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英語教學存在教學形式單一、課堂枯燥乏味、學生厭學等問題。從多模態(tài)理論出發(fā),分析了在中職英語教學中進行多模態(tài)教學的可行性,重點探討了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如何運用多模態(tài)來調整學生情緒、進行課堂教學和師生互動等。
關鍵詞:多模態(tài);中職;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4-0311-02
引言
傳統的中職英語教學,以下幾個問題比較突出:一是未能充分發(fā)揮教學的認知功能,經驗型教學現象嚴重; 二是授課內容局限于教材,拓展教學缺位現象比較嚴重;三是教學形式比較單一,視聽媒體僅是播放工具,“填鴨”似的灌輸一直較為“流行”。課堂枯燥而乏味,學生因此產生厭學心理,焦慮情緒不降反增。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利用多模態(tài)文本來刺激學生感官得到廣泛推廣,課堂變得立體化、生動化,學生學習熱情開始高漲。本文擬在多模態(tài)理論研究基礎上,探討如何運用多模態(tài)進行中職英語教學。
一、多模態(tài)、多模態(tài)話語
模態(tài)是一種互動方式。是指人類通過感官(視覺、聽覺等)跟外部環(huán)境(如人、機器、、物件、動物等)之間的互動方式。具體可分為單模態(tài)、雙模態(tài)和多模態(tài)。(顧曰國,2007)Van Leeuwen(2005)認為多模態(tài)就是多種符號模式,如圖像,音樂等在言語交際中的綜合使用。在我國,像胡壯麟、張德祿等少數一些學者教授也作過該方面的研究。
多模態(tài)話語指運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覺,通過語言、圖像、聲音、動作等多種手段和符號資源進行交際的現象(張德祿,王 璐,2010)。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multi- 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的西方,其理論基礎是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而多模態(tài)教學,簡單說,就是指不同交際符號,如口語、肢體語言、圖像等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協調來構建整體意義的操作過程。
而多模態(tài)教學,簡單說,就是指不同交際符號,如口語、肢體語言、圖像等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協調來構建整體意義的操作過程。
二、多模態(tài)教學的可行性
1.教學條件。直接影響教學模態(tài)的選用。首先,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教學用具是進行多模態(tài)教學必備條件。如計算機、投影設備、音像設備等等。這樣教師才可以選擇以多種模態(tài)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其次,豐富的教學資源也使多模態(tài)教學成為可能。教學課件、教學背景資料、教學錄像、教案設計等等。此外還有網絡資源,教師能更方便、快捷地使用多模態(tài)教學。最后,教學環(huán)境也是重要條件之一。教室的大小、布局、教室里桌椅的擺放也會影響教學活動的模態(tài)設計。比如討論課和講授課桌椅的擺放就應該有區(qū)別。
2.教師素質。在傳統的中職英語教學當中,教師是絕對的“領銜主演”;在現代運用多模態(tài)進行的英語教學中,教師依然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對英語教師的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利用文字、音頻、視頻等工具,給學生提供更多認知和感知的多模態(tài)手段;如何從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網絡資源中選取適合中職學生水平的材料并加以整合后進行多模態(tài)教學;如何進行多模態(tài)課堂管理等等。這是現階段多模態(tài)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3.學生特點。中職生英語水平較差,學習情緒不穩(wěn)定,注意力容易分散,這是現狀。若只是以文本呈現的方式進行教學,或是枯燥地單模態(tài)地呈現音頻,很難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引起學習興趣。要注意到他們情感豐富又善于模仿,而且形象思維能力一般高于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提倡運用多種模態(tài)教學和多模態(tài)互動,有助于改變這種現狀。學生思想活躍,就能創(chuàng)新思路,并主動參與到英語課堂的學習上來。
三、運用多模態(tài)進行中職英語教學的幾種嘗試
教師應緊密聯系實際,根據中職生特點和實際水平,采用多元化、生動化的教學方式為每個教學階段選擇恰到好處的模式。老師在講臺上運用ppt,聲音、表情、動作等等都不再是單一的載體,而是一記記漂亮的組合拳,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中,抽象、枯燥變成了生動、活潑,而且課堂效果事半功倍。
1.運用多模態(tài)調整學生情緒。中職生因長期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對英語課不感興趣、注意力難集中,很難迅速地進入上課狀態(tài)??死暾J為,學習者的情感狀態(tài)是一個可以調節(jié)的過濾器。每位教師必須牢記并運用多模態(tài)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營造輕松、愉快的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達到最佳的情緒狀態(tài)進而對即將進行的學習充滿期待。
(1)運用聽覺模態(tài)來調整學生情緒使其達到最佳激發(fā)水平。比如,在正式上課前,教師可以播放輕柔的音樂或英文歌曲來舒緩學生的情緒。在學生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播放背景音樂讓學生放松并調節(jié)好情緒,使其更容易地進入討論氛圍也會使他們思維更活躍。課堂上對一些學生的較好的表現,也可以用簡單的High Five 或Nice try!Good job!等,把鼓勵、贊揚傳達給學生,給他們信心,以保持積極情緒。
(2)運用視覺模態(tài)來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其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在Warming-up階段,教師可以根據教學情況提供與本課主題相關的顏色豐富的圖片,甚至可以播放一段視頻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引起興趣并積極參與到本課的學習中來。如在教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語(基礎模塊Ⅰ)》(下稱模塊Ⅰ)Unit 1 Nice People, Nice Places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時教師可以展示各地的美麗風景圖片或是播放利用計算機軟件如Movie Maker等自己制作的風景短片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音樂和圖片的引導下快速地進入學習主題。
2.運用多模態(tài)進行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牢固樹立多模態(tài)教學理念,充分利用中職學生良好的形象思維能力及其善于模仿的特點,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等多種資源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和場景,給學生以多感官、全方位、多元化的體驗。
(1)運用視聽模態(tài)營造真實語境。這是英語教學的難點,而缺乏真實的語境也是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的原因之一。正如布魯姆所說:“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創(chuàng)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币虼私處煹闹饕蝿站褪莿?chuàng)設誘導學生主體自主參與的真實的情景,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們的潛力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課堂主體。比如在上模塊ⅠUnit2 what do You do?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時可以播放幾個英語面試的視頻。如播放畢業(yè)生進入外企的面試視頻等。這樣比純粹的文本模態(tài)的學習更真實,學生有很直觀的模仿的對象。讓他們在真實語境中學習語言,然后才能在語境中更自然放松地開口說英語。
(2)運用多模態(tài)提升學生理解文本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多模態(tài)的形式幫助學生進行意義的建構。使學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教師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多模態(tài)信息進行意義的建構,從而獲得新的知識。1)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文本模態(tài)。文本是必不可少也是使用較頻繁的一種模態(tài)。教師可以使用顏色、字體的變化或文字的動畫效果來幫助學生發(fā)現重點,吸引學生注意。2)可以用圖片資料和聲像資料等對文本的背景知識進行介紹。比如在上模塊ⅠUnit10 Fun Time的Reading and Writing時可以用圖片、歌曲和視頻來介紹萬圣節(jié)。如利用老友記第八季第六集中有關萬圣節(jié)的視頻片段或 “Knock Knock Trick or Treat?”等萬圣節(jié)歌曲讓學生在輕松幽默的語境中了解萬圣節(jié)的習俗,自然地進入該話題的學習,同時增加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并助其理解課文內容。3)可以利用圖示或Timeline等對文本結構加以分析,使學生對文本有個清晰的線索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加深記憶。如在上模塊ⅠUnit6 What’s for Dinner? 的Reading and Writing時教師可以把每一個步驟配上圖片和文字進行講解,使學生對制作土豆沙拉的每一個步驟及用詞都清晰明了,也為其復述做好了充分的準備。4)可以利用多模態(tài)的互文性對語言點和語法等內容進行更好的分析和理解。如在上模塊ⅠUnit3 Sunny Day, Rainy Days的Reading and Writing時可以呈現不同的天氣預報文本和音頻,如VOA英語網上的地道美語聽力播客中的一段天氣預報比較簡單可以下載下來。也可以播放天氣預報英語版的視頻,這些可以提供給英語基礎較好的同學做提高練習。此外,這樣的設計也讓其他學生充分地調動他們的聽覺、視覺模態(tài),在真實語境中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有關天氣的詞匯和表達,而不只是枯燥地對著文本學習。
3.運用多模態(tài)進行有效互動?!霸谕庹Z / 二語這樣的語言既是授課手段又是授課內容的課堂上,課堂互動也不僅僅通過話語來完成。教師在課堂上的行為,如手勢、眼神、頭部動作、面部表情、站立的姿態(tài)和在教室內的走動等等都是意義生成資源,對課堂交際起著同等重要的作用?!保銍t,2010)中職學生情感豐富、情緒易受感染,因此教師要善于用好自身資源來鼓勵引導學生,并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如此,學生才會積極性高漲,學習興趣濃厚,從而吸收更多的知識。
(1)運用非言語行為模態(tài)進行互動。在課堂上教師要擅于從學生的表情、動作、姿勢等來判斷學生是否理解、是否感興趣、是否在積極思考等。同時教師也用微笑、皺眉或一些手勢、姿勢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根據教師的行為來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
(2)運用視聽模態(tài)進行互動。教師在設計回答問題、討論或表演等互動環(huán)節(jié)時,可利用ppt展示圖片、插入音頻或視頻,使學習內容更形象、直觀更易于理解。同時也鼓勵了學生在輕松、愉快、有趣的氛圍下進行更有效師生互動或生生互動。如在上模塊ⅠUnit3 Sunny Day, Rainy Days時可以利用ppt展示一些圖片,然后讓學生上臺一邊操作ppt,一邊講解英語天氣預報,還可以錄制屬于他們自己的天氣預報。這種模擬播報天氣預報的表演大受學生的歡迎,學習效果相當不錯。又如在上模塊ⅠUnit5 Let’s Do Some shopping!時可以用ppt模擬購物場景并播放售貨員或顧客的音頻,讓學生一起補全對話。這種形式的人機互動比起傳統的讓兩名學生站起來進行對話的互動效果明顯要好,它大大地降低了對話難度同時也激起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欲望,提高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四、結語
多模態(tài)教學已經成為英語教學的一種趨勢。其優(yōu)勢明顯,但缺點也不容忽視,處理不好甚至容易降低學習效果。因此要充分認識和掌握好多模態(tài)教學這把雙刃劍,只有充分考慮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下的這些因素,才能實現多模態(tài)最有效地輸入。
參考文獻:
[1]顧曰國. 多媒體、多模態(tài)學習剖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7,(114).
[2]胡壯麟,董佳. 意義的多模態(tài)構建 ——對一次 ppt 演示競賽的語篇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 2006,(3).
[3]胥國紅. 教師課堂上的“言”與“行”——對一堂大學英語精讀課的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 [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4]張德祿,王 璐.多模態(tài)話語模態(tài)的協同及在外語教學中的體現[J].外語學刊, 2010, (2).
[5]張德祿.多模態(tài)外語教學的設計與模態(tài)調用初探[J].中國外語, 2010, (3).
[6]van Leeuwen,T.Introducing Social Semiotics[M]. London: Routledge,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