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琴
情感是認知活動啟動、發(fā)展和維持的動力,是構成寫作心理素質(zhì)的重要組成部分。寫作過程中,若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從情入手,以情綴文,發(fā)揮情感作用,學生就能情動而辭發(fā),為情而造文。
1.催情
習作教學要關注學生對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的情感體驗,要為學生營造一個習作的"情場",感情上來了,就會產(chǎn)生寫作的沖動。
1.1 體驗生活催情
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在與人交往中,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一切,一旦和寫作結合起來,表達的欲望、習作的熱情就會更加濃烈。今年開學第一堂語文課,我剛走到教室的后門,就看到有兩個同學在笑得前俯后仰,雖然要求學生預備鈴后要靜候老師的到來,但我也沒有批評他們,我還鼓勵他們說說為什么笑,一個同學告訴我,有個小偷去偷他奶奶的雞,居然被他發(fā)現(xiàn)并抓住了,他旁邊的同學聽得津津有味。對呀,何不先把課文放一放,先來讓他們交流一下寒假生活的見聞呢?他們有的講了喜拿壓歲錢,有的講了難忘的電視節(jié)目,有的講了逛街經(jīng)歷,有的講了學做家務……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采的,雖然有的也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因為是學生親身經(jīng)歷的,寫的時候都能做到得心應手,開學第一篇作文寫得就令我特別滿意。
1.2 創(chuàng)設情境催情
寫作前,我總是嘗試著組織各種活動,如調(diào)查、游戲、辯論等,給學生創(chuàng)設表達的情境,讓學生有不吐不快的表達欲望。
有一次,我組織了一個辯論會,正方的辯論題是"小學生要多看電視";反方的辯題是"小學生要少看電視"。雙方的辯論就很精彩,下面我就摘其中的兩段。如甲方同學說:"我們主張小學生要多看電視。電視是認識世界的窗口,小學生多看電視,可以及時了解國內(nèi)外的大事,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再說,我們在學校學習很緊張,回家后,放松一下是非常必要的,而看電視就是一種很好的放松。"乙方說:"小學生多看電視不好,我想用事實來說話。我們班有些同學,課外只顧看電視,成了'電視迷',看得連作業(yè)也不好好做,嚴重影響了學習,真是得不償失。這能說多看電視好嗎?"事實證明,小小辯論會為學生解決了無米之炊。
2.悟情
許多學生在寫作之前往往很有沖動,急忙動筆,結果往往還是無甚可寫或?qū)懙煤翢o感人之處,其主要原因主要是忽略了進一步激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體驗。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讀要聲情并茂,聽要清楚真切,說要暢所欲言,毫無顧慮,寫要情真意切,充實得體。
2.1 激情地思考
學生即使有了較扎實的文字功底也并不一定就能寫出好文章來。要寫出好文章,還必須進行仔細的觀察,深入地思考。教師要盡量從學生易于接觸的一些人、事、物來作切入點,引導學生帶著情感去觀察,思考自己充滿個性的生活。從而調(diào)動起豐富的情感。如習作《我的媽媽》之前,教師可以精選幾篇優(yōu)秀習作在班上朗讀,然后再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媽媽或者見到、聽到的媽媽。話題始終是圍繞著媽媽展開,學生身處其中,受到感染,所有的情感體驗就會積聚心頭,情感得到了激發(fā)。伴著情感的抒發(fā),一個個生活的景象就相繼踴躍出來,學生的文思就會如泉涌。如我班的小許同學在表達了對媽媽的愛后最后說:"我只想摘取一片綠葉,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我只想啜飲一口清水,你卻給了我整個海洋;我只想收獲一片紅葉,你卻給了我整個楓林;我只想擁有一絲清涼,你卻給了我整個雪花的世界……"他們都達到了激情洋溢的境界,使習作成了個性與激情的結合。
2.2 快樂地表達
習作既要老師的積極性,更要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充分享受習作過程中體驗生命、情感、發(fā)現(xiàn)、發(fā)展的快樂,在快樂中涌動創(chuàng)作的激情。孩子需要快樂,他們快樂了,才會主動,主動了才會事半功倍;快樂了才有激情,有激情才能寫出好文章。如為了完成"在實踐中成長"的征文,讓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義賣、上街找錯別字等活動),學生就寫出了《吹不響又何妨》《無情的鐵門》《學做小商人》等優(yōu)秀習作。
總之,只要教師時刻關注學生作文中的情感表達,就能水到渠成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使學生受到人文熏陶,從而彰顯人文色彩,美文由衷而發(fā),真正做到以我手表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