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日,經(jīng)過了幾天來陰雨連綿,廣州最低氣溫僅10攝氏度,而天河區(qū)東奧學校初中部教學樓的10多間教室卻沒有安上門窗。學校不擔心學生在學校會受涼感冒嗎?在這種條件下上課兩周,被學校視為是一種“挫折教育”。在學校校長看來,挫折教育就是讓學生吃苦,從而堅強起來。在很多教師的心里,也確實覺得當下的學生們沒怎么吃過苦、受過挫折,應該讓學生經(jīng)歷一些磨難,不要當溫室的花朵。但有專家指出,這并不是挫折教育,真正的挫折教育是有其內(nèi)在規(guī)律和方法的。
優(yōu)越生活和學習壓力形成反差
中小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遭遇挫折。但在當今,孩子們遭遇的是復合型挫折。當代學生不愁吃穿,不用為玩具動腦筋,不用動手縫制沙包,動腦構思游戲。這現(xiàn)成的一切讓孩子們很少體驗到吃苦是什么,甚至自己都覺得無聊,一些孩子便整天泡在刺激的電子游戲中。不知道珍惜,不知道創(chuàng)造,不知道除他之外這世上還有別人,似乎這世上的一切,都可以隨手拿來。由于沒有遇到過挫折,所以不能接受挫折。
學校里老師常會利用放學時間給孩子補課,對此往往家長會有抱怨。在低年級的教室里,放學時會有家長代替孩子打掃教室。由于不讓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孩子不知道父母的辛勞,不知道自己的事應該自己做。
不管家長如何溺愛子女,孩子們最終無法躲過應試壓力。由于從小沒有經(jīng)歷過挫折,在過重的學習壓力面前,出現(xiàn)了一顆顆破碎的童心。家長盡量滿足孩子的物質(zhì)要求,但不能替代孩子在學習方面的付出,孩子往往會在成績面前遭遇當頭一棒。在學校里,學生們受到來自社會、家庭、學校的多重壓力,老師的眼中也只有成績和分數(shù)。從家里的小寶貝到學校里的分數(shù)機器,成績突然之間成了衡量孩子好壞的唯一標準,好成績成了孩子奮斗的唯一目標。
最糟糕的是,中小學生對于即將面臨的這種挫折毫無準備,于是一些悲劇就釀成了。
遭遇挫折后進行的挫折教育
前不久,一個名叫李冠豐的年輕人出少管所半年又進拘留所,從著名歌唱家李雙江的“天才兒子”、國家少年冰球隊的隊員,到在街上尋釁滋事打人的不良少年,再到輪奸犯罪嫌疑人,李冠豐成了一個“輸不起”的典型。
近日,呼和浩特實驗中學“火箭班”一名14歲的學生林強背著書包從居住的11樓跳下,書包里裝著剛剛從學校領回的成績單——他的期末考試排名從全年級290名落到600名。父母“拼錢、拼爹、拼命”費盡心血把孩子送到這所呼市首屈一指的名校,并且成功進入“火箭班”,沒想到卻把孩子送上了絕路?,F(xiàn)在應試教育貫穿整個青少年時代,多數(shù)學生很難從始至終名列前茅。應試的挫折會給學生的身心帶來巨大壓力。
現(xiàn)實中,很多學生在高考失敗后感到自己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挫折。對此,有教育人士提出了應對方案。2013年新學期開學,杭州新理想高考復讀學校在關注高考、關心學生的高考成績的目標下,使出了新的手段——挫折教育。該校提出“從挫折起步”的學習新計劃。該校領導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是因志愿填報不當或發(fā)揮不佳未能被理想大學錄取而到新理想進行復讀的,故或多或少有一種挫折感、失敗感甚至自卑感,因而重塑學生自信顯得尤為重要。該校校長說:“人生難免失敗、挫折、苦難,如果你擁有理想,你就會把失敗、挫折、苦難當作實現(xiàn)人生理想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你就能承受比平常人更大的壓力與挑戰(zhàn)?!?/p>
在剛剛過去的寒假中,一些培訓機構推出了“青少年挫折教育拓展訓練營”。廣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曾連續(xù)對三期參加過“青少年挫折教育訓練營”的學員進行問卷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參訓后普遍意識到,學習只是實現(xiàn)自己理想和目標的手段而已,僅僅有理想和目標還不夠,關鍵是在目標和理想的實現(xiàn)過程中如何去對抗挫折,走出陰霾。在巨大的應試教育壓力下,孩子們在學習中一遇到困難就很容易松懈甚至放棄,進而自暴自棄,極度討厭學習。研究人員陳百哲表示:“我們傳統(tǒng)的教育總是注重對知識的灌輸,沒有重視對孩子的挫折教育,這就是導致孩子們厭學的最主要原因?!标惏僬芴岢鲂睦韺W上的“30天荷花定律”:在荷花池中,第一天開放的荷花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第二天開放的數(shù)量是第一天的兩倍,之后的每一天,荷花都會以前一天兩倍的數(shù)量開放……假設到第30天荷花開滿整個池塘,那在第幾天荷花池中開了一半荷花?答案是到第29天時,池塘里的荷花才開了一半。最后一天,荷花便開滿整個荷花池。這道題說明了堅持的重要,差一天就會與成功失之交臂。
教育應有針對性
曾有一項哈佛大學所做的跟蹤研究顯示,只有3%的人能不懼挫折,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最終取得成功;多達60%的人不能長久地堅持自己的目標,隨遇而安,只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挫折教育其實是成功教育的一種形式,有很多方法在學生遭遇挫折之前幫助他們做好準備。
2月23日,中國足協(xié)青社部副主任、全國校園足球辦副主任陸煜通過媒體表示,挫折教育從課本上學不到,但在有輸贏的體育競技中能夠得到切身體驗。獨生子女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面對挫折難以應對。李雙江之子就是典型案例,因為能贏不能輸,不但無法繼承父母的音樂事業(yè),也不能在冰球運動中走下去,最終走上犯罪道路。在家長和教師有意識進行挫折教育的情況下,足球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集體榮譽感。
挫折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fā)受教育者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的目的。羅明是一位挫折教育的研究者與推廣者。他認為,挫折教育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打擊學生的驕傲情緒、使學生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現(xiàn)代社會。羅明表示,挫折教育的第一步是要學生做好遭受挫折的準備,第二步就是人為模擬制造挫折,幫助學生建立應對挫折的心理模式。這個模式包括正視挫折、克服挫折、避開挫折、從挫折中學到知識,吃一塹,長一智。
挫折教育中應避免兩個易犯的錯誤:不幫孩子總結失敗原因及把教育者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一次挫折教育主題班會
在烏蘭浩特市興安第一小學,四年級班主任連丹丹查找到一項小學生耐挫能力現(xiàn)狀調(diào)查,結果顯示有41.9%的同學在學習中有苦惱,擔心學習成績、苦于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時間緊任務重;有24.5%的同學表現(xiàn)在同伴交往中有苦惱,人際關系緊張、麻煩多、不會交往、孤單、被同學議論;有19.6%的同學反映與父母相處有苦惱,報怨父母管得太多、自己的意見得不到尊重、自己的隱私被侵犯;19%的同學則在對自我形象或自身變化的認識中有苦惱;4.3%的同學因為身體不適或疾病而煩惱,當然也有因為家庭關系和師生關系而煩惱的。連丹丹意識到需要對自己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挫折教育。
連丹丹組織了一次挫折教育主題班會。在策劃中她寫道:“通過本次主題班會,要讓學生了解挫折在人生路上的不可避免性,提高承受力,掌握正確方法。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不畏挫折的良好意志品質(zhì),樹立信心,讓挫折成為自己向上攀登的墊腳石?!痹诎鄷埃B丹丹帶領學生做了如下準備:搜集有關名人戰(zhàn)勝挫折的故事資料和有關戰(zhàn)勝挫折的人生格言;回憶自己所經(jīng)歷的最難忘的一次挫折所造成的后果,從中總結幾條經(jīng)驗或教訓;準備辯論材料。班會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是辯論,辯題是挫折教育在人的成長中起促進還是抑制作用。辯論的目的是讓學生在交流中汲取力量,也是讓學生意識到有必要對挫折做好準備。
連丹丹認為,在新課程改革中大部分老師采用賞識和獎勵教育為主,可是在這樣的模式進行的教育下,學生由于承受不了生活、學習的壓力而自殺的例子還是層出不窮,說明學生對挫折沒有準備。提高小學生的抗挫折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讓小學生意識到人生難免遭遇挫折,而挫折并不可怕。
通過主題班會,連丹丹發(fā)現(xiàn),利用榜樣的的力量進行耐挫折教育非常有效。學生們自行查找到很多名人戰(zhàn)勝困難的案例,從而增強了自己的信心。連丹丹還意識到,挫折教育并不排斥人文關懷。教師有時會認為優(yōu)秀學生所犯的錯誤是可以諒解的,而一些后進生所犯錯誤卻不可饒恕——同樣一件錯事,受到兩種不同的待遇。這是因為教師潛意識中明白,后進生因為經(jīng)常遭遇挫折所以比優(yōu)秀學生抗挫能力更強。對此,連丹丹認為是教師可以用愛來接納后進生,及時發(fā)現(xiàn)其優(yōu)點而鼓勵之,哪怕是一個鼓勵的眼神,也會讓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受教師的愛,感受教師的人文關懷,在教師關注的目光下后進生也會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
挫折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
和后進生“給點陽光就燦爛”相比,挫折教育的重點是優(yōu)等生。有時,連丹丹在一些優(yōu)生遭遇挫折傷心落淚時會把事情挑明:“你看某某同學雖然成績不如你,但他有一樣比你強,不管老師們怎樣批評他,他總是不屈不撓,依然笑呵呵的樂著,這說明他抗挫折能力比你強,你要學著點?!蹦切┱{(diào)皮搗蛋生一直在老師的否定聲音中成長,抗挫折能力已不是一般的強,結果是軟硬不吃,對這些學生就應該使用和挫折教育相反的手段,激發(fā)其心靈中敏感的地方,從而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挫折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教師中流傳一種說法:“5天的辛苦努力,等到周末兩天一過,全都煙消云散了?!边B丹丹認為,在教育過程中,班主任首先要善于協(xié)調(diào)三者認識的一致、態(tài)度的一致、言行的一致,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要多為孩子創(chuàng)設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在同伴群體中,往往會經(jīng)歷一些挫折,這樣他們必然要在不斷的磨練中學會如何更好地相處與合作。挫折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暗嗡珊?,聚沙成塔”,要培養(yǎng)學生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并非一日之功,這需要貫穿于整個成長過程中,我們要從點滴細微小事做起?!白鳛榘嘀魅螒朴谧プ∩钪懈鞣N教育機會,有意識地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只有這樣,挫折教育才會越走越好,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坦然面對挫折,讓每個挫折都發(fā)揮它的意義?!边B丹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