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石聲漢(1907-1971),原西北農(nóng)學(xué)院(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xué)前身)教授,著名植物生理學(xué)家和古農(nóng)學(xué)家。1928年中山大學(xué)畢業(yè),1933年赴英國倫敦大學(xué)學(xué)習(xí),獲植物生理學(xué)哲學(xué)博士學(xué)位,回國后歷任西北農(nóng)學(xué)院、同濟大學(xué)、武漢大學(xué)教授。1951年后任教西北農(nóng)學(xué)院直到1971年辭世。他長期從事生物學(xué)、植物生理學(xué)和中國古代農(nóng)業(yè)科學(xué)技術(shù)的教學(xué)與研究,先后撰寫了《齊民要術(shù)今釋》、《四民月令校注》、《農(nóng)政全書校注》等十多部巨著,是我國農(nóng)史學(xué)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石聲漢先生中國傳統(tǒng)文化積淀深厚,他不僅在自然科學(xué)上頗有建樹,而且詩詞亦頗具工力,著有詩詞《荔尾詞存》,收平生詞作400余首。葉嘉瑩先生是譽滿海內(nèi)外的中國古典文學(xué)權(quán)威學(xué)者,她接觸到石聲漢先生的詞作后深為之感動,先為《荔尾詞存》作一長序,高度評價了石先生的作品,后又在南開大學(xué)專門為學(xué)生講授了石先生的詞作。
這篇文稿是兩位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xué)的校友根據(jù)葉嘉瑩先生兩次講座錄音整理的文字。葉先生年事已高,近年來未見有專門撰寫作品,發(fā)表的均為講座整理稿。以先生的學(xué)識、見底,即使講座稿也頗有建樹。先生很在意講稿的質(zhì)量,在整理時要求不增不減,因此本文整理時只是刪減了一些口語中的重復(fù)。完稿后,葉先生自己又審核了三次。本刊作為特稿重點推出,以饗讀者。
作者簡介:葉嘉瑩(1924-),女,加拿大皇家學(xué)會院士,南開大學(xué)文學(xué)院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dǎo)師,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研究方向為古典文學(xué)。
摘要:石聲漢先生是國內(nèi)著名的植物生理學(xué)家和古農(nóng)學(xué)家,其中國傳統(tǒng)文化底蘊深厚,他以對自然科學(xué)的深厚感情和對自然現(xiàn)象的細微觀察,并融入自己的人生遭際,參以對世界發(fā)展變化的理解,以詩人獨有的情懷,觀物注情,聯(lián)類不盡,情動于中而發(fā)乎詩詞,必然是自己人生之鏡鑒,命運之呼喊。本文著重分析了石聲漢先生《荔尾詞存》中詠蠶及簪花照鏡的詞作,通過縝密的剖析,指出這是作者自己的生命體悟,是用自己對人生、對科學(xué)、對世界的沉重而不容旁貸的責(zé)任感譜寫的生命贊歌,是真正的科學(xué)家的精神和高尚品德的表現(xiàn)。石聲漢先生詞作的成就向世人昭示了一個真理:從事自然科學(xué)應(yīng)該有扎實的傳統(tǒng)文化作基礎(chǔ),才有可能登上科學(xué)大山的巔峰。
關(guān)鍵詞:石聲漢;詩詞;詠蠶;簪花照鏡
中圖分類號:F325.2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13)04-0001-13
上篇:“春蠶夢”
石聲漢先生是一位研究古代生物學(xué)的學(xué)者,并不是研究古典詩詞的。而且古生物學(xué)也不是很popular的一種學(xué)問,所以知道他的人并不多??墒俏鞣娇茖W(xué)界卻知道他的名字。有一個英國人叫李約瑟,寫了一本《中國科技史》。這部書是研究我們中國古代科學(xué)的。而石聲漢是研究古生物學(xué)和古代農(nóng)學(xué)的。研究這兩方面的人不多,研究有成就的就更少。因為中國古代的生物學(xué)和農(nóng)學(xué)的著作,像《齊民要術(shù)》等,都是用古文寫的,現(xiàn)在的人很難看得懂。李約瑟在《中國科技史》里面有很長的篇幅在講古生物學(xué)、古農(nóng)學(xué),都是對石聲漢先生的介紹。而且一直到今天,如果想找中國古代的農(nóng)學(xué)、生物學(xué)的參考資料,就去到UBC的圖書館,可見到一系列古生物學(xué)、古農(nóng)學(xué)的著作都是石聲漢先生的著作。
石聲漢不是很有名。石聲漢有個弟弟,叫石聲懷。石聲懷的妻子,是錢鐘書的妹妹。
石聲漢先生為什么有能力來介紹中國古代的古生物學(xué)和古農(nóng)學(xué)?因為他的古典文學(xué)修養(yǎng)很好。所以我覺得真是上天生下石聲漢這樣一個人,古典文學(xué)的修養(yǎng)非常好,而英文、德文也非常好,讓他從事了古生物學(xué)和古農(nóng)學(xué)的研究。
石聲漢從小古典文學(xué)根底就很好。所以說,從小背一些中國古典的詩文,絕對不妨礙長大后去學(xué)科學(xué)。比如著名的物理學(xué)家、得到諾貝爾獎的楊振寧先生也有很好的古典文學(xué)修養(yǎng)。有一次,楊振寧先生到了南開,我那時候恰好也在南開。我在美國很多學(xué)校教過書,也在美國一些刊物上發(fā)表過文章。那次楊振寧先生來了,聽說葉先生在這里。他說:“我在美國看了她很多文章,但是沒見過面。我要跟葉嘉瑩見一見面”。外辦主任就把楊振寧帶到我這里來了。談話的時候,他就背了很多詩給我聽。不但背了很多詩,還發(fā)表了很多議論。他說他從小是念過私塾的,是念的舊書。
念舊書,絕不妨礙將來去學(xué)科學(xué)。你如果從小有一點古典文化的基礎(chǔ),對于你終生的做人和修養(yǎng)都是有幫助的。古典的修養(yǎng)與科學(xué)不沖突。楊振寧先生常常講,他說物理學(xué)也有一個境界。不但是做人有一個人生修養(yǎng)的境界,物理學(xué)也有物理學(xué)的境界。無論研究哪一門科學(xué),如果你原來人文的修養(yǎng)的境界高了,你在另外的科學(xué)境界,成就也相對地可以提高。因此從小的古典教育非常重要。石聲漢先生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我們學(xué)古典文學(xué)的都沒聽說過“石聲漢”這個名字。我們不學(xué)古農(nóng)學(xué),所以不知道。那我怎么知道了他呢?說起來就是巧。石聲漢先生1933年考上了第一批的庚款留學(xué)生。他到國外去留學(xué)的時候,有一個同學(xué),這個同學(xué)的名字叫吳大任,就是原來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吳大猷先生的弟弟。而吳大任就在南開大學(xué)作副校長。 我1979年曾經(jīng)到天津的南開大學(xué)講過一次課。以后他們就經(jīng)常約我回去講課。吳大任和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叫陳受鳥)兩個人都是學(xué)數(shù)理科學(xué)的,都是留學(xué)生,都喜歡古典文學(xué)。所以我到南開大學(xué)講課,他們夫妻兩個人就來聽課。石聲漢先生是他們夫婦的朋友。
石聲漢先生研究古生物和農(nóng)學(xué),他喜歡詩詞,但是他不許人發(fā)表他的詩詞,他不愿以詩詞出名?!拔母铩钡臅r候,他被批判,他那些詩詞作品統(tǒng)統(tǒng)被抄走了?!拔母铩币院螅暆h先生已經(jīng)不在世了。他是1907年出生,1971年去世的。1979年以后,“文革”結(jié)束了,大家就清理這些“文革”搜集來的、認為是反動的材料。這些“反動材料”里邊,就有石聲漢先生手寫的詩詞稿。收集來以后,他們說這都沒有用處了,現(xiàn)在石聲漢——被批判的人也不在了,就要把這些東西燒掉。恰好石聲漢先生有一個學(xué)生看到了這一堆詞稿,就把它搶救下來了。
石聲漢的兒子石定磯教授想把父親的東西整理出版。吳大任校長就跟石聲漢的兒子說起我。他的兒子在清華,是電機系的教授。有一年我回到北京,當(dāng)時我住在我的老家——北京的一個很古老的四合院(最近已經(jīng)被拆掉了)。忽然間有一天,一個不認識的人來了,就是石定磯。他說自己是清華大學(xué)電機系的,有他父親一本詞集,想請我寫一篇序。我想,這電機系的人寫詞,寫的什么詞呢?我本來不大想寫,因為如果你沒話找話,人家不好你還要說好,這是很勉強的。我正在猶豫,他就把他父親的手寫詞稿交到了我手中。我一看,第一眼,就是書法。書法是第一眼就給人看的,是非常直覺的。那字寫得真好,這是他手寫的詞稿。不但有書法,而且還有刻印。學(xué)問非常好。然后我就讀他的詞。哎呀,我一讀,覺得太好了,我就說我一定給你父親的詞集寫序。
石聲漢詩詞的好處,最重要的我認為有兩點。 第一個,是石聲漢先生的本質(zhì)好。他不止有詩人、而且有詞人的本質(zhì)。
詩包括了詞在里面。但如果你仔細地分辨,詩跟詞是不一樣的。詩,是比較直接的,是一種直接的感發(fā)。詞,王國維先生說的,詞是“窈渺幽咽”。窈渺,是非常深隱、非常幽咽、非常精致、非常纖細的一種美。是隱藏在里面的美。詩是直接給你打動?!熬灰?,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痹?,給人一種直接的興發(fā)感動。可是詞,不是。詞,你要仔細地去吟味,仔細地去體會。它的好處都是要你慢慢地才能體會出來。有很多非常深隱的意蘊,還不止是意蘊,是有非常深隱的意蘊和情志。
石聲漢先生是天生有這種稟賦,真是無可奈何地一件事。他是天生的,他的感覺特別的纖細幽微。這是他的一個特色。
另外還有一個特色我覺得是很可貴的。因為他是學(xué)自然科學(xué)的,可是他有很好的古典文化修養(yǎng),跟我們從小就學(xué)古典文學(xué)不同——像我的同班同學(xué),也有不少古典文化修養(yǎng)很好,也作詩,也填詞,可是你就會發(fā)現(xiàn),如果他單純地只是學(xué)古典文學(xué),就有一種酸腐的氣味,我們說這是酸秀才。石聲漢先生之所以好,就因為他本質(zhì)是有詩人、詞人的氣質(zhì),但是他絕對沒有詩人、詞人的酸腐。而且他不用我們文人的那個套語。古典文學(xué)太熟的人,他有一套一套的套語。寫傷春一套傷春的話,寫悲秋一套悲秋的話。搖筆即來??墒暆h先生是以他自己真正的感覺、真正的感受、真正的對于人生的體認寫他的詩詞。
說起來石聲漢先生好像一帆風(fēng)順,他1907年出生,1933就考中了庚款留學(xué)——不過二十幾歲的時候就出國去留學(xué)了。所以他刻個圖章說是“洋翰林”。我們說他很幸運,其實不然。他的祖籍是湖南湘潭,他小的時候,他們石家是個大家族。他出生在云南昆明。他回到老家去以后沒有房子住。一個大家族有個公莊(就是家里沒錢的人、沒房子的都可以住),他們就住在那里。他父親的這一枝非常窮困,大家族成員就對他們態(tài)度非常不好,他小的時候是在一個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長大,不但如此,他上了三年小學(xué)后就因交不起學(xué)費回家在田地幫助干些農(nóng)活。他是在很艱難困苦的生活中學(xué)習(xí)。這個人真的是個天才,他轉(zhuǎn)了幾次學(xué),因為他成績確實好,古典文化的修養(yǎng)好,他父親也教他外文,也都很好。后來他考進了武昌高等師范學(xué)校,就是現(xiàn)在的武昌大學(xué)。他的初試和復(fù)試都是第一名考進去的。后來又考取了庚款的留學(xué)生?;貋硪院螅?jīng)在陜西,西北農(nóng)林專科學(xué)校教過書,在同濟大學(xué)教過書,在武漢大學(xué)教過書。最后又回到西北農(nóng)學(xué)院工作,一直到辭世,都是在西北農(nóng)學(xué)院。
因為他文學(xué)根底好,他的一個姓范的好朋友對他說:“人雖然說是萬物之靈,人也是一種生物。在這些生物之中,作為一個萬物之靈,而你,又是研究生物學(xué)的,中文、西文根底又這么好,你,應(yīng)該寫一本論生命的書”。他聽了之后說:“這個題目太大了,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做?!钡撬辛诉@么一個念頭。
這個話題談過不久,就有他的一個老師,也是研究古生物學(xué)的,叫做張鏡成,辦了一個講學(xué)三十周年的紀(jì)念。當(dāng)時中國真是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那個時候正在抗戰(zhàn)。 在當(dāng)時紀(jì)念活動中,大家就說,張鏡成老師三十多年完全投注在教學(xué)工作里邊,而且在抗戰(zhàn)的艱難困苦之中,后方的學(xué)校生活很艱苦。楊振寧先生告訴我說,他們生活真是非常艱苦。睡的木板床上都是臭蟲,要燒開水來燙。吃的也都是非常粗劣的食物。可是那個時候的師生艱苦奮發(fā)。張鏡成就是在這樣的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之中投注在教育事業(yè)這么長久。在紀(jì)念大會上,介紹張鏡成教授平生。石聲漢就說,“我聽到臺下有人說,這才叫作人生。就是沒有白活?!彼f:“給我很大的感觸。所以我回來以后就下定決心,我要把這本書寫成。”于是《生命新觀》就寫成了,就是探討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究竟何在的一本書。他是在1943、1944年,正是在我們跟日本人打仗最艱苦的時代寫的這本書,就是對于生命的一個新觀的看法。
前些天我在講陶淵明詩的時候,曾經(jīng)引了我的老師的兩句話,“以無生之覺悟,為有生的事業(yè)。以悲觀的心情,過樂觀的生活?!币驗樘諟Y明的詩里常常寫到“人生似幻化,終當(dāng)歸空無”。人生都是短暫的一個逆旅,最后就是大夢一場。百年后就是“相與歸北邙”、“頹基無遺址,游魂在何方”,這些是對于人生的短暫無常的空幻的認識。那么說,對于短暫無常的空幻的認識,是不是就是悲觀,是不是就是消極?所以我在講陶淵明的這種寫人生短暫無常的詩歌的時候,我就引了我的老師的這兩句話?!笆且詿o生之覺悟,”而你要從事的,是“有生之事業(yè)?!蹦阋苍S認識到人生豈止是短暫無常,而且人生有多少挫折,有多少苦難。特別是當(dāng)時的中國,正在艱苦困難的時代。李后主的詞,說“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边@是短暫無常。哪里只是短暫無常?他后面還有,更何況有“朝來寒雨晚來風(fēng)”,是外來的挫折。人生不止是短暫,而且在短暫的生命之中,有朝來的寒雨,有晚來的寒風(fēng)。人生當(dāng)然是有很多事讓你悲觀。所以我的老師說,“以悲觀的心情,過樂觀的生活。”
講到人生,我還聽到過兩句話。說“生命的意義在創(chuàng)造宇宙繼起的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的生活。”其實石聲漢先生所體認的,從生物學(xué)里邊所體認的,就是生命的意義就是創(chuàng)造繼起的生命。上天給予任何的有生之物都具有一個非常強盛的生命力。不但是人類,那些個動物、甚至于禽鳥蟲魚,它們平生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傳宗接代。我們認為中國古代的儒家說法是很古老的,“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但確實是如此。生命的意義是創(chuàng)造宇宙繼起的生命。而生活的目的,是由你個人個體的生命對這個大的團體的生命作出貢獻。
說到這里,我們就要看,這是石聲漢先生,一個古生物學(xué)家,對于生命的反思。他怎么樣反思呢?他借喻來寫的是蠶。就是《豆葉黃》的《春蠶夢》。這個《豆葉黃》呢,其實這個詞調(diào)子應(yīng)該改過來,應(yīng)該是《憶江南》。
它說“歲暮檢書”。到一年的歲暮的時候,我就查點我的書?!鞍割^紙堆中”,在我的書桌的紙堆里面,有一束,有這么一堆,“乃昔寫《生命新觀》時屬稿謄真”。“屬”,在這里念zhu,不是念“囑咐”的囑,是念“筑”。這個“屬”是連接的意思,就是寫稿叫“屬稿”。一個字一個字積字成句,積句成篇。他說,我就在案頭看到我當(dāng)年寫《生命新觀》的時候,我草稿的一個謄清的一個本子,謄真?!芭鸥冻扇~”,已經(jīng)去排印了,就“排付成葉”。
“諸函幅上簇之后”《荔尾詞存》(石聲漢著、定機等整理,中華書局1999年版)第41頁的斷句“諸函幅上簇之,后悉歸捐棄”有誤,應(yīng)為“諸函幅上簇之后,悉歸捐棄者”。,,就是說這個草稿已經(jīng)去排印了。函就是一個套子。他說的這些個“諸函幅”,就是放在封套里面封起來的草稿。簇就是堆。就把它放在一堆?!爸T函幅上簇之后,悉歸捐棄”。這個書已經(jīng)排印了, 這些稿子、清稿就可以扔掉了。他說“自視亦復(fù)悵然”。就是說看一看這些稿子,他也很惆悵。其實我也有過類似的情形。前些時候,我跟我女兒說清理我們家的東西。這太多了,有很多我還要寄到南開去。一看,都是昔人往事。像我這八十歲的人,看到當(dāng)年的舊日,老師、朋友、學(xué)生的書信,很多都成為古人和往事了。我自己的草稿,我當(dāng)年在臺灣寫《杜甫秋興八首》,幾十萬字,我一個字一個字寫的。收集資料的時候,沒有復(fù)印機,都是我在臺灣大熱的夏天擠公共汽車,一個字一個字從那些善本書上抄寫下來的。真是“自視亦復(fù)悵然”。
“因就原函題記”。他不是都放在封套里邊嘛,每一個封套上他就寫了幾個字,“原函題記”?!案髯鳌锻稀贰薄_@個《憶江南》剛才我說的,也就是《望江南》?!稇浗稀犯锻稀穼僖粋€調(diào)子,但是不是《豆葉黃》。所以他就作了這個《憶江南》詞調(diào)的很多詞。
“連綴成篇”,就是給它連成一串,“總目為《春蠶夢》”。他給它題一個總的題目。李商隱的詩說:“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個人,把自己的能力貢獻出來,就如同春蠶吐絲一樣,只要有一天生命,有沒有吐完的絲,它就本能地要把它吐出來。
他另外增加了“眠起”一節(jié)。那是后來增加的?!笆鼔艟巢恢腥薄?。因為蠶都是要眠的,蠶經(jīng)過三眠,最后才吐絲。
石聲漢先生是科學(xué)家,他是研究古生物學(xué)的,用科學(xué)的方法表達出他對生命的看法。動物最根本的就是對生存的執(zhí)著和本能。人之所以為生物的靈長,就因為人會想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其他的生物、動物植物,只是生存、生命的本能,它沒有思想,它沒有反省。只有人,才思考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所以石聲漢先生很妙,他寫的是科學(xué)的生物學(xué),但是他每一個封套裝進去,他不是說是原來的、“原函的題記”嘛——是原來那個封套上,他就有題名。他就是說原函寫的是“道”、“素紙”、“綱領(lǐng)”、“初稿”等等。這個稿子是客觀存在的—是草稿、清稿,這是客觀的。石聲漢先生是個詩人,他富有這種感發(fā)想象的能力。所以他把這些個什么草稿、清稿都起了一個詩意的、哲學(xué)化的名字。
他管素紙叫做道。這個稿紙還沒寫呢,這不就是素紙么。他管這個叫做道,真是妙,是不是?這個以前什么都沒有,天底下的道就是在那里?!盁o限意,淵默自堪傳。未著跡時皆妙諦,一成行處便陳言,春夢幾時圓?”寫得好?!盁o限意”,基督教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太初是混沌一片。上帝說有光,就有了光?!痹瓉硎腔煦缫黄?。但是混沌的一片之中,不是沒有生命的。如果混沌一片,沒有生命,那些個生物從哪里來?所以說,“無限意”。就是最原始的、那個生命還沒有落地成長以前,有一個生機在那里?!皽Y默自堪傳”?!皽Y”是深藏在里面,“默”是沉默??鬃诱f的,“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沒有說話,但其中有無限的生意在里面,“淵默”,就什么話都不說。是淵默而沉默,在無言中有深藏的意蘊?!拔粗E時皆妙諦”,還沒有寫下來呢,沒有落筆之前,在你的心里邊,你感覺,“哎呀,這真是妙。”中國晉朝有個很有名的文學(xué)批評家叫陸機,陸機寫過很有名的一篇文學(xué)批評《文賦》。他說,他每當(dāng)寫作的時候,他常常煩惱的是什么呢??;际恰稗o不逮意”,“意不稱物”。他說每當(dāng)我拿起筆來,常常發(fā)愁的是我的言辭不能夠配合我的意思。他在《文賦》里就說了,意是“翻空而易奇”。你在腦子里想的天花亂墜,是不是?你是空想的,所以意翻空而易奇。一下筆寫卻“征實而難巧”。我的很多學(xué)生就是這樣。作詩,沒寫下之前,他覺得很多話要說,可以寫出很好的詩來。等下筆一寫,什么都不對了?!拔粗E時皆妙諦”,真是美妙。但你一寫成行,這就沒什么意思了?!耙怀尚刑幈汴愌浴??!拔粗E時皆妙諦,一成行處便陳言,春夢幾時圓?”雖然是沒有著跡,但你有一個翻空易奇的一個情思、一個感動在里邊,這是一個夢,你的夢。這個夢什么時候才能真正圓滿地達成呢?好,這是第一首。
“蟻”,他說是綱領(lǐng)。大家知道這個蠶變成蛾子,生下來那個蠶卵,一個一個的小黑點,這個就叫作蟻。“舒造化,生意謝天工。素殼晶瑩留舊夢,黑頭攢動醉春風(fēng),辛苦種無窮?!薄笆嬖旎保茨莻€一個一個的小黑點,然后就忽然變出小小的黑的蟲子,慢慢就會動了,那真是“舒造化”。“生意謝天工”,這真是上天創(chuàng)造萬物。等到這個小蠶像小螞蟻一樣的跑出來了,它外面的殼子就脫掉了。那個殼子是白色,一個一個很小的白殼,所以“素殼晶瑩”,留著它當(dāng)年的舊夢?!昂陬^攢動”,像螞蟻一樣的黑頭爬來爬去的,真是“醉春風(fēng)”,正在它的剛剛生成的生命之中陶醉著。這個未來有這么多可能性,所以是“醉春風(fēng)”??删褪抢献诱f的“勞我以生,佚我以死”。有生,生命就是勞苦,就是勞動的開始。有生命就是有勞苦和有勞動。所以他說“辛苦種無窮”。從你有生命,你就種下了無限的辛苦。就是佛家說的“花開蓮現(xiàn),花落蓮成,”你的煩惱從你有生命、有生就開始了。
然后呢,“?!笔浅醺?。他寫稿子,是“揉墨浪,闌格任欹邪。紙響低沉風(fēng)飐柳,夢痕零亂蟹行沙,春蚓間秋蛇。”他那時候還是用毛筆寫字呢,“揉墨浪”,在紙上龍飛鳳舞地這么寫?!瓣@格任欹邪”,他說自己寫得歪歪扭扭。其實據(jù)他的學(xué)生說,他在“文革”期間被批評的時候,白天去受批判,晚上回來寫稿子。不許他寫,不給他紙筆,他都是在報紙邊、香煙的煙紙上寫下他的稿子。寫了幾十萬、幾百萬字,這是什么樣的精神??!他真是要把這件事情完成的。因為他覺得,他所研究的古生物學(xué)、古農(nóng)學(xué),他如果不做,以后很少有人能做了。這是一個人對于自己工作的一種投注,是其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要把自己所能做的事情盡力做好和完成。石聲漢先生在“文革”期間被批判的時候,他的稿子就是寫在報紙的邊邊和香煙紙上的。“紙響低沉風(fēng)飐柳”,這紙嘩嘩這樣響,風(fēng)吹柳葉一樣。“夢痕零亂蟹行沙”。寫的都是我的夢,我的心思意念。 他說自己寫的字是“春蚓間秋蛇”。我的字寫得歪歪扭扭的,好像春天的蚯蚓、秋天的蛇,都是這么歪歪扭扭的,這是他自謙的話。
我現(xiàn)在把《眠起》空過去。因為這個《眠起》是他后來加的。我們現(xiàn)在就看《絲》。這個蠶后來就成了成蟲了,就開始吐絲了?!俺椴槐M,一緒自家知?!?李商隱說,“春蠶到死絲方盡”。像常書鴻先生的夫人,她在敦煌的石窟之中最艱苦的環(huán)境之中工作了幾十年。現(xiàn)在身患絕癥在醫(yī)院里面,想的還是她的工作。要把絲吐盡,所以它只要有一口氣在,一定要把它的絲吐出來。杜甫有兩句詩說,:“老去才難盡,秋來興甚長”?!盃€嚼酸辛腸漸碧,細紓幽夢枕頻移”。蠶吃的是桑葉,養(yǎng)過蠶的人都知道,桑葉吃到一定程度,那個蠶的身體就變成綠顏色了。等綠顏色的桑葉都消化了,蠶身變成白顏色的時候,就快要吐絲了。我說石聲漢先生真是個詩人。他研究的是科學(xué),他觀察的是蠶的生命。但他所用的形象是詩人的想象?!盃€嚼酸辛”,就吃那個最酸辛的桑葉。人家說?!俺缘氖遣荩瑪D的是奶”?!盃€嚼酸辛”,說它腸子都變綠了。一方面合乎現(xiàn)實,是蠶的身體真的變綠了。一方面我們中國有一句話,說“碧血丹心”,就是滿腔的碧血。“細紓幽夢枕頻移”。它很多很多的理想。“紓”,要把它訴說出來、表達出來,要細細地把內(nèi)心的最幽微的美妙的想象表達出來。所以“枕頻移”。就說那個蠶在眠以前,頭擺來擺去、擺來擺去吐絲么,就好像一個人在枕頭上翻來覆去的樣子。他寫的是科學(xué)的生物,他刻畫地也很真實,但是都是象喻了人生。是“到死漫馀絲”。一直到死,它覺得它的絲還沒有吐完。所以杜甫也說“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把我棺材蓋蓋上,我的工作才結(jié)束。啊,只好結(jié)束啦。只要我有一口氣在,“此志”,我的內(nèi)心的這一份理想,“常覬豁”。這個“覬”就是希望?!盎怼本褪悄軌蛘宫F(xiàn)、能夠?qū)崿F(xiàn)。所以“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笔恰暗剿缆沤z”。
后面就做成繭了。就是謄真,他的清稿?!扒橥褶D(zhuǎn),洄復(fù)訴凄清。傾鬲漫夸忘冷暖,化身旋夢薄蒼旻,山上世緣生?!薄扒橥褶D(zhuǎn)”,就是作繭嘛,真是婉轉(zhuǎn)。作繭自縛嘛。你為什么要作繭自縛?這是生命的力量。這就是蠶的生命。蠶的生存、蠶的生命的延續(xù)就是如此。我們在BC省,你看那個三文魚要回游跳,跳得滿身的鮮血,然后死了。為什么?這是生命,沒有辦法。它要盡它最大的力量把生命延續(xù)下去。你看蠶自己蒙在繭里邊還動來動去在吐絲,所以“洄復(fù)訴凄清”?!皟A鬲漫夸忘冷暖”,“鬲”這一個字本來念hè或者gé,但在這里面不念gé,這里念lì。念作gé的時候當(dāng)做隔斷講,念作lì的時候是一種銅器,就是古代的一種三腳的鼎。那個鼎的足有的是實的,很重,有的足是空的,那就是鬲。所以“傾鬲漫夸忘冷暖”。這個繭完成了就要把它倒在鍋里去煮了,整個一鍋都倒進去了?!巴渑?,它不在意,不在意這個鍋里面的水沸騰,這樣的熱。“化身旋夢薄蒼旻”,它轉(zhuǎn)眼就死了。它的化身、它的夢,夢到蒼天,它的夢就到蒼天上?!吧缴鲜谰壣?。蠶上山了,在山上作了繭。我們?nèi)绻壗z的話,就不能讓它破繭而出。人是最殘忍的,是不是?就要斷絕它的生命。因為它把繭一咬破,那個絲就斷了。所以就帶著蠶蛹放在鍋里煮。然后把絲一條條抽出來。所以“化身旋夢薄蒼渂,山上世緣生?!彼囊簧囊蚓壘褪侨绱说摹?/p>
后來就是“錦”,就是印好了一張一張的稿子。“洴澼洸”,“洴澼洸”是什么呢?“洴澼洸”是出于《莊子》,是說有個地方的人所過的生活就是漂洗棉絮。棉花收來有時候很臟,就在水里漂洗棉絮,那么這種工作就叫“洴澼洸”。他說這個蠶絲也要漂洗的,把它漂白,所以叫“洴澼洸”?!白稻毴境衫c”,先把它漂白,然后錘煉,染成纁。纁是一種淺紅的顏色。“霧縠冰綃非夙分,殘綿剩帛襲余溫”。把它織成“霧縠冰綃”,他說這個不是蠶自己曾經(jīng)想過的,“非夙分”,不是它本來曾經(jīng)想過的。剩下了的那些不用的“殘綿剩帛”,也許也能給人留下來溫暖。“蝶翼夢離魂”,沒有煮成絲的蠶變成了飛蛾,就是離魂。
有人就把絲做成衣服了,他說這就是“成冊”。把他一張一張的單頁的清稿訂成一本書了。“裁制可,依夢認秾纖?!币O(shè)計版面的大小、封面的圖畫、題簽,所以“裁制可”,把它剪裁好了?!耙缐粽J秾纖”,就是說原來是有一個夢,現(xiàn)在把它寫成一本書。這個書里所寫的完全跟夢一樣嗎?和當(dāng)初內(nèi)心的情意完全一樣嗎?所以這就如同一塊絲帛,把這個絲帛剪成一件衣服。“依夢認秾纖”。是不是跟夢完全符合? “敢與綺紈爭絢麗,欲從悲憫見莊嚴(yán),壓線為人添。”他說,我這個蠶吐的絲,怎么能夠、膽敢跟那個紈綺、跟那些最美麗的綺紈爭絢麗呢?但是我是盡到了我一生的責(zé)任。是“欲從悲憫見莊嚴(yán)”。一個人,這么樣的辛苦,經(jīng)歷了這樣的悲哀,經(jīng)歷了人生的短暫、人生的無常、人生的一切苦難,可是就是在你所經(jīng)歷的艱難、辛苦、悲哀之中,看到了人生的莊嚴(yán)。這就是你的一生。你辛苦的吐絲的一生,你下在鍋里被煮的一生,就是在你的辛苦之中見到你的莊嚴(yán)。 “壓線為人添”,可是我們抽出這個絲線,能夠織成這么美麗的絲綢,是為了我自己嗎?不是?!皦壕€為人添”,他用的是唐朝秦韜玉的《貧女》:“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亦自傷。絕代風(fēng)流高格調(diào),自憐時世儉梳妝。漫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嗪弈昴陦横樉€,為他人作嫁衣裳?!?“為他人作嫁衣裳”,說我這一切的犧牲,不是為我自己,是為了別人。現(xiàn)在石聲漢先生研究古生物學(xué)、古農(nóng)學(xué)的書,還留在我們的UBC的圖書館里。如果你要作古農(nóng)學(xué)的研究,石聲漢先生的書是最好的參考。但是石聲漢先生何在?他不在了。早已就不在了。“所以壓線為人添”。這正是我們生命艱苦之中的莊嚴(yán)。
“蛻”,后來就是蛻了。就是說這個原稿就不要了么。這個書已經(jīng)編出來了,這些草稿就沒有用了,可以丟掉了?!按簤粜眩瑝粜严Т簹?。身后早甘長覆瓿,蛻遺無益更藏山,翼粉任闌珊?!薄按簤粜选?,這一場大夢,人生一場大夢就醒了?!皦粜严Т簹垺?,醒來的時候生命就結(jié)束了?!吧砗笤绺书L覆瓿”,書已經(jīng)出來了,這些草稿就該丟掉了?!案碴场笔且粋€典故,是說這個稿子沒有價值存留,就是蓋醬壇子吧?!瓣场本褪茄b醬、做醬的壇子?!吧砗笤绺书L覆瓿,蛻遺無益更藏山”。蠶脫了皮了,沒有用處了,就“無益更藏山”,這也不能藏之于名山,就不要它了吧。“翼粉任闌珊”。就好像那個蛾,飛蛾上的那個粉就任憑它零落了。
他觀察蠶的一生其實寫的是人的一生,是生命的新觀。一個人對于生的執(zhí)著,對于生的追求,對于生的延續(xù),在自己整個的、一個群體之中做出什么樣的奉獻,是生命的意義。那么最后他就歸納出來幾句話,作為他生命新觀的題詞。石聲漢說,“生命是根據(jù)過去,利用現(xiàn)在,創(chuàng)造未來,是一串連續(xù)和諧的變化。”這是他的一個結(jié)論。
生命是根據(jù)過去,利用現(xiàn)在,創(chuàng)造未來,是一串連續(xù)和諧的變化。
下篇:“簪花照鏡”
鏡子的形象,在中國的傳統(tǒng)中由來久遠。在中國的詩詞之中最早講到鏡子的形象是在《詩經(jīng)》中。在《詩經(jīng)·大雅》里面有一篇叫《蕩》?!妒帯防锩嬗幸痪湓娛恰耙箬b不遠,在夏后之世”。這是最早在詩歌之中出現(xiàn)的鏡子的形象。“殷鑒不遠”,“鑒”就是鏡子的意思,這個字的下面從金。因為中國古代還沒有現(xiàn)在這種水銀的、玻璃的鏡子,古代都是銅鏡。你看故宮博物院里都是磨的銅鏡,很亮很亮的,是金屬的。商朝的失敗就是一面鏡子,那個離你不遠了。商朝自己也可以有一個借鑒,商朝借鑒的鏡子就是在夏朝。周朝是以商朝為借鑒,商朝是以夏朝為借鑒?!拌b”,就是鏡子的意思。
《詩經(jīng)》里提到的鏡子,在其后,我們說有《詩》、《書》、《易》、《禮》、《春秋》諸多經(jīng)書,其中《禮記》有《大戴禮》、《小戴禮》的版本。在《大戴禮》的版本中,有一篇叫做《保傅》。就是說怎么樣來教育、來培養(yǎng)下一代。在《保傅》篇里,它說一個人要照鏡子,是“明鏡者所以察形也”。曾子也說過,“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說反省,反省是非常重要的。
我從1953年開始在臺灣大學(xué)教書,教了十幾年。那個時候,我同時在臺北的二女中也是專任。是我先到二女中去專任,后來被臺大請去了,二女中不放我走。說你不能走,你那邊專任,這邊也專任。二女中的王亞權(quán)是個女校長。她在學(xué)校門口,學(xué)生出入的地方,放了一面大鏡子。每個人從這里經(jīng)過都要看看,要儀容整齊。明鏡者,所以察形,是一種反省、一種借鑒。
鏡子最早的作用,在中國,在人生方面的意義,就是反省,察形,自己的行為舉止有沒有什么錯誤的地方。那么后來到女子的簪花照鏡,這個就是一個演進了。女子的簪花照鏡,表示什么呢?女子的簪花照鏡,當(dāng)然表現(xiàn)的是愛美。
李清照曾經(jīng)寫了一首詞:“賣花擔(dān)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點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她詞里面說,“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是要得到一個男子的欣賞。所以說簪花照鏡是愛美,愛美是要得到人的欣賞。我們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女子之簪花照鏡是為了美,是為了得到人的欣賞。
可是在中國,男女的這種感情的關(guān)系常常跟君臣的倫理關(guān)系有近似之處。我們中國講三綱,三綱一個就是君為臣綱,一個就是夫為妻綱,所以這個倫理就有近似之處。因此中國就有另外一個傳統(tǒng),那就是《楚辭》里面屈原《離騷》的美人香草。屈原在《離騷》里面寫了很多的美人,他說“眾女嫉余之蛾眉”,就是別的女子嫉妒我的蛾眉。蛾眉,是形容一個女子的美貌。他說那些個女子嫉妒我的美貌。但是屈原不是一個女子,所以在屈原的《離騷》里邊的美人,是代表的賢人君子。而這個賢人君子,可以自喻,就是說我自己是個美人。而這里的美人,不是說容貌的美,而是才德之美。就是我的才能和品德好。有的時候也可以喻他。比喻什么?比喻圣君賢臣。比喻美好的國君,比喻美好的臣子。屈原在《離騷》的中間有一大段寫的都是求女,我要追求一個美女。所以說有時候,他以美女來自喻,有時候以美女來比喻圣君賢臣。他要找到這個世界上真正美好的一個人。但是屈原在最后,要離開楚國的都城郢都,他在《離騷》的結(jié)尾說“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沒有找到一個美女。美女之所以簪花照鏡,是為了追求容貌的美好,而在這里被比喻做男子追求才德的美好。
李商隱寫了很多首詩,都叫《無題》,他的一首五言《無題》詩里說“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他說有一個女孩子八歲的時候就知道照鏡子。八歲的時候她母親不許她化妝,也不用照鏡子,這個女孩子就偷偷地自己照鏡子。而且就學(xué)著畫眉,不但學(xué)著畫,而且真的已經(jīng)能夠畫出來美麗好看的眉毛了。接下來他寫這個女孩子慢慢地成長。“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過了兩年就十歲了,“十歲去踏青”。十歲就跟那些別的女伴出去踏青。踏青代表什么?踏青代表就是尋春啊。我們在講陶淵明的詩時也說過:“仲春遘時雨,始雷發(fā)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崩钌屉[還寫過:“颯颯東風(fēng)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贝禾靵砹?,春天來了怎么樣?“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睂ご捍泶盒牡拿壬?,就是對于愛情的追求。所以十歲去踏青,就是對于愛情的追求。出去踏青,當(dāng)然要穿很美麗的衣服去,所以說“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裙子的開衩的地方,都繡的是芙蓉花。而芙蓉花在屈原的《離騷》里面有一個出處,是“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所以他說,“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學(xué)彈箏,銀甲未曾卸。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十五泣春風(fēng),背面秋千下”。當(dāng)春天來的時候,這個女子就流下淚來,她不肯讓人家看見她流淚,“十五泣春風(fēng),背面秋千下”。這是女子的照鏡,李商隱所寫的照鏡。
從古代的《詩經(jīng)》、《禮記》的照鏡,對于自身的反省,到唐代的詩人演化成女子之愛美。而女子之愛美,就是對于美的追求。如果說美女也象喻的是圣君賢臣,是才德之美,那么簪花就是愛美,愛美有象喻的一層意思,就是要追求才德的美;照鏡,就是自己對美的認識和肯定。
歐陽修寫過一首詞,詞的牌調(diào)叫《蝶戀花》。他寫一個女孩子出去采蓮,她在采蓮的時候,“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已共絲爭亂?!边@個女孩子去采蓮,當(dāng)她低頭要采一朵蓮花的時候,她忽然間看見水中自己的美麗的影像了,照影摘花,看見花似面。就是李清照說的,“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美好,就怎么樣?就期待有一個人欣賞她的美好,所以就是“照影摘花花似面”的時候,她的心就動了,“芳心已共絲爭亂”。
現(xiàn)在我們講一下石聲漢先生在簪花照鏡的中國詩詞的傳統(tǒng)之中,對于簪花照鏡的象喻性的一個反省,一個反思。
王國維有首《蝶戀花》是這樣寫的“莫斗嬋娟弓樣月,只坐蛾眉,消得千謠諑”。王國維說你不要跟人家炫耀你的美麗的、彎起來像弓一樣的眉毛。弓樣月代表眉毛,像新月的彎彎的形狀,像一個弓的彎曲的形狀。你不要跟人斗,你不要在一個地方逞能,好強,炫耀自己?!爸蛔昝肌?,坐,就是坐罪,你因為什么犯罪的,你就是因為你的蛾眉,所以你就犯了罪。就是屈原說的眾女嫉余之蛾眉,我們俗話也說槍打出頭鳥,就因為你的美好,遭到了人的嫉恨?!跋们е{諑”,消是忍受,你就經(jīng)受了“千”這么多的謠諑對你的毀謗。就因為你的美好,招來很多人的毀謗。
“臂上宮砂那不滅,古來積毀能銷骨?!敝袊糯哪凶佑幸粋€方法測驗女子的貞潔,就是用壁虎。壁虎又叫守宮。把壁虎的血刺下來,用朱砂揉了,在女子的手腕上刺破,把這個血揉進去,就留下一個紅點,叫做守宮砂。你如果一旦失去了貞潔,這個紅點就消失了。所以男子就用這個方法來考驗女子的貞潔。但是就算你手臂上真的有一個守宮砂的紅顏色,怎么會不消滅?為什么?因為“古來積毀能銷骨”。我們說積毀銷骨,大家都在罵一個人,就把一個人毀掉了。不但把你的身體毀掉了,連你的骨頭都毀掉了。
“手把齊紈相訣絕,懶祝西風(fēng),再使人間熱”。 齊紈,這又是一個典故,說古代有一個女子叫班婕妤,她曾經(jīng)寫了《團扇怨》,她說自己就像一個雪白的團扇,被男子拿在手中,給他送來那么舒適的涼爽的清風(fēng)??墒且坏┘竟?jié)改變了,秋天來到了,就被人拋棄了。所以他說,就是現(xiàn)在的這個齊紈的美麗的扇子被人拋棄了,訣絕,就是拋棄。當(dāng)年你曾經(jīng)把我一直把握在手中,藏在懷袖之中,現(xiàn)在卻訣絕?!皯凶N黠L(fēng),再使人間熱”。是因為秋風(fēng)來了,寒冷了,所以你把我這個扇子捐棄了,我是不是禱告秋風(fēng),讓秋風(fēng)走,讓熱天再回來呢?我不做這樣的希望,我不再做這樣的期待,就是說我原來希望有人欣賞我,但是我現(xiàn)在放棄了,我不再期待別人的欣賞了。
“鏡里朱顏猶未歇,不辭自媚朝和夕”。雖然你不欣賞我了,但是我自己覺得我鏡子里面美麗的容顏還沒有完全消失。我現(xiàn)在不再禱告天氣的變化,讓熱天再回來,扇子再拿在你的手中,我不做這樣的希望。但是我仍然有美好,“不辭自媚朝和夕”,我就自己在鏡子里面欣賞我自己。
后面還有王國維的一首詞,“碧苔深鎖長門路,總為蛾眉誤”。長門是漢武帝的陳皇后失寵后被閉鎖的地方。陳皇后的小名叫阿嬌,漢武帝沒有做皇帝以前,曾經(jīng)說過如果得到阿嬌做我的妻子,我用金屋藏之。可是后來阿嬌失去了漢武帝的寵愛,被貶到長門去了?,F(xiàn)在長門的路上長滿了青苔,皇帝再也不到她這里來了?!氨烫ι铈i長門路”,為什么?“總為蛾眉誤”,就因為她的美麗遭到了別人的嫉妒和毀謗?!白詠矸e毀骨能銷”,就是剛才說的積毀能銷骨,連骨頭都銷了,“何況真紅,一點臂砂嬌”,就是手臂上有這個紅點,誰相信呢?謠言之傳播,把一切都抹殺了。
但是這個女子說,“妾身但使分明在”,只要我自身真的是清白的,“肯把朱顏悔”?我不會后悔我自己的美好??v然我的美好招人的嫉恨和毀謗,我不后悔,以后也不希望你們的欣賞?!皬慕癫粡?fù)夢承恩”,從現(xiàn)在開始我再不夢想得到皇帝的恩寵?!扒易贼⒒ǎp鏡中人”,我自己還是簪上花,我就坐在那里,對著鏡子,自己欣賞我自己的美好。這也就是屈原說的,縱然是君主不任用我,“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fù)脩吾初服”,也就是陸放翁說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我的本質(zhì)是不改變的,你們欣賞不欣賞都沒有關(guān)系,所以他說,“且自簪花,坐賞鏡中人”。
我先講的王國維,為什么呢?因為石聲漢的這個詞,是從王國維的詞來的。石聲漢生在中國最艱苦的時代,又遭遇到“文革”,受到的毀謗還能少么?所以,石聲漢看到王國維的這兩首詞,非常的感慨,所以他就寫了一首《清平樂》詞,“漫挑青鏡,自照如花影。鏡里朱顏原一瞬,漸看吳霜點鬢。 宮砂何事低回,幾人留得芳菲。休問人間謠諑,妝成莫畫蛾眉?!彼麑懥诉@一首詞,過了幾天,他又寫了一首《柳梢青》詞,“繾綣余春。簪花掠鬢,坐遣晨昏。臂上砂紅,眉間黛綠,都鎖長門。 垂簾對鏡誰親。算鏡影相憐最真。人散樓空,花萎鏡黯,尚有溫存?!?/p>
其實以這兩首詞說,石聲漢先生比王國維寫的更婉轉(zhuǎn)。“漫挑青鏡”,鏡子干嗎叫挑?從前的鏡子有一個鏡奩,把這個打開叫“挑”,“漫挑”,就是輕輕地把鏡子上的這個奩打開了。打開以后,就“自照簪花影”,自己照見自己簪上花的美麗的形象。“自照如花影”,是一個人對于自己的美好的認識,對于自己的才能的認識。你有沒有覺悟到,你要不要留下一個有價值、有意義的生命?
“鏡里朱顏原一瞬”,要知道,生命可以有意義的時間是不多的,用你自己的生命做出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這個光陰是非常短暫的,所以“鏡里朱顏原一瞬”。人生數(shù)十寒暑,轉(zhuǎn)眼就過去了?!皾u看吳霜點鬢”,慢慢就發(fā)現(xiàn)頭上已經(jīng)有很多的白發(fā)。人生是這樣短暫,所以如果你有美好的才能,你應(yīng)該珍重,你對于你的時間、對于你的生命,應(yīng)該掌握。
“宮砂何事低回,幾人留得芳菲。”面對自己臂上的守宮砂,自己覺得保存了這樣的清白的完美的一種品質(zhì)。所以“低回”,你就想,這樣美好的品質(zhì),“幾人留得芳菲”。這么美好的品質(zhì),有幾個人能將這美好的品質(zhì)完全留住呢?
“休問人間謠諑”,何況在世間,有這么多毀謗。你想當(dāng)時的石聲漢,“文革期間經(jīng)常被抓出去批斗?!靶輪柸碎g謠諑,妝成莫畫蛾眉?!本退隳惚緛硎敲篮玫模悄悴灰嬆愕亩昝?。畫娥眉,追求容顏的美好。蛾眉,你生成來的是你本質(zhì)的美好,蛾眉你畫上去,是用人工要增強你的美好。你的本質(zhì)的美好天生來的,而當(dāng)你要畫蛾眉的時候,就有跟人爭斗的意思。唐人秦韜玉的《貧女》詩寫道,“漫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你本身的美好,這是無可奈何的,這是你生來就如此的,但是你要畫眉就有跟人爭斗的意思。
所以我在我的女兒小的時候,就跟她說,你不一定要比人強,一定要考第一,你盡到你自己的能力,你本來是只能夠考70分的才能,你特別的努力,你考了80分,我對你很滿意,但是你如果是考120分的才能,你就是考了100分,你沒有對得起我,也沒有對得起你自己。就是你自己的能力是多少,你要珍惜你的能力,不是跟別人去競爭,不是跟別人去比較,那是絲毫的意思都沒有的?!靶輪柸碎g謠諑,妝成莫畫蛾眉”。你自己本身的美好,不是去跟別人競爭的,但是你把自己本身的美好放棄了,你自暴自棄,那也不對。你自己要尊重愛惜你的美好,但是不跟別人去競爭。就像孔子說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鬃舆€說過,“雖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就是說,你就算有周公這樣的才能跟美德,你如果一驕傲,馬上就不算了。人是不用與別人比的,你的美好是天生的,你應(yīng)該尊重,但是你絕不可以以此為驕矜。就是說人生的反省的覺悟的幾個層次。剛才我們講的是一個層次。
下面我們來講一下石聲漢先生的第二首詞?!袄`綣余春。簪花掠鬢,坐遣晨昏。臂上砂紅,眉間黛綠,都鎖長門”。當(dāng)然了,我們自己不驕傲自己的美好,但是也愿意有人欣賞自己的美好啊,所以說“繾綣余春”,春天就要過去了,人也終究要老去的,你現(xiàn)在還有美好的一天,所以“簪花掠鬢”,你就要盡量保持住你的美好,你要簪花,梳你的鬢發(fā),“坐遣晨昏”,你每天所追求的是如此?!氨凵仙凹t”,你的品格是貞潔的,手臂上的守宮砂是如此的鮮紅,“眉間黛綠”,你的蛾眉也是美麗的,黛色是如此之深,可是現(xiàn)在因為沒有人欣賞你,“臂上砂紅,眉間黛綠,都鎖長門”。就算陳皇后阿嬌,現(xiàn)在一樣的美好,但是皇帝不欣賞她,失寵了,“都鎖長門”。據(jù)石聲漢先生的學(xué)生講,他白天被拉出去批斗,回來晚上就趕快伏案寫他的著作。
“垂簾對鏡誰親”,就是有什么人欣賞你,有什么人尊重你,有什么人愛惜你,所以他說“垂簾對鏡誰親。算鏡影相憐最真”,只有鏡子里的影子是知道賞愛我的??墒撬鋈婚g跳出去了,他說“人散樓空”,有一天,人也散了,樓也空了。就像陶淵明說的,“一旦百歲后,相與還北邙,頹基無遺主”了。“人散樓空,花萎鏡黯”,你簪的花已經(jīng)蔫了,你的鏡子也被塵土遮滿了,但是你如果有一份愛美、美好的心情,“春蠶到死絲方盡”,“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尚有溫存”,你自己對你自己還是應(yīng)該尊重愛惜。尊重愛惜跟驕傲是不一樣的,驕傲是跟別人去爭強斗勝,那是不可以的,但是你自己對于自己美好的品質(zhì)是應(yīng)該尊重愛惜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所以“人散樓空,花萎鏡黯,尚有溫存”。
石聲漢先生雖然是科學(xué)家,但是他來往的朋友里面有詞學(xué)家。石聲漢先生寫了這首詞以后,被一位有名的詞學(xué)家劉永濟先生看到了,劉永濟就送給他一首詞。就像佛家說的,給你下一個轉(zhuǎn)語——你這條路走不通的時候,給你下一個轉(zhuǎn)語,給你開了一扇門,打開了另一只眼睛,有另外一個可能性。
劉永濟就寫了這首《鷓鴣天》,“鏡里朱顏別有春,莫教明月翳纖云。蛾眉招嫉何緣畫,犀角通靈自辟塵,尋絮影,認萍根。春泥春水總愁痕。何如十二樓中住, 放下珠簾了不聞?!薄扮R里朱顏別有春”,他說你就是花蔫鏡黯,這個春天也不再是外表的春天,美麗也不再是外表的美麗。你鏡里的朱顏永遠有一個春天,不是那世界上的春天,世界上的春天會消失的,你的春天、你鏡子里的春天是不消失的。世界上的事物是會改變的,但是你的美好是不會改變的,是不跟人間的春天一同消失的。如果你自己本身的心性像天上的光風(fēng)朗月那么樣的圓滿、那么樣的晶瑩、那么樣的澄澈和明亮,“莫叫明月翳纖云”,不要叫你的明月被一縷云彩給遮蔽了。你不用被世俗的那些個謠諑,那些個毀謗,那些個干擾,把你自己本來的光明的品質(zhì)、光明的本性給你遮掩。
“蛾眉招嫉何緣畫”,你說不要畫娥眉,不跟人比賽,可人家要嫉妒你,你畫不畫他都會嫉妒的。你就是不跟人競爭,不畫娥眉,可因為你的美好,天生來就是遭人嫉妒的。但是你也不要在意,“犀角通靈自辟塵”。據(jù)說犀牛角是可以辟塵的,不沾染塵埃。李商隱說“心有靈犀一點通”。犀角通靈,這都是神話上的傳說了。只要你的本性,你的心地皎潔光明,別人說你什么你不要在意,你內(nèi)心如果有一個犀角通靈,你自然就辟塵。就像陶淵明說的,“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喧擾干擾不到我,我不受他的干擾。而且陶淵明也說,“知音茍不存,已矣何所悲”。你為什么要讓人家欣賞,人家不欣賞,你還是你,你的美好沒有因為他不欣賞而減損。
“尋絮影,認萍根”,絮影、萍根,在佛教上也講,蘭因絮果因緣。什么叫蘭因絮果?佛教上講因果,說一個人今生的一切,是因為前生的作為,得到今生的結(jié)果。說“欲知前世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前世做了什么,今生就得到什么樣結(jié)果;今生做了什么,來世就得到什么結(jié)果??墒翘m因怎么會得到絮果?蘭,是美好的,是芬芳的,也許你遇見一個人,真是如此之圓滿,如此之美好,但是為什么得到一個絮的結(jié)果呢?絮是柳絮,是隨風(fēng)飄散的。《紅樓夢》上說:“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你種的是蘭因,怎么會得到絮果?這是難以預(yù)料的,而且從佛家來說,這個因果豈止是去來今的三世而已,在千年萬載的億萬塵劫之中,你不知道有多少因果。所以他說,“尋絮影,認萍根”,你看一看你的平生的遭遇,那蘭因絮果的,那種種的因緣。“春泥春水總愁痕”,凡是你的沾惹,凡是你春心的動蕩,不管是春泥還是春水,絮影,柳絮,可以飛花,可以落在泥里面,萍根,浮萍,是漂在水上的。
我曾在香港給一個學(xué)校講課,講了幾首落花詩,說是“樓臺風(fēng)日憶年時,茵溷相憐等此悲。”落花飄零了,落在哪里?有的落在青苔上,有的落在蜘蛛網(wǎng)上,有的落在廁所之中了,你怎么知道你落在哪里?所以“尋絮影,認萍根,春泥春水總愁痕”。而且,我說的那首落花詩里說“燕銜魚唼猶能厚,泥污苔遮各有由”。你是被小燕子叼去了呢,你被魚在那里接唼著吞來吞去呢?表面上看起來,他們跟你還是很親厚的,“燕銜魚唼猶能厚”,泥污苔遮,你是落在泥土里被沾污了,你還是落在青苔上,是各有緣由。每個人,你本身的美好是一件事情,你的遭遇是另外的一件事情。還有最悲哀的一句落花詩,是“罥入情絲奈網(wǎng)蟲”。你落在蜘蛛網(wǎng)上了,網(wǎng)入情絲,你落在了多情的絲上了,它對你很多情,它不讓你落在地上,把你接住了。蜘蛛網(wǎng)網(wǎng)住你,當(dāng)然是情絲??墒悄阋?,蜘蛛網(wǎng)網(wǎng)住的不只是你美麗的花朵,蜘蛛網(wǎng)網(wǎng)住的還有蚊子跟蒼蠅呢。這里寫的人生真的是可怕。你有多少情絲繞在別人的身上,別人有多少情絲繞在你的身上,你們中間的感情是寶貴的、美好的,但是也有錯誤,也有怨恨,這是很難說清楚的一件事情?!傲I入情絲奈網(wǎng)蟲”,不管你是落在泥中,還是落在水中,只要你有了沾惹,只要你有了情絲,你就有了哀愁。
現(xiàn)在怎么樣?他說“何如十二樓中住”,你最好找一個高樓,在十二樓中住下來, “放下珠簾了不聞”,你把簾子放下來,外面所有的謠諑、紛紜、是非、爭論,你都把它隔絕。這是劉永濟先生對于石聲漢的一個安慰。
石聲漢拿到他的詞,接下來又寫了第三首詞。
石聲漢先生先讀了王國維的兩首詞,引起了他簪花照鏡的反思。就是你自己要不要使你的品德、才能,美好、完整、完美,你要不要有這種追求。你要不要對一個美好有追求,這是一層反省。你追求了美好以后,別人不欣賞你的美好,甚至別人毀謗你的美好,你應(yīng)該用什么態(tài)度來對待。他是從讀王國維的兩首詞引起了他的寫作動機。他寫了兩首詞以后被劉永濟先生看見了,所以劉永濟安慰他,石聲漢就做了第三首詞。
“休問余春,水流云散,又到黃昏。洗盡鉛華,拋空翠黛,忘了長門。 卷簾斜日相親。夢醒后翻嫌夢真。霧鎖重樓,風(fēng)飄落絮,何事溫存?!卑岩磺卸挤穸恕Kf是“休問余春”,不要再追求那美麗的春天,“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休問余春”,一切人世間的事情,不管是愛,還是恨,是美還是丑,“水流云散”,一切都會過去?!八髟粕?,又到黃昏”,天是會遲暮的,人是會衰老和死亡的。
“洗盡鉛華,拋空翠黛,忘了長門”。我現(xiàn)在把一切的鉛華都洗凈了,我當(dāng)年追求過美好,現(xiàn)在我都放棄了,因為一切都是空幻的,“洗盡鉛華”,我把描眉的翠黛也拋棄了,“拋空翠黛”,我把我的得失,有人欣賞沒有人欣賞,有人愛沒有人愛,“忘了長門”,把一切都放開,不在乎了?!熬砗熜比障嘤H”,卷起簾,那西天上還有一輪斜日,黃昏的年華如天上黃昏的斜日。
“澹澹斜陽澹澹春,微波若定亦酸辛。昨宵夢見柴桑老,猶說閑情結(jié)誓人”。這是臺灣大學(xué)當(dāng)年的系主任臺靜農(nóng)先生晚年寫的一首詩?!板eP标栧e4骸?,天上的斜陽,澹澹的斜陽,澹澹的春光,你的心還動不動了?唐朝孟郊說“妾心古井水,波瀾誓不起”,我的心不動了,如古井水。但是臺靜農(nóng)先生的“澹澹斜陽澹澹春,微波若定”,這真是,非常微妙的感覺。我的心再也不動了,好像真的能定住了,真的定住了嗎?他說是若定,這個若字很好,“微波若定亦酸辛”,說不出來的一種酸辛?;叵胱约浩缴瓿闪耸裁矗龀闪耸裁?。
臺靜農(nóng)先生的詩集是我給他寫的序言,現(xiàn)在印出來,在臺灣和香港出版的。臺先生青年時候其實是很進步的一個人,他曾經(jīng)參加魯迅的未名社一切的活動。而且他說我絕不寫舊詩,可是后來到他老年,他留在臺灣,而且那個時候白色恐怖,他什么都不敢說,也什么都不敢做。所以,就有很多事情,他覺得他當(dāng)年要做而沒有做的,“澹澹斜陽澹澹春,微波若定亦酸辛”。他說什么呢?他說“昨宵夢見柴桑老,猶說閑情結(jié)誓人?!辈裆@暇褪翘諟Y明。陶淵明平生躬耕田園,淡泊自甘,他寫了一篇非常美麗的《閑情賦》。賦里說,我看到一個美麗的女子,她的姿態(tài)是如何的美麗,她的品格如何的的美麗,她彈琴的才能如何的的美麗,說如果我是她的衣服,“愿在衣而為領(lǐng),承華首之余芳”。我愿意變成她衣服上的領(lǐng)子,就可以接近她頭上的芳香。可是呢?“悲羅衣之暫離,恨秋夜之未央”,可是到了晚上就把我這衣服脫下來了,有那么一個漫漫的寒冷的長夜,我都不能跟她在一起。我愿意為了這個女子,在她衣服上做成領(lǐng)子,在她裙子上做成腰帶,在她腳上變成她的鞋子,在她頭發(fā)上變成她的頭油,在她眉毛上變成她畫眉的眉黛。陶淵明在《閑情賦》里一共用十個非常美的比喻寫了十個愿望,十個都落空了。梁朝的蕭統(tǒng),編《昭明文選》的,他說陶淵明的品格是非常高尚的,非常清高的??墒?,白璧微瑕,白玉上就有一個污點,就因為他寫了這么一篇賦,這么一篇浪漫的賦。
臺靜農(nóng)說,“澹澹斜陽澹澹春,微波若定亦酸辛。昨宵夢見柴桑老,猶說閑情結(jié)誓人”。就是對那個美好的女子的那種向往和追求。我以為在臺先生的這首詩里面是雙重的意思,一個是象喻的意思:平生有多少美好的志愿,美好的理想,都沒有完成,這是一種追求的落空。所以他“微波若定亦酸辛”,到垂老的暮年,我是不是把這些真的果然都放棄了,是不是果然都忘記了?所以澹澹斜陽,可是還留下來澹澹春。澹澹斜陽是今天的光陰,澹澹斜陽也是臺靜農(nóng)先生的生命?!板eP标栧e4骸?,當(dāng)年的理想,當(dāng)年的追求,現(xiàn)在都放棄了,微波若定,可是我心里有那么一種酸辛的感覺。白天我說我都放棄了,晚上我就做夢,夢見了柴桑的陶淵明,我們還說起來“閑情結(jié)誓”,我們要追求那個美麗的女子,我要變成衣服上的領(lǐng)子,裙子上的腰帶,“猶說閑情結(jié)誓人”。這是對于過去的美好理想的不能忘懷。
另外我還考證了,臺先生過去果然是有一個女朋友的,而且我的考證是得到他的好朋友,就是南開大學(xué)的李霽野先生的證實的。
我們現(xiàn)在還回來看石聲漢。石聲漢得到了劉永濟給他的一首詞,一個安慰,說你“何如十二樓中住,放下珠簾了不聞”。所以石聲漢說,“休問余春,水流云散,又到黃昏。洗盡鉛華,拋殘翠黛,忘了長門?!?/p>
“卷簾斜日相親”。真的忘懷了嗎?“夢醒后翻嫌夢真”,我現(xiàn)在夢醒了,我現(xiàn)在對年輕時代的那種理想,那種追求美好的夢,都醒了,醒來后翻嫌夢真,反而嫌當(dāng)年的夢太真了。從今是“霧鎖重樓,風(fēng)飄落絮”,就是在十二樓中,在重重?zé)熿F的籠罩之中,像落絮已經(jīng)飛墜飄零,完全都消失了,是“何事溫存”,還管什么溫存不溫存,還管什么有沒有人對你欣賞,還管什么有沒有人與你相愛,一切都放棄了。
上面幾首詩詞都是寫的簪花照鏡,寫下來人生的幾種不同境界,從青年時代的愛美要強,從中年時代對于外面的一些挫折、苦難、謠諑的種種煩惱,到現(xiàn)在什么都放棄,什么都不在乎。石聲漢先生寫的是非常落空的悲哀??墒翘諟Y明說的好,“知音茍不存,已矣何所悲”。就算是一切都落空了,你如果真的有價值、有意義,那么你還是你,你的價值意義就會永遠存留在那里。
這就是我們對簪花照鏡的反思。
(整理者:王立,李永田)
附:石聲漢先生兩組詩詞
《望江南·春蠶夢》十二首
歲暮檢書,案頭紙堆中,一束乃昔寫《生命新觀》時屬稿謄真,排付成葉,諸函幅上簇之后,悉歸捐棄者,自視亦復(fù)悵然。因就原函題記各作《望江南》章,連綴成篇,總目為《春蠶夢》。別補《眠起》四首,庶夢境不中缺。
道素紙
無限意,淵默自堪傳。未著跡時皆妙諦,一成行處便陳言,春夢幾時圓?
蟻 綱領(lǐng)
舒造化,生意謝天工。素殼晶瑩留舊夢,黑頭攢動醉春風(fēng),辛苦種無窮。
桑初稿
揉墨浪,闌格任欹邪。紙響低沉風(fēng)飐柳,夢痕零亂蟹行沙,春蚓間秋蛇。
眠起四首
其一
春漏促,淅瀝響空階。墨渲始知窗紙潤,燈昏疑是偏風(fēng)來,倦眼澀還開。
其二
新雨過,午夜轉(zhuǎn)微涼。濃潑春茶消積困,臭燒煙卷伴蚊香,人靜柝聲長。
其三
尋舊詁,搖落更支離。遍檢群編供獺祭,還憑獨斷靖狐疑,孟浪未須辭。
其四
鳴絡(luò)緯,忽忽又中宵。幾日蹉跎輪滯轍,一時奔放浪推潮,微笑筆乘飆。
絲積稿
抽不盡,一緒自家知。爛嚼酸辛腸漸碧,細紓幽夢枕頻移,到死漫馀絲。
繭謄真
情宛轉(zhuǎn),洄復(fù)訴凄清。傾鬲漫夸忘冷暖,化身旋夢薄蒼旻,山上世緣生。
錦印幅
洴澼洸,椎練染成纁。霧縠冰綃非夙分,殘綿剩帛襲余溫,蝶翼夢離魂。
衣成冊
裁制可,依夢認秾纖。敢與綺紈爭絢麗,欲從悲憫見莊嚴(yán),壓線為人添。
蛻原稿
春夢醒,夢醒惜春殘。身后早甘長覆瓿,蛻遺無益更藏山,翼粉任闌珊。
《清平樂》
讀《人間詞》,兩以蛾眉謠諑為怨,而欲自媚于鏡里朱顏。
竊有所疑:自媚能得幾時?宮砂果有,何誼?不畫蛾眉,安傷謠諑?因為另進一解。
漫挑青鏡,自照如花影。鏡里朱顏原一瞬,漸看吳霜點鬢。
宮砂何事低回,幾人留得芳菲。休問人間謠諑,妝成莫畫蛾眉。
《柳梢青》解嘲
繾綣余春,簪花掠鬢,坐遣晨昏。臂上砂紅,眉間黛綠,都鎖長門。
垂簾對鏡誰親,算鏡影相憐最真。人散樓空,花萎鏡黯,尚有溫存。
《柳梢青》丙戌秋作此封筆。用《解嘲》舊韻,并解《解嘲》。
休問余春,水流云散,又到黃昏。洗盡鉛華,拋空翠黛,忘了長門。
卷簾斜日相親。夢醒后翻嫌夢真。霧鎖重樓,風(fēng)飄落絮,何事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