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方英
2013年1月1日,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規(guī)則》正式施行。新的法律法規(guī)對鑒定人出庭作了詳細規(guī)定,明確了鑒定人出庭的必要性,避免了過去鑒定人不出庭,法庭只能對鑒定機構及其鑒定人的簽名蓋章等形式要件進行有限的審查,法官完全可以根據證據的意愿決定鑒定結論的采信。當事人往往無法對鑒定結論進行質證,從而所享有的質證權落空,造成重復鑒定。特別是民事訴訟,當事人人力、財 力、精力損失很大。筆者根據多年鑒定工作經驗,就檢察機關鑒定人出庭問題作以下幾點探討。
一、 鑒定人出庭的意義
鑒定人出庭,在法庭上對鑒定意見和鑒定相關問題進行作證和接受質證,就是對鑒定意見的合法性的準確性進行法庭調查。鑒定意見準確才可能被確定為定案的依據,這就要求鑒定人在樣本提取、保管和鑒定程序、方法、文書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做到符合法定要求。新的證據制度規(guī)定對執(zhí)法機關非法獲取的證據,即使證據本身是準確無誤的都要予以排除。案件的結果就靠證據,證據的固定就需要運用技術手段進行檢驗鑒定,通過鑒定意見對案件進行支持,這是非常重要的證據手段,同時更好地發(fā)揮了檢察機關的法律監(jiān)督職能。
二、鑒定人出庭的現實作用
根據新法律法規(guī)要求,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鑒定意見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過去鑒定人很少出庭作證,可以說是不出庭作證,一份鑒定書在法庭上由法官照本宣科讀讀就宣布是否采信。如,2004年3月我對一起添加《社員股金證》的瀆職案件中的存款60000元阿拉伯數字進行了鑒定,鑒定結論為“6”是由兩筆書寫形成,是在數字“1”上添加一個筆畫。后此案又送往重慶物證鑒定所鑒定,結論與我的結論完全一致。此案開庭,被告人不服提出重新鑒定,要求公安部鑒定。同年9月14日,公安部出具了一份檢驗意見書,意見書內容為“送檢筆畫簡單、數量較少,檢驗條件較差;檢材與樣本在筆跡特征上均既有差異,也有符合;根據現有條件,尚無法做出明確結論”。法院再次開庭,被告人辯護律師根據公安部檢驗意見書否認被告在《社員股金證》數字“6”上添加,同時提出公安部檢驗意見書比下級鑒定機構的鑒定書權威。公訴人在法庭上面對重慶物證鑒定所出具的鑒定書和公安部出具的檢驗意見書無法反駁。休庭后,公訴就鑒定問題咨詢我,我答復為鑒定書和檢驗意見書完全是兩個概念,鑒定書沒有模擬兩可,是對事物的肯定和否定;檢驗意見書只是提供某種傾向性意見或供參考的分析判斷,難以做出明確、肯定性的結論,在鑒定級別上沒有級別之分。法院最終采信了重慶物證鑒定所出具的鑒定書。此起案件,如果庭審中鑒定人出庭接受質詢效果完全不同,首先鑒定人解決了技術上的專業(yè)知識問題,避免了公訴人在法庭上的尷尬局面;其次,鑒定人出庭作證和接受質證,直接面對辯護方專家證人的質證,可以做到有理、有節(jié)、有利的回答鑒定技術上的問題,讓法官、檢察官、旁聽群眾對技術專業(yè)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檢察機關鑒定人出庭作證可以使控辯雙方更全面行使訴訟權利,避免在鑒定意見中的錯誤,或者直接要求重新鑒定,造成纏訴。
三、鑒定人出庭的現實困難
隨著檢察機關各業(yè)務部門對檢察技術工作要求的不斷提高,鑒定人出庭給檢察技術工作帶了機遇和挑戰(zhàn)。過去有鑒定書與檢驗意見書之分,現在新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鑒定人下的結論直接就是鑒定意見書,取代了鑒定書,現在的一份鑒定意見書往往影響到整個案件的最終結果,加大了鑒定人鑒定難度。在檢材上復印件不作為鑒定依據,只對原件作為案件鑒定依據。過去一份鑒定往往在樣本缺少材料難下結論時,鑒定人都會根據現有材料做出檢驗意見書,現在一步到位,只有鑒定意見書,這就要求鑒定人提取樣本要全面,提供的材料不夠或者不符合要求,鑒定人就要改掉過去坐等業(yè)務部門送檢材料的習慣,親自到現場提取。如:今年5月本院偵查的一起貪污案,要求我做筆跡鑒定,當時偵查人員送來樣本只有很少部分可檢驗的材料,按以往工作作風要求偵查人員重新提取樣本,偵查員也只能根據要求去提取,這往往會延長辦案時間。為了盡快給辦案部門一個結論,縮短辦案時間,我分別在嫌疑人工作過的地方和檔案部門提取材料,最終鑒定為非同一人書寫,使一起貌合神離的筆跡鑒定為公訴部門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新法律法規(guī)的出臺也為各辦案部門建立了協(xié)助配合機制,各部門在遇到技術上的問題時都會向技術部門咨詢。過去需要做鑒定也是各部門直接委托外單位。在有些人看來鑒定也好像有級別之分,城市越大鑒定級別就越高,通過新法律法規(guī)的學習,使大家對技術部門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外在因素有了,鑒定人自身素質就更重要。面對新法律規(guī)定的鑒定人出庭,鑒定人若不加強對新技術、新知識的學習,應對不好出庭,鑒定工作將停滯不前,功能弱化,甚至會導致鑒定人出庭時產生負面影響,損害檢察機關形象,影響檢察機關的執(zhí)法公信力。為此,檢察機關鑒定人出庭特別需要技術部門與公訴部門密切協(xié)助配合,提高技術性證據質量,共同應對出庭。
四、鑒定人出庭的保護
在刑事訴訟法中鑒定人屬于證人。我國對證人保護措施沒有一個很完善的規(guī)定,致使證人不敢作證、作假證、作偽證,造成辦案過程遇到很多阻力。在檢察機構鑒定人比社會鑒定機構鑒定人有幸,首先是在提取樣本材料上都給予方便,其次是鑒定人有著雙重身份,既是檢察官又是鑒定人。在某種程度上檢察機關鑒定人相對安全些。我國對鑒定人沒有一個事前積極的保護,往往是在證人受到打擊、報復、有的是付出生命代價后才會對報復人做出法律的制裁,受害鑒定人也才能得到司法賠償。應對鑒定人事后補救變?yōu)槭虑邦A防和事后補救相結合的規(guī)定。做到防患于未然,從根本上解決鑒定人出庭作證的后顧之憂。
五、鑒定人出庭作證有利于法官采信正確的鑒定意見
自200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機關不得設立司法鑒定機構,公安和檢察院也僅可根據偵查工作的需要設立司法鑒定機構,但不得再面向接受委托從事司法鑒定業(yè)務。這在某種程度上也給法官拓寬了業(yè)務素質的提高。過去鑒定人基本上都源于公、檢、法三家所屬的鑒定部門,法官通常在思想認識上多少會帶有“意向”的定案意見,這就阻礙了法官的正確評判。新法律法規(guī)的出臺,當事人自行委托的司法鑒定人參與出庭作證,將會給專門性問題的人都帶來許多不同的意見,對于這些分歧的意見更有利于法官全面客觀的分析鑒定意見,將真實可靠的鑒定意見有效的評判雙方。
六、鑒定人出庭前的準備
鑒定人出庭作證和接受質證,直接面對辯護方專家證人的質證。在開庭前,鑒定人應與法官取得聯系,了解案件當事人及其律師對鑒定意見有哪些疑問以及爭議的焦點,對在法庭上可能遇到的問題應有所預測和準備。在遇到交叉詢問時,以鑒定意見為主,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實踐經驗,對一些鑒定以外的問題鑒定人可以不予回答。在有些案件中還會出現多個機構鑒定結論不一,在質證過程中如何面對。不同的鑒定人可以根據自己在鑒定過程中采用的鑒定儀器設備、樣本的提取或者鑒定人在實踐經驗中所辦案例的正確評判展示鑒定全過程,指出不同鑒定意見所存在的問題。給法官、公訴人及旁聽群眾有一個明確的評判。鑒定人是從事“科學判斷”的專門知識人員,對自己所從事的專業(yè)鑒定工作要有深厚的專業(yè)知識和扎實的專業(yè)技能才足以應對法官、律師和當事人的質詢。如果對自己專業(yè)知識一知半解,就會漏洞百出,使整個法庭對鑒定意見的可信性產生極大的懷疑。鑒定人在法庭上還要做到語言準確、精煉、條理清晰,并且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讓人信服,具有很強的感召力。鑒定人除了專業(yè)技能突出外,還要熟悉檢察機關辦案業(yè)務,在提升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的同時,還要提升職業(yè)道德、職業(yè)責任、儀態(tài)儀表、舉止行為等綜合素能,以一個嶄新的風貌展示檢察機關鑒定人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