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滿紅
新課標第三學段“習作”課程階段目標與內(nèi)容解讀及教材分析(下)
■ 胡滿紅
(接上期)
(三)初識文體寫作,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學寫常見應用文
課標明確提出了“記實作文”“想象作文”“應用文”三種文體的概念。在這一學段目標里明確提出:“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jù)內(nèi)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學寫讀書筆記,學寫常見應用文?!边@是從文體角度提出的寫作新要求。
記實作文的本質(zhì)特征就在于習作寫的是真實的生活事件,關注的是學生對現(xiàn)實生活的理解和認識。想象作文的本質(zhì)特征是通過情境,借助想象,包括幻想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它關注的是學生大膽的想象和獨特的創(chuàng)造。應用文突出了其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交際性和應用性,強化了語文課程與生活的聯(lián)系。記實作文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科學精神,想象作文重在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二者雖有明顯的形式之別,但都要求表達真實具體,追求個性和創(chuàng)新。
課標在小學階段有意淡化文體,只是從第三學段開始提出了關于文體寫作的初步要求,然后在第四學段才根據(jù)文體的分類提出要求:“寫記敘性文章,表達意圖明確,內(nèi)容具體充實;寫簡單的說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性文章,做到觀點明確,有理有據(jù);根據(jù)生活需要,寫常見應用文?!钡珡拇蚝脤懽骰A,培養(yǎng)寫作能力的角度看,文體寫作還是必要的。淡化文體,并不是完全不考慮文體,對于高年級小學生而言,掌握最基本的寫作規(guī)則和文體要求,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
比較而言,第三學段的習作教學實踐在記實作文方面十分重視,應用文的落實尚可,但對于想象作文重視還很不夠,落實情況更不理想。除了對想象作文的意義認識不足,還有實踐操作上的困難。這是我們在作文教學實踐中值得深入研究的專題之一。
認真研讀相關教材,結合第三學段“習作”課程的階段性目標,了解現(xiàn)行小學語文第三學段“習作”教材的主要特點,對于我們深入把握教材內(nèi)容與課程標準之間的具體聯(lián)系,不斷完善語文課程體系,有效實施教學都是十分有益的。下面提供給大家閱讀的是案例《國標本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習作教材解讀及教學建議(節(jié)選)》。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qū)教研室 馬建華
一、習作目標要求(略)
二、習作教材內(nèi)容
1.請觀察一種自然現(xiàn)象,如朝霞晚霞,月圓月缺,春風春雨,霧起霧散等等,把它的變化特點寫出來,題目自己定。
2.請你把《拔河》這篇作文認真讀幾遍,參照老師的意見加以修改,然后謄在自己的作文本上。
3.按照寫“新聞報道”的方法,寫一次體育比賽(跳繩、踢毽子、拔河等)或?qū)W習競賽(寫字、朗讀、習作、辯論)。
4.你參觀、游覽過哪些地方?請學習例文的寫法,寫一篇參觀記或游記,題目自定。
5.請寫一位身邊的小能人(可以是語文、數(shù)學、體育、藝術等學科成績優(yōu)異的同學,也可以是電腦、制作、發(fā)明等方面的能手),寫出一兩個事例,要寫真事,講真話,題目自定。
6. 寫一個自己喜歡或者崇拜的人,要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要通過具體事例表現(xiàn)人物的品質(zhì)。
7.寫一篇和浩瀚的星空和皎潔的月色有關的想象作文。題目自定。
三、習作教材解讀
仔細研讀本冊教材安排的七次習作內(nèi)容,它具體體現(xiàn)了如下特點:
1.體裁多樣化
隨著學段的提高,學生的閱讀面越來越寬,閱讀量也越來越大,各種體裁的文章都進入了學生的閱讀視野,這為學生學習不同體裁的寫作做了很好的鋪墊,教材編者因勢利導安排多種體裁的習作,可謂恰到好處。本冊教材安排的習作內(nèi)容,不但有記實性的作文,如“寫自己身邊的小能人”“寫一個自己喜歡或崇拜的人”“寫一篇參觀記或游記”,還有想象作文,如“寫一篇和浩瀚的星空和皎潔的月色有關的想象作文”。另外,還有“請你把《拔河》這篇作文認真讀幾遍,參照老師的意見加以修改,然后謄在自己的作文本上”,“把自己(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小改進)的想法寫下來”,“按新聞報道的方法,寫一次體育比賽或?qū)W習競賽”等等,讓學生有耳目一新之感。體裁的多樣化,既增添了學生的習作訓練的豐富性、新鮮感,又能使學生品嘗到多種習作成功的幸福感,激勵學生嘗試新的習作形式的欲望。
2.內(nèi)容生活化(略)
3.表達自主化
“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是《課標》提出的重要的寫作理念。為落實這一理念,本冊習作教材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首先,在“寫什么”的問題上給學生一定的選擇自由,盡量做到想寫什么就寫什么。例如《習作5》,“請你寫一位身邊的小能人(可以是語文、數(shù)學、體育、藝術等學科成績優(yōu)異的同學,也可以是電腦、制作、發(fā)明等方面的能手)”。一個“等學科”、一個“等方面”幾乎包括了學生所熟悉的各種各樣的小能人,自由選擇的空間何等廣闊。其次,對于“怎么寫”的問題,教材沒作什么限制,學生可以想怎樣寫就怎樣寫,不存在任何條條框框,真正達到“我手寫我看,我手寫我想,我手寫我說,我手寫我做”。第三,題目多由自己定,本冊習作教材嚴格遵循《課標》“提倡學生自己擬題,少寫命題作文”的原則,習作題目多由學生自己定。這種習作方式也為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提供了方便,降低了坡度,為學生寫作文增加了有利條件。
4.培養(yǎng)觀察能力
重視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是寫好紀實作文的基礎和前提,不論是寫人、記事,還是寫景都離不開細致的觀察。本冊習作教材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如《習作1》指出:“有些文章是經(jīng)過對某一事物的多次觀察才寫成的,《二八月,看巧云》的作者經(jīng)過多次觀察,發(fā)現(xiàn)二八月的云巧在形狀和色彩這兩個方面。就形狀而言,集中在一起的云,分散的云和魚鱗云的形狀又是多種多樣,且變化多端,而這些變化絕不是一天中所能觀察到的?!边@就是告訴學生要經(jīng)常觀察、長期觀察,養(yǎng)成觀察習慣,才能有較大的收獲。還要告訴學生“觀察時注意自然現(xiàn)象的變化,善于比較”。也就是說,觀察要注意方法,要學會邊觀察邊思考,這樣才能抓住事物的特點,才能發(fā)現(xiàn)新的東西,才能寫出好的文章。另外,觀察還要有重點。觀察要在仔細認真的基礎上,抓住重要部位進行重點觀察,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突出重點。如《習作4》的例文《龜山漢墓參觀記》,作者就沒有對整個參觀過程中看到的景物一一介紹,而是重點寫了甬道、歌舞廳、排水溝。這也是從另一個側(cè)面告訴學生:觀察也要突出重點。
5.激發(fā)想象能力
《課標》指出:“在習作教學中,要激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睂懴胂笞魑氖橇曌鹘虒W的重頭戲之一,即便是記實性作文,也同樣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少年兒童正處在幻想的年齡,在他們的心中,充滿了無窮無盡的幻想和想象,如果給他們適當?shù)脑掝}加以引導和激發(fā),那么他們心中的奇思妙想就會變成一個個新奇的故事。例如《習作7》:“月缺月圓”是怎么回事呢?課文《望月》中的小外甥說,月亮是天的眼睛,它每個月都要睜大了看人間一次,困了,就要閉上。這是多么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有意思的想象呀!
面對浩瀚的星空和皎潔的月色,你肯定也有過無限的遐思和美妙的想象:或是神秘的仙境,或是動人的故事……
短短的富有感召力的兩段話,再加上充滿奇特想象的例文,一下子就打開了學生想象的閘門:一會兒上天和星星捉迷藏,到月宮看玉兔玩耍,觀嫦娥跳舞;一會兒成神仙,駕祥云穿梭于太空……學生憑借豐富的想象,無所不往,無所不能。
案例《國標本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習作教材解讀及教學建議(節(jié)選)》簡單回顧了第三學段的習作教學目標,整理了五上習作教材內(nèi)容,較細致地對習作教材進行了解讀。因教學建議不是學習的重點,在此略去。研讀上述案例,有幾點值得注意:
1.習作教材解讀部分提到的“內(nèi)容生活化”“表達自主化”“培養(yǎng)觀察能力”是教材編寫過程中在小學各學段習作教學都要關注的重點,都是為了落實新課標“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的總體要求,所以,本冊教材編寫較好地體現(xiàn)了課標提出的習作教學基本理念。
2.案例中提及的“體裁多樣化”“激發(fā)想象能力”特別值得關注。該教材分別編排了寫人記事的“記實作文”,與星空和月色有關的“想象作文”,學寫新聞報道的“應用文”。案例中教材解讀談到的“體裁的多樣化”,其實質(zhì)是教材對第三學段習作教學中關于“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jù)內(nèi)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學寫常見應用文”這一重點要求的具體體現(xiàn)。教材中《習作7》在編寫上也注重了學生想象力的激發(fā),從學生熟悉的自然現(xiàn)象入手,由學生熟知的課文內(nèi)容引申,使想象與生活和閱讀經(jīng)驗接軌,其目的主要在于激發(fā)表達興趣,打開習作思路,鼓勵大膽想象和自由創(chuàng)造。
3.案例中提及的“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修改習作《拔河》”是蘇教版教材編寫的亮點。顯然,“寫自己身邊的小能人”“請你觀察一種自然現(xiàn)象”都是從落實“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積累習作素材”這一階段性要求精心編寫的。留心觀察可從周圍人、事、物的特點及其變化開始,需要長期觀察、定向觀察甚至跟蹤觀察,通過任務驅(qū)動,促使學生在長期的觀察實踐中學習觀察,養(yǎng)成觀察習慣和積累意識。也可視為通過長線作業(yè)逐步培養(yǎng)觀察的習慣和能力??v覽蘇教版第三學段教材,由其安排的習作內(nèi)容可見編者對學生觀察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應該指出的是,觀察雖非語文習作訓練的獨當之任,但它的確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最重要的基本功訓練。大家可對蘇教版第三學段其他幾冊教材中關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設計做進一步的分析。與其他版本的教材比較而言,蘇教版教材在引導學生觀察上大膽引入了觀察指導的內(nèi)容,且初步勾勒了訓練序列,較好地落實了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
至于“修改習作《拔河》”的訓練不僅僅是一種訓練方式的呈現(xiàn),更是一種學習如何修改習作的具體指導。在教師指導下學寫、學改的過程,既是指引方法、提升能力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作習慣的過程。
(作者單位:武漢市江岸區(qū)小學教研室)
責任編輯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