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5日,江西省泰和縣第二中學高一學生郭遠歡晨跑后,突然撲面倒地,鼻口出血,手腳抽搐,后經搶救無效死亡。該校隨即做出決定,取消這項自建校以來堅持了30余年的健身活動。2012年,廣東、上海、湖北等地已相繼發(fā)生多起在參加長跑運動時的猝死事件。和泰和二中一樣,武漢、西安等地部分學校均以安全為由,干脆取消了校運會上的長跑項目。
在2013年的全國兩會上,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提出,正是因為缺乏鍛煉導致學生健康狀況下降,取消鍛煉會使得中小學生健康狀況進一步惡化。
回避不是辦法
1月7日,安徽省馬鞍山市紅星中學一名高二男生來到操場,和3名同學一起跑步鍛煉。這個男生跑了300米左右,突然就倒下了。在場的老師看到情況后,趕緊給這名學生急救,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救護車趕到學校,隨后就將學生送到醫(yī)院搶救,但是最終沒有搶救過來。學校對此在通報里特別提到,學校并未要求學生跑步,學生跑步猝死屬于個人事件。
缺乏鍛煉導致體質不好,和害怕出安全事故取消鍛煉,就像是雞生蛋和蛋生雞的問題一樣,剪不斷理還亂。據資料顯示,現(xiàn)在全國各地的中考體育科目中,必考科目只有短跑沒有長跑。
其實,正如湖南大學體育教授蔣凱所說,長跑是有氧運動,并不比無氧運動的短跑更危險。正是因為學生體質差,本來應該是無氧運動的短跑,許多學生根本跑不出速度,也就不會有無氧運動心率短時間內急劇上升的危險。長跑運動本來是要控制心率低于短跑強度的,但是學生因為體質差,把短跑跑成了長跑,長跑自然就成了“危險運動”。取消長跑折射的正是中國青少年學生缺乏體育鍛煉、身體素質不斷下降的現(xiàn)狀。對此,江西省政協(xié)委員、江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副調研員劉建平呼吁加強學校體育工作,保障學生鍛煉時間時說:“從小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各級學校的體育課也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學生體質不下降才怪?!眲⒔ㄆ秸J為,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的青少年學生開展長跑運動不僅有利于增強體質,還能培養(yǎng)意志品質和吃苦耐勞精神,取消長跑是不應有的教育回避。
廣東省有調研發(fā)現(xiàn),學生身體素質連續(xù)25年一直下降。與25年前相比,學生肺活量下降近10%,男生千米跑、女生800米跑的成績分別下降10.9%、10.3%。在廣東省“兩會”收到的《關于學生體質提升計劃的工作建議》中呼吁:將提升學生體質納入法規(guī),開展“萬米長跑”等身體鍛煉活動?!皟蓵鄙希嗝f(xié)委員也同樣關注學生健康下降現(xiàn)象,并呼吁加強學校體育場館與設施的標準化建設,定期監(jiān)測學生體質健康,將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列入對學校進行考核的內容,加強學校體育教師隊伍建設,健全學校體育工作機制。
江西省體育局群眾體育處副處長曾偉表示,雖然國務院批準實施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早有明文規(guī)定,中小學生必須保證每天至少1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但從小學到高中,隨著升學壓力的逐漸加大,青少年鍛煉的時間正在呈現(xiàn)遞減趨勢。
肥胖和視力下降最為突出
吉林省健康教育中心近日公布了《2012年吉林省中小學生健康狀況調查情況》,結果顯示,中小學生肥胖與視力不良現(xiàn)狀不容樂觀,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中小學生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的傳播和干預工作勢在必行。
2012年5月份以來,該中心在吉林省9個市(州)及長白山管委會在內的20所城市中小學校開展了以肥胖和視力不良為重點的中小學生健康狀況調查工作。對18252名年齡范圍為8歲至15歲學生進行調查的結果列表如下:
吉林省中小學生超重和視力問題調查
超重肥胖視力不良
總體檢出15%15.5%68%
男生檢出18.4%18.6%64.25%
女生檢出11.3%12.1%72.2%
調查顯示的問題如此嚴重,但是學生普遍對此沒有自知之明:有39.9%的中小學生對體重的自我認知情況與實際體重檢測結果不相符。有30.4%的學生認為自己視力正常但經檢測后確定為視力不良。
針對肥胖問題,吉林省健康教育中心表示,除了小部分的遺傳外,大多孩子的發(fā)胖原因都與愛吃快餐甜食、不愛運動有關,很多孩子由于飲食習慣不良而導致營養(yǎng)過剩,攝入的能量超過了消耗的能量,最終造成孩子超重或肥胖。至于孩子視力不良的原因,實驗表明,孩子在室外度過的時間越少,越容易形成近視。經常玩電腦游戲、看電視、昏暗燈光下看書等也會增加近視發(fā)生率。
問題從小學開始積累
由于在中小學階段缺乏鍛煉,眾多青少年錯過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鍛煉年齡。
2011年,浙江省針對剛入學的高校新生所作的一項調查顯示,正常體重學生比例僅為34.4%,超重學生比例為3.7%,肥胖學生比例為5.8%,較低體重學生比例為45.4%,超重和肥胖學生比例逐年上升,身體形態(tài)指標低于正常要求;2011年男女生坐位體前屈、男生擲實心球和和女生50米成績均為近5年最低值,說明柔韌、力量和速度素質下降明顯。為此,浙江省高校的體育課不得不降低了難度。參與調查的浙江省學生體質健康研究中心專家、浙江工業(yè)大學體育軍訓部教授陳嶸表示,降低難度實屬不得已。他認為,這些學生由于錯過了青少年時期最佳的鍛煉時機,今后一生的身體指標都不得不降低標準。
陳嶸表示,當數據統(tǒng)計出來時,她被嚇了一跳:“整個情況不容樂觀。耐力、速度、柔韌性及力量,全面下降?!倍@一切,都反映了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些高校新生在中小學時代沒有得到足夠的體育鍛煉。
學生體質下降,具體有哪些表現(xiàn)呢?在教學第一線的體育老師對此深有感觸。浙江大學的體育教師韋俊芳在對剛接手的新生進行了基本測試后很無奈地表示:“體能下降很明顯,心肺功能差,稍微跑一跑就不行;肌肉無力,不少同學的關節(jié)很僵硬,和60多歲老人的關節(jié)差不多?!?/p>
陳嶸從高校向高中延伸調查,從杭州二中體育教研組長肖偉處得知,高中的體育教學難度也在降低。肖偉介紹說:“近幾年,明顯覺得體育課教得很吃力,不得不降低教學難度。體育課涉及教學大綱的各大項目,田徑、體操等項目都列入教學內容,但學生完成的情況不大好。一些原本初中生就應該能完成的動作,不少高中生都沒法做好。比如單杠有個單腿蹬地翻上動作,原本是初二學生就能做的,但不少高二男生都完成不了。再比如一些技巧動作,墊子上前滾翻,也就是翻跟頭,小學初中就應該會,可是有幾個高二的男生,怎么都翻不過去。主要是協(xié)調性差,動作很僵。”因為學生完成率越來越低,高中體育老師不得不降低標準。陳嶸進一步發(fā)現(xiàn)了學生體質下降原因。杭州天長小學體育教師陳潔虹表示:“和10年前比,孩子的活動能力下降還是比較明顯的?!痹瓉恚S多學生的家庭生活圍著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進行,很少有機會去戶外,“原來的孩子除了學校保證的運動外,放學了還愛玩玩動動,現(xiàn)在的孩子,很少有這樣的機會。在小學體育鍛煉不增加的情況下,小學生家庭體育活動明顯減少。學生運動不足,已經成為從家庭到學校全方位的問題。”
鍛煉需要家校配合
北京市人大代表、首都體育學院黨委書記李鴻江建議盡快成立中小學生體質監(jiān)測數據中心,對學生體質監(jiān)測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各區(qū)縣定時公布結果。教育部門應加強對中小學每天一小時鍛煉活動的檢查、督導。另外,把中小學體育鍛煉情況作為評價考核校長任職的重要尺度。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第十二中學校長李有毅贊同這一設想。根據李鴻江調研數據,中國青少年體質連續(xù)25年下降,其中力量、速度、爆發(fā)力、耐力等身體素質全面下滑,肥胖、豆芽菜型孩子和近視孩子的數量急劇增長。以北京為例,2011年北京高中生的體檢合格率僅為一成。北京某大學對新生進行軍訓,3500人的學生規(guī)模,累計看病人次達到6000余次,軍訓前幾天不少學生暈倒,軍訓變成“警訓”。
李有毅對學生身體素質下滑深有體會:“別說軍訓,就是學校每年40分鐘的開學典禮,都有學生站著站著就暈倒了。學校有千名學生住宿,他們早上有時候起不來,學校就想能不能讓他們晨練,可堅持一個月就不得不停止了。因為家長聯(lián)名寫信說‘你們太摧殘孩子啦’。還有家長建議‘能不能把鍛煉改在放學之后?’”同樣夭折的不僅是晨練,原來學校初中一年級有軍訓,后來也停了,太多家長拿來了從醫(yī)院開出來的請假條。
李鴻江分析認為,近年來,學校不敢開展單杠、雙杠、跳馬、鉛球等項目,原因是一旦發(fā)生事故,家長就不依不饒。學校體育課只能是放養(yǎng)或者做一些游戲性活動。目前這種狀況已經變成了惡性循環(huán)。李鴻江認為,對體育的態(tài)度,中西方文化存在差異,比如美國文化就崇尚體育精神。學校不僅在科技教學方面要學習西方,從學校到家長的體育觀念也要向西方看齊。
李有毅認為,家長對學校體育運動缺乏了解,擔心孩子受傷、受苦,成為了學校開展體育運動意想不到的阻礙。對此,學校有必要建立一套透明的體育運動信息披露機制。這也是他贊同李鴻江“盡快成立北京中小學生體質監(jiān)測數據中心”這一建議的原因。對此,上海已經嘗試著建立一種讓家長放心的模式。
上海市中小學把體育鍛煉對學生身體造成的影響做出了具體檢測數據。此舉旨在提升校園體育活動影響力,擴大學生體育鍛煉參與度,讓家長對上海市小學“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感到放心,從而配合學校工作。如圖:
選項小計比例
自始至終在運動,出大汗219353.42
大部分時間在運動,微微出汗186945.53
偶爾運動,不會出汗360.88
幾乎不運動70.17
在上海,推行“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已有多年,落實狀況究竟如何,教育部門不確知,學生家長不踏實。于是,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與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市教委基教處、市教委體衛(wèi)藝科處、市教科院普教所首次聯(lián)合開展了上海市小學“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專項調研。這項調研,從2012年2月至6月,在全市905所小學抽取136所小學為調查學校。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表示,這個調查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數據,為推進這項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警示,而這項數據的公布,也讓學生家長感到放心,對學校開展更多體育鍛煉活動也更加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