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健康教育對深度手燒傷患者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 對該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71例手部深度燒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6例及對照組3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健康教育。結果 觀察組痊愈32例,有效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2%,痊愈率為88.9%,術后恢復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于深度手部燒傷手術后的患者進行針對性健康教育,可以顯著提高患者術后功能恢復效果,是值得推廣的臨床護理方法之一。
[關鍵詞] 健康教育;深度手燒傷;燒傷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1(c)-0158-02
手部是人體重要的功能部位,發(fā)生燒傷時不僅只是對燒傷處進行治療,更重要的是要盡可能的恢復手部功能。手部燒傷一直是臨床上的治療難難題,主要與手部組織結構有關,手部十分精細、皮下軟組織很少,手術固然重要,但手術后的功能恢復情況決定手術成功是否需要再次進行手術[1]。術后如果發(fā)生肌腱粘連、皮膚疤痕增生或攣縮,這些都會導致功能障礙受到影響,嚴重時可能導致功能障礙或畸形,使患者手部功能嚴重喪失,喪失勞動力[2]。為了提高患者術后功能恢復率,該院選取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手深度燒傷患者71例,在患者康復期間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取得比較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治的71例(92手)手部深度燒傷患者,所有患者手部燒傷嚴重情況(指背及手背)均按照燒傷創(chuàng)面三度四分法進行,均符合深Ⅱ度及Ⅲ燒傷的診斷標準。其中Ⅱ度燒傷46例(56手),Ⅲ度燒傷25例(36手)。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范圍從6~71歲,平均為37.2歲。致傷原因:熱液燙傷35例,高壓電弧燒傷15例,火焰燒傷10例,化學燒傷1例?;颊呷朐汉缶M行相應的手術治療。術后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36例,對照組35例。
1.2 手術方法
入院后根據(jù)患者的燒傷情況及全身情況,給予全身治療及創(chuàng)面清創(chuàng)暴露療法。其中32只手,因腫脹明顯或痂皮嵌壓在入院后立即進行切開減壓手術。48例(62手)行切痂后中厚皮移植術。13例(16手)行切痂后刃皮移植術。10例(12手)因缺乏充足的供皮區(qū),行溶痂后肉芽創(chuàng)面郵票狀植皮。所有患者手術后進行適當加壓包扎,保持手功能位,同時予以廣譜抗生素、改善血液循環(huán)的藥物及全身支持治療。
1.3 康復治療
1.3.1 護理方法 術后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如燒傷病人常規(guī)護理及對傷口的換藥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身心綜合評估后,給予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具體如下。針對燒傷程度及患者本身的情況,指導患者根據(jù)自身的病情自主進行功能恢復鍛煉[3],鍛煉時間與強度及方法因人而異。鼓勵觀察組患者術后根據(jù)自身情況,盡早進行手指的輕微活動。本組患者均在傷后或術后6~8 d主動進行指的輕微活動,對照組按醫(yī)囑在術后10 d左右才開始進行。有針對性早期活動治療對恢復手功能很重要[2],手的功能主要功能是捏、抓、握,因此手的功能訓練的關鍵是恢復各指間關節(jié)及掌指關節(jié)的主動運動功能。早期的手指運動可以預防關節(jié)僵硬與粘連,增大手指各關節(jié)的活動度。拇指的功能恢復對于手部功能極為重要,囑患者進行對掌、對指、分指及握拳等運動,運動量根據(jù)自承受力盡量增大活動度,以不感覺疼痛不標準。每次運動時間及每天運動次數(shù)自己掌握。運動時間延長及運動量增大,可以促進手部功能的恢復。對于虎口或者是指蹼有疤痕形成的患者,囑患者運動時雙手交叉按壓疤痕或健側按壓患側后進行運動,觀察組36例患者均能自覺且根據(jù)自身情況,運動量及運功強度均較對照組增大及延長。在康復期間同時加強患者的傷口的護理與治療,促進傷口愈合,同時采取對應的輔助治療。
1.3.2 功能恢復訓練 對于手部深度燒傷的患者,還需要加強指關節(jié)、掌指關節(jié)及腕關節(jié)的鍛煉,在進行功能恢復訓練時,應遵循活動度由小及大,訓練時間由短到長的原則,不可使用暴力,以免導致?lián)p傷或者是加重病情。要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功能恢復計劃。對于手部關節(jié)的鍛煉方法,除了醫(yī)護人員輔助進行外,還需要向患者或者家屬告知鍛煉方法及注意事項,在醫(yī)護人員不在時,可以自己或者是由家屬輔助進行功能恢復訓練,延長訓練時間,訓練時間的延長,可以促進功能恢復。
1.3.3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包括3個方面。①入院宣教:對觀察組患者除進行入院告知之外,重點向患者介紹相關的疾病知識,如需要進行的檢查、疾病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及本院治療相關疾病的成功案例,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相關的檢查及治療。②在治療期間的健康教育:對觀察組患者重點介紹手術的相關知識,如手術進行的步驟、在手術中可能發(fā)生的情況、手術后的治療及用藥,手術后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及預防方法,使患者在治療期間能夠積極的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治療,爭取早日康復。③出院健康教育:由于患者在手部深度燒傷后,會使得手部的的形態(tài)與功能發(fā)生變化,使得患者在心理上出現(xiàn)自卑感,這需要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慰治療,讓患者重新樹立信心,以正確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
1.4 效果評價
功能評定手功能我院采用的臨床效果判定標準:治愈表現(xiàn)為手部諸關節(jié)屈伸活動完全恢復正常,可進行各種作業(yè)且生活完全自理;顯效表現(xiàn)為各關節(jié)基本能握拳或者半握拳,可進行部分作業(yè),且生活能夠自理;有效表現(xiàn)為患者手部關節(jié)功能部分恢復,可完成粗大運動,生活需要他人幫助;無效表現(xiàn)為患者治療前、后手關節(jié)功能無變化。
1.5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有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經(jīng)過康復治療與功能恢復訓練,兩組手部深度燒傷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復,在康復期間無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手部功能康復評價結果見表1所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7.2%,痊愈率為89.9%。臨床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手是人體重要的勞動器官,由于長期暴露在外,在工作及遭遇火災時,由于手部直接操作及使用雙手去進行滅火,及由于人的本能反應,在遇到噴向面部的火焰時,會本能的能雙手去遮擋面部,使得手部是臨床上燒傷患者是最常見的燒傷部位之一。有研究資料顯示手部燒傷患者占燒傷患者的44%[2]。對于深度手部燒傷的患者,手部燒傷或燙傷后,由于會產(chǎn)生疤痕或發(fā)生嚴重的疤痕增生,導致局部組織硬化攣縮,造成手部畸形,導致功能嚴重降低甚至是殘疾。
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術后康復治療和早期介入可以有效促進手部功能的改善,降低致殘率。導致燒傷后手部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有,肌腱黏連、水腫引起的軟組織硬化、皮膚疤痕增生和攣縮、長期制動導致關節(jié)粘連、關節(jié)周圍組織攣縮等。燒傷或手術后應及時減輕創(chuàng)面的腫脹問題及控制感染。早期的功能恢復訓練,指關節(jié)、掌指關節(jié)及腕關節(jié)的運動,可以減少黏連的發(fā)生率。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可以增強患者的健康意識,讓其主動配合進行早期康復訓練,術后鼓勵患者術后自身情況,盡早進行手指的輕微活動。觀察組患者均在傷后或術早期進行手的功能恢復訓練,同時輔助進行相關的康復治療,使得手部的功能恢復效果較好。對患者進行及時健康知識與心理方面的教育,使患者在治療前后都有積極正確的心理來接受并配合治療,使得康復過程更加順利。
綜上所述,很多手部深度燒傷患者,由于害怕疼痛或醫(yī)護人員對康復訓練的忽視而錯過最佳的康復時間,加上手部疤痕形成、攣縮等病理原因?qū)е率植抗δ芑謴筒罨虬l(fā)生致殘。嚴重影響日后的工作與生活。因此,對于手部深度燒傷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其認識到早期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從而主動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康復訓練,可以提高手部功能恢復效果。該文通過對本院71例手部深度燒傷患者病例資料分析,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手部功能恢復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 魯開化,張琳西. 手燒傷再次入院整形原因分析與治療[J].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志,1999 ,15(5) :383-384.
[2] 楊宗城.燒傷治療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
[3] 李云霞,姜孟臣,于燕,等.手深度燒傷早期功能治療的臨床研究[J].武警醫(yī)學院學報,2008,17(6):514-515,526.
(收稿日期:201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