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逃課,是一些高校教師頗為頭疼的事情。為了杜絕學生逃課,不少老師會拿出“上課點名”這一法寶。然而,傳統(tǒng)的點名喊“到”式,由于很容易被學生蒙混過去,且點名環(huán)節(jié)也會占用不少課堂時間,其效果一直受人詬病。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近幾年來,走在潮流前列的高校教師們,對此的心思也活泛起來,一些“時尚”的點名方法不斷出現(xiàn):指紋點名、拍照查缺、藍牙點名、圈人簽到、對號入座、“抽獎”點名、短信點名、排隊點名、卡片簽到……
指紋點名
指紋點名是指利用指紋考勤機對學生記錄考勤的一項上課點名方法。它借鑒了當前社會上許多企事業(yè)單位對員工實行指紋打卡的考勤制度,考慮到它的有效性、便捷性,不少高校開始把指紋技術引入到課堂考勤上來。2004年4月,全國首臺專為大學生考勤設計的指紋考勤機在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形體教室啟用;2007年4月,湖南大學美雅國際教育學院的30多個教室都設置了指紋考勤機;2011年2月,東莞理工學院的部分院系決定啟用指紋點名方式來考察學生上課出勤情況;2011年,福建部分高校也開始試行指紋考勤,其中有福州大學至誠學院電氣工程系;2012年3月,重慶工商大學派斯學院會計學系的學生按指紋打卡上下課,成為重慶高校中第一個使用指紋考勤機給學生打考勤的院校;2012年10月,揚州大學物理學院針對晨跑鍛煉,開始實行指紋考勤制。
“拍照查缺”
“拍照查缺”是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在2012年2月提出的一項上課點名方法。即,每節(jié)課上課前,由學習委員專門拍攝教室里教師和到課同學360度的全景照,課后將照片上交給學院,學院根據(jù)照片“揪出”缺課的同學。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在發(fā)給各班學習委員《文學院課堂考勤與管理規(guī)章細則》中,詳細規(guī)定了拍照點名的步驟及點名情況上報方式。其中,點名的結果,將作為每學期評獎評優(yōu)的重要依據(jù),并與綜合測評成績掛鉤。
這一方式很快被借鑒:2012年3月,在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2011級土木工程3班,上課前和下課后,紀檢委員用手機給所有到教室的同學拍一張合影,然后對照點名冊查看誰沒來上課;2012年11月,南廣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又發(fā)展到實施“微博拍照點名”方法整治出勤紀律,主要分為三部分,包括拍照點名、短信匯報、一周微博盤點。
藍牙點名
藍牙點名是指吉林大學珠海學院計算機系老師在2011年11月研發(fā)出的一套新點名系統(tǒng)。要求學生用個人學號命名手機藍牙,在上課前,教師用筆記本電腦外置藍牙增強器搜索,通過與學生信息數(shù)據(jù)庫比對,未搜到學號者,就算曠課。據(jù)悉,該系研發(fā)藍牙點名的目的在于督促學生聽課,節(jié)約老師課前點名時間。對于手機沒有藍牙功能的少數(shù)學生,只要在課前告知老師一聲即可;而學生出于對手機中個人隱私和信息的保護,一般都會自己隨身攜帶,極少出現(xiàn)“手機到而人不到”的現(xiàn)象。
圈人簽到
圈人簽到為上課之前全班集體拍張照片,課后上傳到社交網站,同學們可以在集體照中圈出自己,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代簽等問題。根據(jù)圈人簽到的作者“方洋”在日志中的說法,這只是清華大學2011年英語夏令營活動的一種“簽到”方法,并非清華大學平日的做法。同時,這種苛刻而又獨特的簽到方法,由于簽到的方式比較“極品”,導致一些同學們心生怨氣,而且因為這樣圈人好玩但是不好統(tǒng)計,所以也沒有持續(xù)很久。
對號入座
對號入座即借鑒考場的布置形式,在教室的座位上粘貼學生的學號、姓名和專業(yè)等,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學號入座。這樣,“一個蘿卜一個坑”,不管誰缺席,老師對著名單一目了然。2012年2月,武漢商貿職業(yè)學院會計與金融學院會計專業(yè)決定推行對號入座的點名方式,在以后上課、自習時,均按學號順序依次入座;2012年3月,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院開始為學生座位貼學號、姓名以防止逃課;2012年9月,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信息系2011級的5個班也開始試點,要求學生上課時按寫有姓名和專業(yè)的席卡入座。
“抽獎點名”
“抽獎點名”是淮陰師范學院傳媒學院的陳老師別出心裁地開發(fā)的一套點名系統(tǒng)。這套點名系統(tǒng)是結合VB編程的方法,將全班同學的名字都編進計算機程序里,老師在講臺上隨便點點鼠標,大屏幕便顯示某個同學的名字,顯示誰的名字誰就必須站起來,一個個名字刷起來的時候就像來到抽獎現(xiàn)場似的,唯一不同的就是抽獎現(xiàn)場的觀眾都期望在大屏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而在教室的同學們就一致期望看到逃課同學的名字。
與此類似的還有武漢大學教師王洪新開發(fā)的一款學生課堂考勤軟件,每次在課前用電腦隨機點名。即王洪新為每名選修該課程的學生設定了唯一的課程序號,然后啟動專門開發(fā)的隨機點名軟件。它類似抽獎?chuàng)u號,被考勤對象的序號是程序軟件隨機抽取的;接著對應編號的學生就要起立并回答與課程相關的問題。王洪新依據(jù)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情況記錄平時成績,既有加分,也有減分。
短信點名
短信點名是上海某高校閔老師發(fā)明的一種點名方法,就是讓學生“發(fā)短信”點名。按不同課時、不同上課內容,要求學生發(fā)給老師的短信內容也不同,防止學生有不來上課、在家發(fā)短信的現(xiàn)象。比如,上中國文化課,那么老師當場說,短信中必須附帶“中國電影”的關鍵詞,而且必須在20分鐘內發(fā)到老師的手機上,過時不算。
排隊點名
排隊點名是青島某大學老師查勤的一種點名方法。即在課堂最后拿出20分鐘,讓學生排好隊走出教室,在教室門口處老師對出門的學生進行核實,點一個走一個。
卡片簽到
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教師熊治平,在其兩門公共選修課中都采取了卡片簽到方式。他給到課學生每人發(fā)放1張印有學號、院系、姓名的卡片,該卡片經過特殊技術處理,復印無效。每學期發(fā)3次卡片,在課程結束時隨試卷或論文一起上交,視為平時成績考核。
作業(yè)點名
即在課堂上給學生布置短時間完成的隨堂作業(yè),教師根據(jù)當堂交作業(yè)的人數(shù)來確定人是否到齊。這一招既可以達到點名的效果,又可以鞏固教學內容,并順便知道學生專心聽講的程度。華大廈門工學院某老師、南京林業(yè)大學某毛概課老師均用過此法。
此外,還有江蘇大學開發(fā)的點名軟件“江大學生工作移動管理系統(tǒng)”、北京郵電大學研發(fā)的“北郵CAD中心考勤機”微博點名……這些花樣百出的課堂點名方法每每出現(xiàn),便會引起人們的關注和熱議。為繼續(xù)逃課,有些學生也費盡心思,相應地想出許多怪招迎戰(zhàn)老師的點名:有的為應對指紋考勤,提出要使用欺騙指紋考勤機的“指紋套”;有的為應對藍牙點名,提出買個帶有藍牙功能的二手手機讓同學帶進教室;有的為應對短信點名,提出轉發(fā)短信這一招;甚至還有的提出花錢雇人冒名頂替;等等。因此,要留住學生單純靠點名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