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在目前的新課改形勢下,不少化學課堂教學披著“課改”這件“時尚”的外衣,課堂教學仍然存在:教學方式的單向性(灌輸)、學習方式的單獨性(合作少)、教學內容的單一性(教材)、課堂作業(yè)的泛濫性(以練代學)、師生關系的緊張性(課堂和諧缺失)、教學效果的低端性(低能低效)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符合新課程的要求,制約著師生的發(fā)展,只有反思、找出對策,才能真正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時尚”;課堂;隱憂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新課程理念在教師頭腦中逐步確立和鞏固,在中學化學課堂上,涌現出不少的“時尚元素”,使化學課堂呈現出一些鮮見的“迷人景觀”:情境創(chuàng)設“千姿百態(tài)”、合作交流“百家爭鳴”、探究活動“百花齊放”、社會實踐“花樣百出”、教學評價“以人為本”等都有新理念的堅強“支撐”,都可被視為新理念的“生動演繹”??赏高^“浮華”現象認真審視、反思這些“熱鬧非凡的場面”,我們則會發(fā)現有的只是“花拳繡腿”,只是教師變著法兒在追求著虛偽的美麗,從而使課堂教學失去了真實和樸實。因此,我們應呼喚課堂教學返璞歸真,別讓它因追求所謂的“時尚”而失真。
一、多媒體教學成“時尚”,上課就像放電影
1.現象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使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已被廣泛地應用。毋庸置疑,它可以使知識更生動、形象、直觀,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環(huán)境中獲得知識。但是,有的教師過分熱衷于多媒體教學,上課就像放電影一樣,一堂課從頭到尾都用多媒體,雖然課堂教學容量多了,但學生根本來不及做筆記,試問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效果會好嗎?還有的教師為了圖省力,把一些現象明顯、容易操作的化學實驗用播放錄像代替,如氯氣與鈉、銅、鐵反應的實驗,氨氣的噴泉實驗等等??傊嗝襟w可以輔助課堂教學,但不能把多媒體變成課堂教學的主宰。
2.思考:多媒體應因課制宜
多媒體教學的內容應該因課制宜,不同的教學內容應選擇不同的教學手段。筆者認為,遇到以下幾種情況用多媒體比較好:
(1)一些實際操作起來具有危險性的實驗,如氫氣與氯氣的混合氣體在強光照射下的爆炸實驗;
(2)一些雖然現象明顯、但坐在后排的學生看得不太清楚的實驗可以用實物投影儀投影出來,如電解飽和食鹽水制氯氣的實驗;
(3)一些抽象的理論、微觀粒子的運動等等可以用形象的多媒體動畫加以解釋。
多媒體在于輔助教學,不是主導教學,不能全盤代替?zhèn)鹘y的教法。正確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不當,就得不償失。
二、創(chuàng)設情境成“時尚”,亮麗包裝成擺設
1.現象
將知識內容生活化或情境化處理是如今課堂教學中較多采用的形式,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是提高化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镀胀ǜ咧谢瘜W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化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化學中的“84消毒液”“抗氧化劑及干燥劑”等,科技熱點中的“納米材料的合成”“超臨界水和二氧化碳”等,社會熱點中的“三聚氰胺”“達菲合成”等,這些情境與化學聯系如此緊密,為探究教學提供了真實的問題情境。
2.思考:讓情境為教學服務
情境對學生而言,應是富有現實意義,與教學內容相關聯,對學生有回味、有啟發(fā)、有感悟的。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
(1)情境創(chuàng)設不在于外在的形式有多新,多與眾不同,而一定要緊扣所要教的教學內容,要突出教學的實質,要讓學習內容本身吸引學生,要有化學味。
(2)情境的創(chuàng)設一定要合乎學生的實際,貼近學生的現實,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去探尋、去發(fā)現,感受到化學的親切。
(3)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有挑戰(zhàn)性,能成功地引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挑起學生急于探究的激情。這樣才能使創(chuàng)設的情境發(fā)揮最大的效應。
三、合作學習成“時尚”,熱熱鬧鬧效率低
1.現象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中指出:新理念下的合作學習需具備四個基本要素,即積極互賴、個體責任、有效溝通、評估反思。小組合作學習確實給課堂帶來了生機,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等多種能力。在此過程中,既不指導學生如何與其他成員合作、交流,也不注意監(jiān)控學生在小組中的交往、互動情況。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教師只關注小組活動的結果,而對小組活動的過程,不夠重視和關心,使小組合作學習僅僅流于形式,沒有起到合作學習應有的作用。
2.思考:充實合作內容
要解決這些問題,尤其是在我們這種大班額條件下的合作學習,并不能簡單處理,需要教師發(fā)揮聰明才智,依據實際情況相機處理。首先要建設高效的合作學習小組。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指導分組。小組一般以4~8人為宜,明確學習問題和小組達標要求,建立合適的評價機制,組內同學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小組之間展開競爭,在班內形成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讓大課堂變?yōu)樾≌n堂,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效率??稍诿恳徽禄蛞粏卧盎蛑蟛贾靡粋€課外作業(yè)讓學生查閱資料,完成一個研究性課題或寫一篇小論文或了解一位科學家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如學完物質的分類之后,讓學生查閱資料撰寫小論文《鈉的“家族”》;學第1單元第3節(jié)之前讓學生查閱阿伏伽德羅的有關資料等。
四、表揚鼓勵成“時尚”,賞識教育變了味
1.現象
新課標提出要“建立促進發(fā)展的課程評價機制”,“建立能鼓勵學生不斷進步的評價機制?!边@就要求課堂教學中的評價要做到客觀、公平、公正。于是“棒極了”“真了不起”“不錯”的課堂贊美之聲不絕于耳,小禮品(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此起彼伏,成了新課程課堂中新的亮點。另外,教師對評價的全部包辦,也忽略了學生的自評和互評。
2.思考:讓評價遠離浮躁
新課程強調課堂評價的激勵功能,倡導賞識性教育?!盀榱嗣恳晃粚W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其實,評價的首要原則是客觀公正,在這個基礎上,堅持鼓勵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價值的評價。一堂課的表揚不在于多與少,而在于是否真正對學生起到促進的作用,是否真正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
五、實驗教學成“時尚”,雙基教學存硬傷
1.現象
新課程強調以探究為主的實驗教學模式,于是各種教學實驗陸續(xù)地走進化學課堂,但不少課堂生活化情景泛濫,化學實驗活動充斥整個課堂,阻礙著課堂化學學習效率的提高。
2.思考:回歸“探究實驗的設計”
探究的過程不應該是迎合某種潮流,應該是回歸“探究問題的設計”。有學者提出,如今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兒科化”“偽人文化”的傾向。因此,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需要的是學科味道,需要回歸化學教學的原點,因為化學是實驗的科學,是解決問題的科學。
實踐新課程,正因為它的復雜性和挑戰(zhàn)性而充滿魅力;同時,實施新課程,不僅要有熱情,更要有理性。所以,在新課改不斷邁向深入的過程中,教師應解讀理念的實質,借助自身的反思,通過實踐的歷練,真正走出新課程教學的種種誤區(qū),剔除多余的“時尚”元素,創(chuàng)造出真實、開放、生成的綠色課堂。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石敬珠.新課改下化學課堂教學的“時尚”與反思.中學化學:教與學,2011(1):24-26.
[3]王志民,莊幼民.理性詮釋理念,別讓課堂“失真”.新課程研究,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