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視新聞特寫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在當今的電視新聞實踐中,原因正是在于它具有吸引觀眾的獨特魅力。本文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周刊》的一則新聞特寫《當水成為禮物》為例,深入分析了電視新聞特寫的魅力所在,即:選材典型,以小見大;形象生動,如臨其境;情感細膩,感染力強;情理交融,引人深思。而這些特點也正是衡量一則電視新聞特寫是否優(yōu)秀的標準。
關鍵詞:電視新聞;新聞特寫;以小見大;情理交融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8-0083-02
新聞特寫是以描寫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對能反映人和事本質(zhì)、特點的某個細節(jié)或片斷,作形象化的“放大”和“再現(xiàn)”處理的一種文體[1]。由此看來,新聞特寫具有天然的鏡頭感,符合電視傳播的特點,適合表現(xiàn)新聞的現(xiàn)場聲畫。因此,在當今的電視新聞實踐中,電視新聞特寫被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在同類題材的電視報道中,電視新聞特寫往往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以各電視媒體對云南遭遇連續(xù)多年嚴重干旱的報道為例,很多電視臺采用動態(tài)消息、綜合消息、經(jīng)驗消息等方式進行報道,而央視新聞頻道的《新聞周刊》則采用新聞特寫的方式,在幾條關于云南旱災的新聞特寫中,2012年2月25日播出的《當水成為禮物》則最有魅力。
一、選材典型,以小見大
衡量一篇新聞特寫的構架是否成功,首要的一點就是看所寫的內(nèi)容是不是截取了新聞事件的一個橫斷面并將其放大[2]。所以,電視新聞特寫關鍵在選材上。新聞特寫要放大和再現(xiàn)某個細節(jié)或片斷,那就要考慮截取的橫斷面是否經(jīng)得起放大,是否具有典型的意義。新聞特寫適合的主題很廣泛,但這并不意味著任何素材可以做成特寫消息,只有那些富有個性的、與眾不同的、有典型意義的才能讓新聞特寫的魅力真正散發(fā)出來。電視傳播的特點之一就是轉(zhuǎn)瞬即逝,電視新聞只有在一個有限的時段中,集中表現(xiàn)一個典型情節(jié),將事件的細節(jié)表現(xiàn)透徹,才能夠更好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而新聞特寫正是這樣一種表現(xiàn)方式。電視新聞特寫《當水成為禮物》用云南省撫仙湖旁一戶人家的婚禮作為報道對象,來反映云南持續(xù)干旱的嚴峻現(xiàn)狀。片子開始便交待事件背景:解說詞 早上七點多,住在云南省撫仙湖旁祿充村的張勇平就開始忙碌了,這天是他妹妹家娶媳婦的日子。畫面 張勇平一家人正在準備“大禮”——一桶一桶的水。
結婚本不是新聞,結婚送禮也并不稀奇,可在婚禮上把水當成禮物就不多見了。記者通過實地采訪,發(fā)現(xiàn)了這一富有特征的典型事例,平中見奇、以小見大地反映了云南旱情非常嚴重這一大主題。既然能否捕捉到新聞事件中最富意義和情趣的橫斷面,是拍好電視新聞特寫的關鍵,那這就對記者的觀察力、思考力和新聞敏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新聞敏感性,才能在宏大的社會背景中,捕捉到最值得放大的亮點。需要注意的是,新聞特寫對于細節(jié)的“放大”,絕非渲染夸大,而是對一個橫斷面通過詳盡、生動地表現(xiàn),來反映大的主題?!懂斔蔀槎Y物》與其它反映云南旱情的新聞相比,其魅力就在于,它不是簡單枯燥的數(shù)字羅列,不是抗災保民生的歌功頌德,也不是一味呼吁大家關注旱情保護環(huán)境的說教,而是以點代面,以局部反映全貌,用具體的事例吸引人,然后讓觀眾自然而然進入思考的情境。
二、形象生動,如臨其境
消息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傳遞信息,而新聞特寫則不僅僅是傳遞信息,更是用它對捕捉到富有特征的情節(jié)進行形象生動的展現(xiàn),使觀眾有一種如臨其境的感覺。電視新聞特寫通過“鏡頭”將所選片段的精彩情節(jié)“再現(xiàn)”給觀眾,畫面真實可信,富有動感。所以,有人也把新聞特寫形象地稱為“視覺新聞”。電視新聞特寫《當水成為禮物》中,用形象生動的畫面給觀眾展現(xiàn)了一幅“送水——用水——等水——缺水”的畫卷。“送水”配有張勇平一家用農(nóng)用車拉水的畫面,并結合生動、詳細的解說讓觀眾了解情況。
解說詞 為了讓外甥的婚禮如期舉行,張勇平?jīng)Q定把水作為禮物。這五個大水桶和一個蓄水缸就是今天要送去的第一車禮物,要趕在新郎新娘九點進門之前送到。這一車水能拉七百多公斤,張勇平打算為今天的喜酒送四次水。別小看送水當禮物,灌水麻煩不說,光運費就要花三百多塊。
“用水”配有張勇平的妹妹為了在婚禮上合理使用這些得之不易的水,而進行的細致安排。正如張魯芬的同期聲所敘述的:
同期聲 張魯芬:我們洗菜先緊著干凈的洗,白菜干凈點先洗,洗了看著水清還要接著洗芹菜,接著又洗蔥,(記者:最后是耗水的土豆?)恩,水干凈又拿來洗土豆,始終洗不干凈又削皮。可見,張魯芬是這婚禮上最忙碌的人了,不僅要忙著招呼親戚客人,又要擔任合理用水的“總指揮”。三十多桌的宴席,要洗很多的蔬菜,如何把菜洗干凈,又不浪費水,張魯芬著實費了一番心思?!暗人奔扰溆腥罕姙榱嘶镜纳钣盟抨牬蛩膱雒妫灿谢槎Y上洗菜盆周圍放著的空桶,而這些空桶是鄰居們希望打一些洗菜的水,回家可以喂豬?!叭彼钡漠嬅婢透鷦恿耍艘陨线@些能反映云南旱情嚴重的場景,在片尾還用到了寸草不生、稻田龜裂的靜態(tài)圖片。比起枯燥的數(shù)據(jù)羅列,這些形象生動的畫面更具表現(xiàn)力,更能讓非旱區(qū)的觀眾感同身受。
三、情感細膩,感染力強
新聞特寫不僅要有強烈的可視效果,更要震撼讀者心靈。新聞特寫的感人之處,往往是通過強烈的感情色彩表現(xiàn)出來的,而不是靠所謂的客觀陳述來表達的[2]。而對于電視新聞特寫來說,電視豐富的視聽元素讓電視新聞特寫在情感的表達上更加細膩,感染力更強。能夠表達細膩情感,具有極強感染力的元素主要有以下幾個:
其一,同期聲。報紙上,新聞特寫在寫作時是非常重視直接引用的運用。直接引語不僅是營造現(xiàn)場感的有力武器之一,也是表達傾向性、揭示主題的手段之一。所以,可以使用恰當?shù)闹苯右Z來“點題”,以加深特寫的內(nèi)涵與“味道”,實現(xiàn)一種“同期聲”的效果[3]。報紙需要一定的手段達到“同期聲”的效果,而電視本身則就有同期聲的元素。就拿同期聲中人物聲來說,在這條新聞中,記者就選取了事件中的幾個主要人物的關鍵話語。同期聲 張勇平:妹妹的兒子結婚嘛,今天心情高興,特別換了一身新衣服。同期聲 張魯芬:如果是沒水就辦不成(喜酒)……同期聲 新郎王雄:收到最珍貴的禮物是舅舅送的水,這個水是舅舅從撫仙湖邊拉來的……同期聲 鄰居劉文輝:也沒什么東西,送兩只桶給你家接點水使使……這些同期聲的使用自然真實,更具可信性。再經(jīng)過記者精心的安排,既傳遞了結婚這件事的喜悅之情和收到水這個禮物的感激之情,也反映了缺水的無奈,讓人感覺到水對于這場婚禮的重要性。觀眾在接收了同期聲傳遞的信息時,不僅了解了采訪對象真實的情感,同時也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其二,特寫。電影特寫鏡頭的出現(xiàn),是電影藝術史上一個重要發(fā)展。特寫是所有景別中最具有藝術效果的一種,在表現(xiàn)人物性格心理、反映事件特點本質(zhì)時,可以起到象征、暗示、夸張、渲染等藝術表現(xiàn)效果。新聞客觀、公正的特點使得電視新聞長期以來,在運用特寫鏡頭上比較謹慎。其實,在電視新聞特寫中,記者可以合理使用充滿魅力的特寫鏡頭,形象反映新聞事實橫斷面中的最富有本質(zhì)特征細節(jié)。就像文學中的描寫,既有畫面也蘊含深意。本篇新聞中,出現(xiàn)過多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寫鏡頭,如:水流非常細小的接水口,幾近干涸的村外小水洼,令人垂涎三尺的宴席飯菜,被當作禮物的水和水桶等,這些細節(jié)的表現(xiàn)既有反映旱情的,還有生動有趣的婚禮現(xiàn)場,以景吸引觀眾,以情打動觀眾,使觀眾深刻感受到了電視新聞特寫的魅力。
其三,音樂。在電視新聞中使用背景音樂也曾學界和業(yè)界討論的焦點。目前的實踐表明,合理地使用音樂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讓觀眾更好地接收新聞信息。《當水成為禮物》開篇用節(jié)奏感較的輕快音樂引出地點、人物、事件,渲染張勇平一家人為外甥準備結婚大禮的喜悅之情。展現(xiàn)婚禮熱鬧現(xiàn)場時,同樣也配以歡快的音樂,營造出感染觀眾的細膩情感。片尾結束時,音樂舒緩,配以令人震撼的土地干枯畫面,烘托了旱情嚴重的現(xiàn)實,營造了讓觀眾思考的情境。
四、情理交融,引人深思
一篇好的新聞特寫,不止要有景有情,還要有理,情景交融、情理交融、引人深思,才能真正展現(xiàn)新聞特寫以小見大的魅力。新聞特寫在進行寫作時,要求感性描寫與理性思考互動,層層深化,反映主題。電視新聞中的解說詞,是說理不可替代的重要元素。在敘述新聞事實時,做理性科學的分析評論,是深化新聞主題的重要手段。同時在解說詞寫作時再加入一定的背景材料,可以使新聞特寫變得更加厚重,對拓展新聞特寫的內(nèi)涵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片中有這樣一段話:解說詞 沒錢辦不了喜酒可以理解,沒水就辦不成還沒聽說過。原來,干沖村雖然離撫仙湖只有幾公里,但在歷史上就是一個缺水的地方,再加上從2009年以來云南持續(xù)干旱,這個五百人的村子斷水已經(jīng)半年多了。村里人日常生活用水除了政府不定期送以外,就只能靠村外的這個小水洼。為了打水,村民常常半夜三更去排隊。這些水連日常生活都很難滿足,就別說用水量很大的請客辦喜酒了。
解說詞穿插在對婚禮現(xiàn)場的描述中,用背景資料給觀眾交待事件的背景,既增加了信息量,使內(nèi)容有了廣度,也起到了加深理解、深化主題的作用。結尾的升華對于電視新聞特寫的情理交融同樣重要。本片共4分46秒,在片頭至4分16秒之間,生動勾勒了婚禮現(xiàn)場用水的場面,讓觀眾如臨其境。而在最后30秒,現(xiàn)場再現(xiàn)戛然而止,情緒表達水到渠成,用圖片、字幕、音樂相結合的形式使這個典型個案理性升華。
畫面選用了8張新聞照片,分別反映云南旱災嚴重現(xiàn)狀和人民用水困難;字幕顯示:“大旱第三年襲擊云南;120多條中小河流斷流;400多座小型水庫和壩塘干涸;242.76萬人飲水困難。干旱還在持續(xù)……”;音樂選用慢拍的舒緩節(jié)奏,給人一種深思惆悵之感,再配以慢鏡頭的剪輯,引人深思,使主題思想自然深化。正如新聞的標題所寫,當水成了禮物,我們應該做何感想,有何反思,如何行動。電視新聞特寫《當水成為禮物》,以典型的選材,形象的畫面,細膩的情感,再加上理性的升華,在諸多關于云南旱情的電視報道中脫穎而出,既有觀賞性也有思想性,讓觀眾從一則看似輕松詼諧的事例,體味出新聞事實的深意。而這不僅是這條特寫的魅力,更是所有電視新聞特寫應該達到的標準,即:以小見大、如臨其境、感染力強、引人深思。
參考文獻:
[1]劉海貴著.中國新聞采訪與寫作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2]孟昊忡.把握好新聞特寫的三個要素[J].軍事記者,2012(2).
[3]李毅堅.重視直接引語在新聞寫作中的運用[J].科技信息,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