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延遲策略是制造企業(yè)響應客戶需求多樣化同時獲得成本優(yōu)勢的重要理論之一。當前學術界對這一理論機理的模型構建方法差異性較大,并存在一定局限,因此有必要梳理延遲策略的基本特征,尋求合理的模型方法。首先分析了延遲策略的概念、分類及常用的建模方法,并指出了現有建模方法不能很好地展現系統(tǒng)動態(tài)隨機特性;然后在介紹Petri網建模技術優(yōu)勢及其應用領域的基礎上,分析Petri網建模技術應用于延遲策略實施機理研究的方法,最后指出基于Petri網的延遲策略實施機理研究值得進一步關注的幾個方向,并對未來研究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延遲策略;Petri網;客戶訂單分離點;模型構建
1、關于延遲策略的方法研究與模型構建
1.1方法研究
國內外很多學者對延遲策略在實踐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文獻[1]分別建立了標簽、包裝、裝配、制造和時間延遲模型,揭示了在不同的運作環(huán)境下延遲策略在營銷和制造領域的應用情況,提出了延遲策略有效性的條件。文獻[2]研究了將CODP前移到供應商流程內部實現供應延遲,構建了基于延遲策略的多級供應鏈控制生產計劃模型,剖析了面向多級供應控制的物料清單(BOM)和產品設計問題。文獻[3]根據調查問卷收集的數據,用主成份分析法和多元統(tǒng)計分析法比較產品類型,市場和需求以及制造和物流系統(tǒng)對不同延遲策略的影響程度。文獻[4]探討了延遲策略在服務型制造環(huán)境下的應用,打破了傳統(tǒng)延遲策略應用的局限性。
以上研究方法大致可歸納為:模型構建型、個案陳述型、調查問卷研究型和理論型。目前,以數學模型最廣為學者采用??陀^原因是,這一理念在企業(yè)中的應用遠不如預期般地被普及,因此個案研究和調查研究所需數據的收集相對比較困難。主觀原因是,實施延遲策略會產生客戶等待時間,增加生產成本,因此需要借助數學模型,進行合理的CODP定位。理論界應用了多種數學工具與方法剖析了延遲策略實施機理。
1.2問題的提出
本文梳理了近些年國內外研究延遲策略的工具或方法,其中很大一部分建模方法都源于運籌學理論,將成本作為目標函數,附上不同的約束變量,描述并討論延遲策略應用情況。這些工具或方法偏于描述穩(wěn)定連續(xù)的生產系統(tǒng),但實施延遲策略的生產系統(tǒng)是動態(tài)系統(tǒng),具有的變異性和隨機性,一般數學方法并不能很好的展示出系統(tǒng)的動態(tài)特性。另外建模對象一般是供應鏈的某個環(huán)節(jié),或者供應鏈績效的某個特定指標。數學方法很難將供應鏈中相互協2同的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動態(tài)聯系,以及實施延遲策略生產系統(tǒng)中存在的不確定性,流程間的并發(fā)性和各種制造資源共享性同時表達出來。
2、Petri網運用于延遲策略分析的可行性研究
學者們運用不同的Petri網對生產系統(tǒng)的各方面的性能進行分析,證明了Petri網在生產系統(tǒng)建模和模型分析上的有效性。實施延遲策略的生產系統(tǒng)中,CODP的定位是一個關鍵,CODP可以發(fā)生在供應鏈上任何兩個相鄰的節(jié)點企業(yè)之間或節(jié)點企業(yè)內部流程之中。在圖1中,從供應商到最終客戶的供應鏈上,一般情況下,CODP可以位于T1、T2、T3處,企業(yè)延遲自己的生產,銷售活動,直到客戶訂單到達。
這里token被視為包括人力、制造和材料等的資源。假設在初始狀態(tài)下,各節(jié)點企業(yè)有充足的資源。若客戶的訂單使得T5獲得token,如圖2(a)所示,此時mao=(1,0,0,0,1)T。T1激發(fā)表示ETO的定制生產開始,從T5到T4經歷的時間就是客戶等待時間,它是衡量客戶滿意度的一個重要指標。這時的生產系統(tǒng)就是ETO延遲生產系統(tǒng)。類似地對于T6、T7獲得token時有MTO/ATO和DTO延遲生產系統(tǒng)如圖1(b)和圖1(c)所示初始標識分別為mb0=(0,1,0,0,1)T和mco=(0,0,1,0,1)T。
一般,在生產系統(tǒng)中不止實施一種延遲策略,可以是幾種延遲策略,甚至是延遲與非延遲策略的混合應用?;诖耍瑘D1(a),圖1(b)和圖1(c)中的模型被合并為一個混合延遲策略模型,如圖2所示。若企業(yè)面對的是知識結構或自我實現要求差異較大的客戶群,因它們的定制程度相差甚遠,那么T5、T6、T7就可能同時接收訂單獲得token,使得T1、T2、T3同時激發(fā),此時mo=(1,1,1,0,1,1,1)T。
3、結束語
制造企業(yè)是延遲策略實施主體,企業(yè)生產制造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自身和客戶價值最大化。延遲策略的研究就是要給制造企業(yè)的各種生產活動提供有力指導。但由于實施延遲策略的生產系統(tǒng)屬于離散的動態(tài)生產系統(tǒng),客戶訂單到達不確定,要求生產系統(tǒng)更具柔性,Petri網在建模分析離散動態(tài)生產系統(tǒng)上的優(yōu)勢,為實施延遲策略的生產系統(tǒng)建模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工具,進而為制造企業(yè)是否實施、實施何種延遲策略以及怎樣實施提供可靠的理論支撐。對基于Petri網的延遲策略實施機理的研究是具有實踐和理論意義的,有待于進一步地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ZINN W, BOWERSOX. Planning Physical Distribution with the Principle of Postponement [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998, 9(2):1-5
[2]王海軍,馬士華,趙勇.大量定制環(huán)境下基于延遲制造的多級供應控制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05,19(1):6-9.
[3]DANUTA KISPERSKA-MORON, ARTUR SWIERCZEK. The selected determinants of manufacturing postponement within supply chain context: An international study [J].Int.J.Production Economics,2011,133(1):192-200.
[4]羅建強,趙艷萍,宋華明.服務型制造環(huán)境下延遲策略實施機理及實證分析[J].中國機械工程(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0,21(22):2693-2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