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集體婚禮”不必大驚小怪
1月11日下午,一家幼兒園舉行了一場隆重的“集體婚禮”。請注意,不是這里的老師們結婚,而是這里的100多名孩子“結婚”?;槎Y有主婚人,孩子們穿著禮服互相承諾,小“新郎”要給小“新娘”戴戒指,他們的爸爸媽媽也在婚禮現(xiàn)場見證。(1月14日《鄭州晚報》)
事實上在電視劇、婚戀節(jié)目的影響下,幼兒園的孩子早對婚姻、愛情有所了解,幼兒園孩子早戀現(xiàn)象已經(jīng)存在,但是這種了解和早戀很顯然是表面的、幼稚的,是很不成熟的。在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下,如果幼兒園和老師不進行正確引導的話,可能會誤導孩子的婚戀觀,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從這個角度說,幼兒園通過舉辦“集體婚禮”,體驗結婚的感覺,實質上是一種角色游戲,是對孩子們開展婚戀教育,開展性教育,讓孩子正確認識兩性關系,正確理解婚姻,以消除孩子的好奇心,從而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健康心態(tài)和婚戀觀。
其實外國小學幼兒園早有通過給學生舉辦“婚禮”或者組織學生承辦婚禮的教育先例,比如英國伍斯特市的沃恩頓小學為了給學生提供可以鍛煉表達能力、擴充詞匯量的作文題材,該校員工竟然給一名6歲男孩和一名5歲女孩舉辦了一次“婚禮”,并要求學生寫作文描繪當天的情景。而在去年11月底,日本山梨縣昭和町的公立押原小學承辦了一場婚禮,對兒童們進行了一場“愛的教育”。
幼兒園“集體婚禮”是在玩角色游戲,如同我們小時候玩的過家家游戲,我們成人不必大驚小怪,默默地充當觀眾即可,讓孩子們在自己的樂園里健康成長。
教育部門不能坐視孩子輟學
在很多家長費盡心思把孩子送往城市重點學校就讀時,武漢有7對父母反其道而行,將孩子從城市帶到農(nóng)村,讓孩子們在武漢市黃陂區(qū)木蘭鄉(xiāng)一個山村的廢棄小學內學習生活,家長自己則當起老師教育孩子,過著類似“世外桃源”的生活。“遠離城市的污染和喧囂,保護孩子們的天性,盡可能地給他們自由,給他們一片沒有污染的人文和自然環(huán)境,陪伴他們一起學習和成長,這就是我們想給孩子們提供的生活?!币晃粙寢屵@樣解讀她心中的“世外桃源”。(2012年12月10日《楚天金報》)
應該承認,沒有考試、不用起早摸黑的上學、更不用寫作業(yè)的生活對孩子們來說,是那樣的輕松愜意。沒有學習壓力,可以自由自在地玩,比起去學校上學,“在家上學”無疑對孩子更具吸引力。而這些對現(xiàn)行教育體制深惡痛絕、認為學校教育過分束縛人性的家長也希望給孩子們提供這樣的生活,讓他們在自己為其規(guī)劃的人生道路上順利成長。
但這樣的生活是否真的有利孩子成長,恐怕值得商榷。且不說讓已到上學年齡的孩子輟學在家有違《義務教育法》“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jiān)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的法律規(guī)定,“在家上學”的孩子沒有學籍,無法參加中考和高考,日后的學歷問題怎么解決?
教育部門也不能坐視孩子輟學,應積極與家長溝通,探討兩全其美的解決方式。當然越來越多的人放棄學校教育,也提醒教育部門應當反思現(xiàn)行教育體制。
區(qū)分友誼愛情界限的教育應趁早
教育部日前下發(fā)了修訂后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綱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應從不同地區(qū)的實際和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出發(fā),做到循序漸進,設置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其中,高中階段要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道德意識、擔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老師和學校還要幫助學生積極應對考試壓力,正確對待和異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誼和愛情的界限。(2012年12月24日《新京報》)
老師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和異性同伴的交往,引導學生區(qū)分友誼和愛情的界限,看上去這樣的要求挺搞笑,很荒唐。但是,從現(xiàn)在學生的實際情況,尤其是青春期學生早戀現(xiàn)象來看,不但不荒唐,相反很有必要。
我們應當看到,現(xiàn)在早戀、偷吃禁果的不只是高中生,區(qū)分不了友誼和愛情界限的也不僅限于高中生,因為區(qū)分不了友誼和愛情引發(fā)事故的也不只是高中生,而是已經(jīng)蔓延到初中生,乃至小學生。從這個角度說,等到高中階段,才引導高中生正確區(qū)分友誼和愛情之間的界限,很顯然那時已經(jīng)遲了,不該發(fā)生的悲劇事件已經(jīng)發(fā)生了,挽救不了了。
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引導學生正確區(qū)分友誼和愛情之間的界限,不必非要等到高中階段才開展,不必只是引導高中生正確區(qū)分友誼和愛情界限,應當從小學階段就開始加強心理教育,引導小學生正確與異性同伴交往,引導小學生正確區(qū)分友誼愛情界限,這樣的教育要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