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春 黃裕燕
摘 要: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精彩的課堂導入,可誘導學生把學習新知識的壓力變?yōu)樘角笮轮膭恿?,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導入數(shù)學課堂呢?就此談一些淺見。
關鍵詞:興趣;導入;和諧
一、利用故事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小學生喜歡聽故事,上課開始可利用故事導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壓力變成學習動力。
如,在教學“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時,可以用“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導入:“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jīng),走進火焰山,熱得要命,八戒到一戶財主家要來一個西瓜,大家十分高興。八戒說:‘如果四人平均分,我只能吃到這個西瓜的四分之一,因為西瓜是我要來的,所以應該多吃一份,給我五分之一才對。悟空一聽,哈哈大笑,滿口答應。誰知八戒分到五分之一后,嘟著嘴更氣了。八戒為什么生氣呢?今天,我們學習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后就知道了?!睂W生聽了這個故事,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興致更高了。
二、通過復習舊知,巧妙引入新知
數(shù)學課的特點是邏輯性、系統(tǒng)性強,新知是舊知的發(fā)展和深入。根據(jù)心理學的同化理論,教師可以利用舊知識作鋪墊,把它當作連接新、舊知識的紐帶和橋梁。
如,在教學“根據(jù)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的應用題”時,可以讓學生復習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的應用題。如,“張叔叔辦了張游泳卡,100元可以游19次,每次大約多少元?”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shù),等學生解決這道題后:100÷19≈5(元),教師就出示有關“香油”的例題讓學生獨立解決,學生很快就會列出算式:2.5÷0.4=6.25(個),這時,我就問學生:“需要準備幾個瓶子?”有學生說要6個,有學生說要7個,到底要幾個?我讓學生說說理由:“我用四舍五入法求要6個,我算過6個瓶子只能裝2.4千克,剩下的香油還要一個瓶子來裝,所以要7個?!睂W生說出理由后,我適時進行小結:“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像這道題我們就要根據(jù)實際情況用‘進一法取近似值。”這種利用舊知識引入新知的方法,使學生很自然地從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向“根據(jù)實際情況取近似值”過渡。這樣,利用舊知識作鋪墊,過渡到新知,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借用教學用具,引入新知學習
學生學習新知識總是在一定的情感中進行的。新授前,使學生在一節(jié)課的開始就被愉快和諧的氣氛所陶冶。而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圖畫等教具,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例如,在教學“元、角、分的認識”時,可以出示相應的人民幣;在教學“角的認識”時,可出示紅領巾、國旗等實物,讓學生從熟悉的日常生活用品中來尋找角。這樣既能把生活中的數(shù)學引入課堂,又能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四、巧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習興致
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有著特殊的意義和作用,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所以在新課導入時,教師可以精心設計幾個問題,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致,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時,我首先用課件出示兩塊顏色不同大小不同的平行四邊形,并提問:“哪一塊大?大多少?”學生對第一個問題通過觀察就能回答出來,但對第二個“大多少”就不好回答。此時抓住學生渴望了解大平行四邊形比小平行四邊形面積大多少的心理要求,很自然地進入新課學習。創(chuàng)設這樣的問題情境,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又能為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可見,新課開始時,圍繞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創(chuàng)設一些有價值且使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可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對新知識、新問題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好奇心,讓學生在探索和解決矛盾時形成樂于獨立思考的習慣。一個有趣的問題能為學生學習新知創(chuàng)造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可以提問學生:“人體是軸對稱圖形嗎?”在教學“用字母表示數(shù)”時,可以提問學生:“你發(fā)現(xiàn)生活中哪些地方會用到?”學生覺得很有趣,就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
總之,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的課堂教學情境,導入課堂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平市白沙鎮(zhèn)新成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