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紅
一、學習經(jīng)典,明確教育意義
經(jīng)典古詩文是我國文學寶庫的瑰寶,源遠流長。她內(nèi)容廣泛、語言精辟、思想深邃。一首首詩作,就像一面面鏡子,映照著人們的心靈,啟迪著人們的心智,反映著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我校扎實有效地開展古詩文誦讀活動,使學生閱讀經(jīng)典,親近書籍,享受閱讀的樂趣,對于幫助小學生打好語言文學功底,增強文化底蘊,陶冶高尚的情操,獲得智慧的啟迪,提升人文素養(yǎng)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二、借校本課程強化思想教育
近幾年,我校把《三字經(jīng)》作為校本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之一,以培養(yǎng)學生深厚的民族底蘊、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優(yōu)良的文明禮儀習慣。我們以《三字經(jīng)》為主經(jīng)典在學校頌唱,學生耳熟能詳,這對學生“三觀”的形成以及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家長中也產(chǎn)生了較好反響。
《三字經(jīng)》可謂是一塊“全營養(yǎng)飴糖”。說它“全營養(yǎng)”,是因為《三字經(jīng)》僅一千多字,語言極其簡練,內(nèi)容卻非常豐富,包括人生哲理、教子、勸學、常識、道德、禮儀、經(jīng)書和借鑒等,擇其要而去其枝葉,勘稱“袖珍而濃縮的百科全書”。比如,常識篇,天文地理歷史自然藝術生物等等,幾乎囊括了當時人們已認識的各類主要知識。說它是“飴糖”,一是指其“口感”舒適,全文結(jié)構嚴謹,文筆自然流暢,深入淺出,講求押韻,朗朗上口,非常適合背誦識記;二是指其具有“緩釋”功能,識記后未必能全面理解,卻能指導其日后的學習,并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常識的增多逐步理解它;三是指其具有回味豐富的功能,能常讀常新,百讀不厭。品讀《三字經(jīng)》,心靈得到了凈化,個人思想得到了升華,獲得并體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義以及人的內(nèi)心世界。
三、開拓思路,搭建學生誦讀舞臺
人的生命有限的,熟讀一些有高度價值的書,使人可以直探人性本源,較輕便地吸取到人生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較迅速地啟迪自己的理性,這是誦讀經(jīng)典的意義所在之一。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開發(fā)校本課程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多樣化發(fā)展的需要,改變學生被動接受教育的現(xiàn)狀,以學生潛能的充分發(fā)展為終極追求目標,促進各種層次、各種特長的學生的主動發(fā)展。《三字經(jīng)》校本課程的開設不僅使學生的思想、行為素養(yǎng)得到了提升,而且誦讀能力、誦讀技巧也都突飛猛進。
通過《三字經(jīng)》的學習,我還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已能背誦大半本,而且識字量大大增加,原本要到高段才能學到的字,學生在反復誦讀《三字經(jīng)》過程中已經(jīng)認識,由于識字能力增強,學生對閱讀有了更廣泛的興趣。學生的記憶力,注意力上也有很大提高。之前害怕學生會學不好,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其實不然,學生由《三字經(jīng)》的誦讀興趣促進了對語文課本內(nèi)容的誦讀,又由課本誦讀延伸到了課外閱讀。哇,竟然形成了一條學習、誦讀鏈!學生學得更輕松、更有趣了。
校本課程讓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他們親自參與實踐,有發(fā)表意見的空間。在課堂上教師不再是權威,不再是發(fā)號施令的人,而是一名顧問,一位意見的交換者,一位“平等中的首席”,一位與學生一起站在起跑線上的共同成長者。而學生在老師適時的指導下能更快速地享受成功的喜悅。
四、在課程中,師生共同成長
隨著校本課程的不斷開展,我們在實際教學時也遇到了很多問題,如校本課程如何實施對學生的評價,怎樣安排課時等等,但我們并沒有退縮,我始終把自己定位于“組織者”、“指導者”,只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而不包攬學生的工作。貫徹“啟發(fā)式教學”的原則,以情境教學法為主線,恰當?shù)剡\用演示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創(chuàng)造教學環(huán)境,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促進學生充分、全面和自由的發(fā)展。
有位教育專家說:校本課程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課程改革中的新生力量在實施過程中會有很多難點,相信隨著課程的不斷開展和問題的不斷呈現(xiàn),我們會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深度的體驗,一起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