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美
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推進,旨在提高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各類培訓應運而生。如,全員培訓,上崗培訓,計算機技能培訓。然而,在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精力后,培訓結果離我們的預期目標仍相距甚遠,一句話,培訓普遍缺乏實效性。本文試分析當前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增強培訓實效性的改進方案,以求對教育培訓工作有所裨益。
一、當下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實效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培訓缺乏針對性
我國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參差不齊,這必然導致各地的師資水平和師資力量存在較大懸殊,尤其教師對學科前沿知識的了解、新的教學方式的掌握、新的教學設備的應用等方面表現(xiàn)更加明顯。上述差異的存在要求培訓工作要對癥下藥,然而,我們當下的師資培訓卻忽視了這一點,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大多是一刀切,導致經濟不發(fā)達、交通和信息滯后地區(qū)的教師受條件限制,不能參加或完成正常培訓。
(二)培訓時間過于集中,培訓方式單一
目前的教師培訓活動雖然規(guī)模較大,但缺乏靈活性。常常是把上百人集中到一起搞集訓,且培訓時間通常安排在節(jié)假日或周末。老師們平日的工作本來就十分繁忙,讓他們犧牲法定休息時間去參加在他們看來可有可無的培訓,其參與的積極性可想而知。于是,很多教師便想方設法的逃課,組織者便利用“點名”、“記過”等方式維持“出勤率”,這樣的培訓實在難以獲得實效。
(三)培訓缺乏合理的考核制度
幾乎所有的培訓都是強制教師參加,培訓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紀律約束,加之沒有建立科學合理的監(jiān)督管理機制,參與培訓的教師多是人在曹營心在漢,在他們看來,培訓不過是無法逃避的額外負擔。
二、提高中小學教師培訓實效性的策略
(一)選擇具有時代性、實用性的培訓內容
培訓必須把關注學員的特征放在培訓的首要位置,學員自身既是老師又是學生,因其身份特殊,這使得他們常常帶著批判的心理參加學習,又渴望有所收獲。但是,理論和實際的融合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如果學員過于浮躁地想讓培訓學習立竿見影,那么培訓內容會讓他們失望。此外,每一個來培訓的教師,都不喜歡聽到空洞的套話、空話,他們期待學到與時代緊密相關的知識。那么,如何在培訓中增加具有時代性和實用性的內容呢?第一,所選擇的內容要有利于學員開拓視野。培訓教師要根據學員的實際教育需要,傳授最有效的技能,選擇新鮮而富有影響力的內容。第二,立足于學員興趣,加大對計算機知識的培訓力度。21世紀是信息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計算機作為信息傳播的載體,在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大多數教師都渴望多學一點計算機操作技術,以提升自己的教學方式。第三,把培訓內容與新課程改革緊密掛鉤。很多教師對于新課程的要求一知半解,在培訓中穿插新課改理念,能夠體現(xiàn)強烈的時代氣息。
(二)合理安排培訓時間,改革培訓方法
速成的知識是脆弱的,教師的培訓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培訓不應該只貪圖一時的效益,而忽略長期的影響。組織者要考慮到教師、學員的各方面因素,合理的安排培訓時間,建立次數不等的“小培訓”,還要定期地進行“大培訓”,時間的安排還要有彈性,不能一味地占用學員的節(jié)假日。另外,在培訓之后,經常有很多教師反映培訓方式不夠好、培訓的內容不盡人意等等。在這方面,英國的教師培訓方法值得參考。他們很重視教師的參與權,教師參與培訓前可以和培訓機構進行談判,提出自己期待的的受訓目標、適合學習的時間、地點、內容、方法等,培訓機構會根據教師的要求制定可供教師選擇的培訓方案,交由教師討論、修改,最后與培訓機構協(xié)商,直至教師滿意后才確定下來。我們可以借鑒他們的做法,在改革培訓方式中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把校本培訓與機構培訓相結合。校本培訓的目標很具體,直接立足于本校的教學改革工作,培訓成果也不差,但是有一定的弊端。例如:對于時代先進的理論,很少有機會與外界交流。而機構培訓可以開拓教師的視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優(yōu)化教師的知識結構,使教師能夠放寬眼界,站在全新的角度思考問題。第二,根據教師的經驗,開展研討會、主題講座、經驗交流會、實踐反思活動等等,把培訓的渠道擴大化,充分提高教師的自學能力和探討問題的熱情。
(三)建立合理的教師培訓監(jiān)督機制
首先,教育部門要確保教師有充足的時間參與培訓,并保證培訓的質量。其次,教育部門要把教師培訓結果作為激勵教師的一個重要依據,根據教師的學習成果,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把培訓成績作為教師職稱評聘的依據,對不認真學習的學員,要給予相應的懲罰。最后,要完善教師培訓監(jiān)管投訴機制。目前,有些培訓項目純粹以商業(yè)盈利為目的,如果有這樣的教師培訓單位存在,教育部門應該積極落實情況,一經查實,立刻取消該機構的資質。
社會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要努力“做人民滿意教師,教人民滿意學生,辦人民滿意教育”。各級教育培訓部門要大力完善教師培訓機制,努力探索培訓新方式,使培訓真正滿足教師的內在需求,增強培訓的實效性,使培訓工作更好地為教育大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