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霞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tǒng)一,應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而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多少則是判斷學生主體地位是否落實和學生主體作用發(fā)揮如何的重要指標。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呢?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應該關注的問題,下面談一談個人的一些體會。
1 新穎、巧妙的教學設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興趣是學生在學習中渴求獲取知識、探究某種事物或參與某種活動的積極傾向,是學習活動最直接、最活躍的推動力,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前提。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課堂上巧妙設置懸念,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例如在教學 "2、5的倍數(shù)的特征"一課時,我提出要和學生進行比賽,讓學生隨便報一個自然數(shù),教師就能很快判斷出是否能被2或5整除。學生半信半疑,于是爭先恐后地報數(shù),都想難倒老師。而對于學生報的數(shù)我都能很快地一一給予正確的判斷。這時,學生一臉迷惑,急切想知道其中的奧妙,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欲望,進而,揭示課題,講授新知,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效果非常好。
另外,有趣的故事,奇妙的懸念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燃學生探索的熱情,在教學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中的"抽屜問題"時,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話說魯賓遜完全不顧父愿,甚至違抗父命,也全然不聽母親的懇求和朋友們的勸阻,一意孤行開始了他的冒險之旅。一天拂曉,當他所乘坐的正駛向加那利群島時,被一艘土耳其海盜船襲擊,所有船員全部被俘。魯賓遜被海盜船長作為自己的戰(zhàn)利品留了下來,成了船長的奴隸。這一日,海盜們沒有出海,懶洋洋的在岸上休息,船長命令魯賓遜給海盜們傳授些文明人的知識,讓海盜們變得像魯賓遜一樣富有智慧。魯賓遜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找來3根小棒和2個杯子:他用3根小棒和2個杯子要給海盜們傳授什么知識呢?這就是咱們今天要學的知識,新課就在故事留下的問題中開始了,觸發(fā)學生產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誘發(fā)出探索性思維活動。并且在此后的應用新知,解決問題的環(huán)節(jié)中我改變了以往機械的出示習題,然后讓學生解答的做法,而是把魯賓遜的故事貫穿練習始終,使枯燥的習題變得生動,且富有吸引力,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幫助魯賓遜解決一個個難題的過程中,新知得到鞏固。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課堂上巧設疑問,挑起矛盾,常??梢约て饘W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其注意力迅速集中于對有關內容的思索,形成濃烈的教學氣氛。如教學《圓的周長》一課,在揭示圓的周長概念后,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線、尺子、大小不一的圓片)分組探究如何知道一個圓的周長,學生匯報的方法有繞線法、滾動一周的方法,在肯定學生的做法后,我拿著一根一頭栓有小球的毛線,讓小球沿著圓的軌跡在空中運動,這時問學生:小球運動的軌跡是什么形?(圓形)我又追問,用剛才同學們求圓周長的方法能求出這個圓的周長嗎?很顯然,不能,知識上產生了矛盾,抓住這個時機,我告訴學生,用繞線法、滾動一周求遠的周長是有局限性的,我們必須找到一個求圓周長的計算公式。這樣既過渡自然,又能引起學生對新知的探求欲望,學生會主動參與到新知的探究活動中。
2 加強實踐操作,提高課堂參與度
課堂教學是師生多邊的活動過程。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主動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條件、創(chuàng)設情境,只有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才能對所學內容有所感悟,進而內化為已有,并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比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一節(jié)時,為了讓學生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更為深刻,我讓學生四人成一小組,每人畫一個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來測量自己畫的三角形三個內角之和是多少,把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進行比較,大家會發(fā)現(xiàn),測量的結果都是180度。接著,我又讓學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紙片的三個角分別撕下來,拼在一塊,大家會發(fā)現(xiàn)三個角都組成了一個平角,還是180度。此時,大家都對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已確信無疑了。教學實踐證明,讓學生動手操作參與教學,比看教師拼、擺,聽教師講解獲得的知識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潛能。
通過這樣的設計,將操作、觀察、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不僅使學生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而且還啟迪了思維發(fā)展,達到了數(shù)學教學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技能的目的。
3 因材施教,促使人人參與課堂
同一個班的學生,他們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知識基礎等各方面是不相同的,那么教師在上課時,要想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就要面向全體學生,課堂上教師設計問題要考慮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針對各種教學內容,要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讓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從實際出發(fā),有題可做,如,在教學分數(shù)應用題時,我設計了這樣四個題目:
①甲乙兩地相距240千米,一輛貨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已行了1\4,行了多少千米?
②一輛貨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已行了1\3,正好是80千米,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③一輛貨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已行了1\5,還剩192千米,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④一輛貨車從甲地開往乙地,行到全程的2\5處停下來加油,又行了全程的1\3停車進行檢修,這時共行駛了176千米,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4 巧妙運用多媒體教學來激發(fā)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興趣來源與好奇,小學生學生好奇心強,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而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夠提供直觀形象的動態(tài)畫面和美妙動聽的音樂,引起學生的好奇,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例如在教學"除法中平均分的概念"我設計了這樣的課件,課件先出示8個橘子和4個盤子,用鼠標點一下橘子,橘子就隨著音樂聲依次一個一個飛到盤里,最后每個盤里有兩個橘子。生動而形象地演示了把8個橘子平均放在4個盤子的過程,使學生明白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的道理。教第二種方法時則讓橘子兩個兩個地飛到每個盤里,使學生明白8個橘子,每2個分成一份可以分成4份。通過課件演示展現(xiàn)形象、色彩、聲音、動態(tài)等情景,引導學生對數(shù)學產生了向往,并在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體驗到了快樂,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 "以生為本",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設計教學,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讓親歷學習的全過程,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