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石長
摘 要:整體性閱讀教學主要以引導學生學會對知識體系整體認知的技能為目標,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為策略,通過學生自主閱讀,獲取閱讀最佳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語文整體性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并對小學語文整體性閱讀教學的主要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整體性閱讀教學;基本模式;主要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05-094-1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整體性感知,局部性閱讀,時刻著眼于整體的這種教學方法,我們就叫他整體性閱讀教學。這種教學模式,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學會整理文章中不同部分、不同結構之間的聯(lián)系,自主分析文章的內涵,將其精華轉換為自身素養(yǎng)的過程,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感知以及整體把握能力發(fā)揮十分積極的作用。
一、小學語文整體性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
整體性閱讀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引導學生樹立整體意識,以整體理念對文本進行多次閱讀,在初次閱讀時,形成對文章的整體印象,然后反復深入研讀,詳細了解文章中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再最后的閱讀中明確文章的內涵,以及作品的思路,并轉化為自身文學素養(yǎng)。主要可以通過三個步驟來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把握文本內涵。
1.整體感知——整體性閱讀教學的切入點
整體性閱讀教學模式的初始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初次閱讀文章時,學會捕捉初始的閱讀體驗和閱讀感受,是一種對淺顯知識的初步理解。學生在初步閱讀的過程中,需要了解文章的題材、體裁、文本線索,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因此,學生需要通過初讀建立一個整體印象。教師在學生進行初讀前,應設置好初步閱讀時學生需要感知的相關內容,比如,文章中描述了什么人物,什么時間,什么事件,重點閱讀哪些地方的內容,初讀后產生怎樣的感想等等。
2.局部研讀——整體性閱讀教學的關鍵點
閱讀教學并不是瀏覽一次就完成的教學,而是需要引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多次閱讀。學生在初步閱讀獲取了整體感知印象以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再次閱讀,針對文章的局部內容,進行具體的詳細閱讀,這需要建立在初步的整體閱讀基礎之上,對文章知識進一步的了解,是篩選重要信息的階段。主要重點是學會尋找文章中的關鍵部分、關鍵語句、關鍵詞語,理解文章中的寫作意圖,了解文章中各組織結構部分的互相關系,能夠明確體會出文章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等。局部研讀是以整體感知為前提,對局部重點段落的詳細分析解讀,理清文章中所描寫的前因后果,形象地構建文章中所有描繪的整體場景,為探尋文章的正確表達含義,體驗個性化文章知識內容,并將其轉換成自我文學素養(yǎng)做準備。
3.整體把握——整體性閱讀教學的落腳點
整體把握閱讀是整體性閱讀教學的最后步驟,這一步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能夠挖掘出文章中的亮點、重點、意義點,深入地剖析,深入地理解,將局部閱讀時收集到的信息,通過整體性的總結,將所有信息匯入到一起,相互連接起來,形成有機的整體。學生需要通過這一過程,徹底了解文章的脈絡構造、表達形式、表達方法、主題意義、內涵寓意等等,進而產生自己個性化的感觸,知識體驗,從而轉化為自身的文學奠基,積累和沉淀自身的文學興趣,提高自身的文字應用能力。
二、小學語文整體性閱讀教學的主要方法
1.統(tǒng)讀法
統(tǒng)讀法通??梢詰迷谡w性閱讀教學的開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整體性統(tǒng)讀,明確說,統(tǒng)讀只是為了快速獲取文章大意,獲取自身對文章的第一感受,初步印象,無需逐字逐句,仔細斟酌,仔細研讀。統(tǒng)讀法培養(yǎng)的就是學生對文章整體概括的能力,是鍛煉學生提煉文字信息,篩選、分析信息能力的閱讀方法。在目前社會高度信息化的今天,統(tǒng)讀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在以后的閱讀中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取更多、更精確定位信息的能力和習慣。比如學習《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題目,首先預先設想下文章應該是講述了關于席間拉薩鐵路的事情,然后引導學生快速瀏覽全文,將多次出現(xiàn)的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點題之句做個記錄,然后通過上下貫通,可以看出這個文章是描述西部鐵路建設者如何克服重重困難,打通風火山隧道的事情,這樣內容清晰明了,文章的脈絡也就掌握了。
2.朗讀法
朗讀法是傳統(tǒng)教學中最常見的閱讀教學方法,多數教師以要求學生能夠使用普通話流利地朗讀課文為目標,實際上朗讀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體驗、語言感受,同時還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記憶相關內容,起到復習鞏固的效果。使用朗讀法并不是片面地大聲朗誦,要帶有問題、有情感的進行閱讀,可以大聲念出來,也可以默讀,以一種刺激聽覺神經的方法來完成大腦對文字信息的轉換。充分的朗讀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正確的發(fā)聲,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感情色彩,鍛煉學生流利的口語能力。比如《小壁虎借尾巴》的學習,文章中,關于小魚姐姐、黃牛伯伯、燕子阿姨、小壁虎媽媽的語言描寫,非常適合小學生的口語特點,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一定要模仿幼兒口語特點、語氣、語速從緩,引領學生朗讀,為課堂增添教學的情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
3.注讀法
注讀法是學生帶著問題和學習目標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文章中可能回答這些問題或者完成這些目標的位置,進行相關標記,也可以對文章中不理解的部分,進行標記。注讀法,還可以在學生重復閱讀的過程中迅速找回閱讀思路,定位思維信息。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隨時注釋,隨時記錄,隨時注釋閱讀當時對文字、語句的理解和感悟,可以培養(yǎng)學生讀書筆記的習慣,同時也有助于將這種能力遷移至學生的課外閱讀中,逐漸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教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