運動。
3.2.1 認知度不夠
調查大學生每周(含體育課)參加田徑運動次數(shù)的結果顯示參加1-2次的同學占比59.6%,幾乎沒有的占比9.8%??梢?,大部分同學很少參與田徑運動項目。其中,“您最喜歡的運動項目中”(見表2),“三大球”(籃、排、足)占比30.6%位列第一到,“三小球”(乒、羽、網(wǎng))也以26.7%的比率位列第二,再次分別是操類、游泳、武術等,田徑僅僅占比0.9%??芍?,相比而言大部分大學生不喜歡田徑運動項目。
表2 最喜歡的運動項目
調查結果顯示(見表3),認為田徑選項課內容枯燥、乏味的占44.5%,26.5%的同學認為其他項目鍛煉身體價值更大。
表3 認為有的同學不喜歡田徑課程的主要原因
田徑運動項目來源于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走、跑、跳躍、投擲等基本活動,是其他各類運動項目的基礎,其魅力在于不斷挑戰(zhàn)自我、超越自我、以獲得成功的體驗。田徑運動項目的優(yōu)點在于:1)經(jīng)常參加系統(tǒng)、科學的田徑運動項目訓練,可有效促進身體各器官的新陳代謝,改善內臟器官機能,全面發(fā)展人體身體素質,提高人體健康水平;2)田徑運動項目具有很好的心理調節(jié)功能,適時適量的參加田徑運動,能有效舒緩壓力,培養(yǎng)人們機敏、勇敢、頑強、果斷的意志品質;3)相比其他運動項目,田徑項目對場地器材要求較低,練習者可以在公園、馬路等空曠地方進行可簡單、可復雜的鍛煉;4)高校普遍擴招,學生人數(shù)急劇增加,體育場地、器材以及教師等資源有限,田徑運動包含的項目很多,鍛煉形式多種多樣,練習不易受性別、人數(shù)、時間、金錢以及季節(jié)等條件的限制。因此,田徑選項課具有廣泛開展的基礎[1]。
由此可見,大學生對田徑項目鍛煉價值的認知不夠是普通高校田徑選項課遇冷的原因之一。體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則,加強自身業(yè)務學習的同時,轉變傳統(tǒng)體育教學觀念,正確理解新時期的學校體育教育思想,努力提高自身科研能力,通過校園廣播、高校社團、開展公益性講座等手段大力宣傳田徑運動項目的鍛煉價值。
3.2.2 片面理解課程觀
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廓清籠罩在師生課堂關系上的“迷霧”,優(yōu)化教學行為,引領教師將“教本位”變?yōu)椤皩W本位”,提高課堂效率。由客體變成了主體,學生也就不會站在“教”的對立面機械、被動地接受,而能夠全身心投入,將以“授業(yè)”為主的“課堂”變成以“求知”為主的“學堂”,將被壓抑的學習積極性、求知自覺性和思維能動性盡情彰顯出來,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有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師生情感交互和心靈契合,最終實現(xiàn)以生命弘揚生命、以情感激越情感、以精神建構精神的教育目標,讓師生共同享受有尊嚴、有道德的課堂生活[2]。
目前很多普通高校在提倡“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同時,強調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尊重學生自身的選擇,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貫徹的把課程還給學生,學生可根據(jù)自身的喜好來選擇相應的體育項目,但在教學過程中,部分體育工作者對體育指導思想的認識不夠清晰,較片面的理解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觀,就是學生想學什么就教什么,這樣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極大的發(fā)揮,但卻得不到全面發(fā)展,也與我國的教育目標相違背[3]。
因此,高校應加強田徑課程教師的培訓工作,教師自己也要改變傳統(tǒng)觀念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升自身素質,深刻理解以知識技能為先導,以培養(yǎng)學生體育能力為重點,以身心協(xié)調發(fā)展為中心,以終身體育為方向的普通高校學校體育的思想內涵[4]。
3.2.3 內容陳舊,方法死板
普通高校田徑課程的教學仍延續(xù)著競技項目為主的教學模式。由于田徑運動項目實用性不強,授課環(huán)境主要是在室外,風吹日曬,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高、興趣不大以及掌握這項技術對畢業(yè)后走向工作崗位的實際意義不大。所以,學生參加田徑項目運動的熱情不高。
表3可見,田徑課程內容枯燥、乏味,是大部分學生不喜歡的原因之一。田徑教學內容單一、方法簡單重復、運動負荷較大,授課內容重視跑、跳、投擲等項目技術動作,教師注重“怎樣教”,忽視了學生“怎樣學”,給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一定負擔,教學過程中過于追求競技運動項目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忽視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使得學生在練習中處于被動壓抑,個性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不僅嚴重挫傷了學生參加田徑運動項目的積極性,使部分學生對田徑運動項目產(chǎn)生厭倦和恐懼心理。
因此,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學習與提高,在教學內容不能過于競技化,比如,在不影響完成課時目標的前提下,可適當融入些健身、健美、減肥等運動處方的傳授;學習生活中營養(yǎng)與健康的關系、運動中損傷的預防和處理方法以及體育鍛煉衛(wèi)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識和內容;適時適量增加團體性項目或負荷不大的鍛煉協(xié)調性項目。教學方法上,根據(jù)學校場地設施情況、學生特點以及地域性特征,合理對原有田徑項目進行適當?shù)母淖円栽黾犹飶竭\動的趣味性,比如,對枯燥的中長跑項目,可改為定向運動,不僅能順利達到預期教學目標,還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上田徑課的積極性,一些投擲項目不僅可以以遠度作為評定的標準,還可以以準度作為評定標準的參考。教學過程中突破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枷鎖,將競技體育與健身體育相結合,優(yōu)化教學結構,完善教學手段,從學生的身心出發(fā),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以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使學生進行體育學習和活動時有良好的心理感受和體驗[5]。
3.2.4 課程考核與評價體系不夠科學
表3還可知,部分學生不喜歡田徑課程是因考核標準太高,因此望而卻步。
現(xiàn)在田徑課程的考核方式仍然以運動成績和運動技術評定為主,量化指標過多,重達標、重技術評價、輕過程、輕能力評價。尤其是運動成績,考核內容、方式、標準幾乎千篇一律,以速度、高度和遠度來衡量。田徑項目與個人密切相關的速度、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在一定程度上與遺傳有很大關系,且短時間內不會有較大提高,因此,學生即使作了很大努力,仍有可能達不到標準,不能享受成功的喜悅,對項目失去信心和興趣,而一些天生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不用多大努力就能達到一定標準,也體驗不到挑戰(zhàn)自我、超越自我的快樂。
由此可見,現(xiàn)行的課程考核與評價體系不夠科學,“一刀切”的考核方式使整個評價過程不能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行為和自身能力的提高狀況做出較為全面的考察。因此,考核的內容應多樣化,注重對學生體能、知識、技能和合作精神等多方面學習情況的評價。如,利用學期初和學期末學生成績提高的幅度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可考察學生合理運用體育理論知識指導自身鍛煉的能力;學生學習的身體適應能力等。考核把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有效結合起來才能更科學、合理的考察學生的學習成果。
田徑是融合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協(xié)調性等身體素質為一體的運動項目,對場地設施要求極低,具有廣泛的參與基礎。當前,高校應該加大宣傳力度,詮釋田徑運動項目的內涵,深刻貫徹“終身體育”指導思想的內涵,改革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優(yōu)化課程設置,將田徑運動項目的競技性與健身性融為一體,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考核和評價體系,開發(fā)符合大學生身體素質發(fā)展要求的趣味性活動。
[1] 王 偉.普通高校公共體育選項課中田徑項目遭受冷落的原因及對策[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8(6).
[2] 張金俠.初中政治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體會[J].考試周刊,2009(20).
[3] 楊 峰.普通高校公共田徑選修課面臨的危機與發(fā)展策略[J].隴東學院學報,2008(2).
[4] 董王偉.高校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11(3).
[5] 季 瀏.體育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