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豐慧 劉堅 陳日
慢性遷延性咳嗽是指連續(xù)咳嗽3 周以上,經治療仍未緩解者[1]?;颊吒忻昂罂人猿掷m(xù)數周、甚至數月,而以咳嗽為惟一癥狀,胸部X線檢查無明顯異常,用藥后患者仍咳嗽不止,不僅影響患者學習、工作和睡眠,而且浪費大量金錢,使得患者痛苦不堪?;颊叨啾憩F為刺激性咳嗽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經相關檢查排除臨床上其他肺系疾病后,此屬感冒后慢性遷延性咳嗽[2],其病理多為病毒、細菌感染后一過性氣道高反應有關。2007年7月-2012年6月我們在校區(qū)門診選擇30 例感冒后遷延性咳嗽患者聯合潑尼松治療,觀察其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68 例患者均為校區(qū)學生,隨機分為觀察組30 例,男18 例,女12 例,年齡18~25 歲,平均(23±3)歲,咳嗽病程平均(40±5)d。對照組38 例,男25 例,女13 例;年齡17~24 歲,平均(22±2.5)歲,平均咳嗽病程(35±7)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口服羅紅霉素(成都,批號20070511,20100311)0.15 g/次,2 次/d,復方甘草片(廣州,批號20070413,20100218)3 粒/次,3 次/d,酮替芬(長春,批號20061207,20100123)1 mg/次,2 次/d。另外治療組加服潑尼松(產地廣州,批號20070112,20100216)10 mg/次,2 次/d。共服6 d。
1.3 判斷標準[1]痊愈:無咳嗽,咳嗽癥狀基本完全消失,且停藥后2 周不復發(fā)。顯效:咳嗽等癥狀由中度轉為不足輕度或重度轉為輕度。無效:咳嗽等癥狀無好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醫(yī)學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結果 兩組治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024,P<0.05)。兩組顯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5,P<0.05)。兩組無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36,P<0.05)。見表1。
表1 兩組感冒后遷延性咳嗽療效比較[n(%)]
2.2 不良反應 觀察組有2 例出現腹部稍有不適感,兩組均未出現明顯的藥物不良反應,兩組均未出現藥物依賴癥狀。
通過本研究充分了解感冒后慢性遷延性咳嗽的基本情況,其結果有更深刻地探討意義。引起咳嗽感冒的常見病毒有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刹《镜?,成人多數由鼻病毒引起,細菌感染占20%~30%,以溶血性鏈球菌最為多見,其次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其中一部分感冒是在病毒感染基礎上合并細菌或支原體感染。由于感冒后咳嗽發(fā)生在感冒癥狀消息后,且又經過抗病毒或抗菌治療,因此,感冒后咳嗽與病毒、細菌感染本身無直接關系,而可能這些病原體侵犯呼吸道上皮引起損傷,上皮壞死裸露,常達基底膜。有一小部分人因為過敏體質,上述損害通過迷走神經反射引起氣道收縮加重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支氣管高反應(過敏反應),可持續(xù)5~7 周,甚至更長,從本質來說,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誘導免疫細胞分泌一些介質如激肽、白三烯、組胺、白細胞介素[1]、巨噬細胞等,促使局部氣道過敏。從病理上符合炎癥表現(病理學上凡具有滲出、變性壞死及增生形成的就叫炎癥),對氣道進一步形成損害。既往的研究發(fā)現約有72.68%的慢性咳嗽患者存在氣道高反應性[3]。這種氣道高反應對激素治療最敏感。本文68 例患者均用抗組胺藥、止咳藥、抗生素治療,觀察組加用潑尼松,其治愈率和顯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所以在足量抗生素基礎上口服激素治療感冒后慢性遷延性咳嗽效果好。且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除了具有抗感染作用外,對支氣管高反應也有治療作用,酮替酚具有抗變態(tài)反應的作用。潑尼松屬于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抗過敏、穩(wěn)定溶酶體膜、提高腺苷酸環(huán)化酶活力,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β-受體對擬腎上腺素類藥物的效應,并抑制α-受體,從而抑制生物活性物質釋放,降低氣道高反應。有研究報道潑尼松治療感冒后咳嗽效果好[4]。本研究中30 例觀察組用潑尼松治療感冒后慢性遷延性咳嗽效果好,且臨床上用小劑量、短療程(即1 周內)的潑尼松治療均無明顯的副作用及依賴性[5]。所以患者感冒后咳嗽超過3 周,經相關檢查排除臨床上其他肺系疾病后,用藥治療無好轉者,可加用潑尼松治療。以增加治愈率,提高療效,值得臨床醫(yī)師推廣。
[1]關秋紅,武維屏.感冒后慢性遷延性咳嗽證治規(guī)律探析[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8,35(6):849-850.
[2]黃慧俐,徐先平,蘭平起,等.糖皮質激素在慢性咳嗽治療中的應用[J].西南軍醫(yī),2010,12(5):831-833.
[3]曹璐,陳一冰,郝峰英.慢性咳嗽患者氣道功能與氣道高反應的相關性分析[J].軍醫(yī)進修學院學報,2012,33(2):142-144.
[4]王維,于百軍.強的松治療感冒后咳嗽[J].中國校醫(yī),2011,25(8):596.
[5]鐘南山.激素類藥物在哮喘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內科專家臨床經驗文集,1997,12(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