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軍
摘 要:針對初中生物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的策略研究進行簡單分析,主要從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情景、構(gòu)建生活化的實驗課堂、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三個方面展開討論。
關(guān)鍵詞: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
生活中,生物知識無處不在,而生活化的生物教學,可以促進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新的知識。因此,對初中生物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的策略研究有其重要的教學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一、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情景
在教學中,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要求教師把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讓學生迅速進入生活狀態(tài),利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導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這里我們通過一組教學案例來說明:
如在學習“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成立生物活動小組進行教學,可以通過以下教學方法來完成:將有機玻璃槽用玻璃板分隔成三等份,為使三等份之間不透水,在玻璃板與有機玻璃槽相接觸的邊緣均涂上一些凡士林。三等份中都加入較干的土壤(土壤的量以達到玻璃板的高度為宜)后,一份不加水,一份加適量的水,一份加過量的水(土壤中可見水),然后在三者的上面鋪上一薄層濕土,上面放一些腐葉。實驗小組的成員在三等份的上面分別放入相同數(shù)量的蚯蚓,并在有機玻璃槽的上面蓋上一張硬紙板,硬紙板不要蓋得太嚴。再將裝置放在溫暖且陽光不直射的地方,一小時后觀察結(jié)果。
然后,教師通過一些引導來深入教學,一小時后,讓學生觀察蚯蚓多集中在有機玻璃槽什么位置,蚯蚓在過濕的土壤中能不能生存,原因是什么;蚯蚓在土壤中生活依靠什么使身體蠕動,并且讓學生根據(jù)蚯蚓的生活習性來分析,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這樣通過生活化的教學一步步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通過這樣的生活化教學,讓學生通過探究蚯蚓的運動,了解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與此同時,還會讓學生對大自然產(chǎn)生更多的探究興趣,從而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學的內(nèi)容。
二、構(gòu)建生活化的實驗課堂
生物學科本身有著很強的實驗性,因此,在教學時,必須要通過構(gòu)建生活化的實驗課堂,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在這里,我仍舊通過一個教學案例來說明問題,如在進行實驗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采用以下生活化的方法導入課堂:
首先,在進行實驗探究之前,以一個生活化的導語來引入: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放在溫暖潮濕環(huán)境中的饅頭表面很快會生出許多霉菌,而放在冰箱內(nèi)的饅頭或是干燥的饅頭可以保存較長時間,不會變霉。這時,教師引導學生設(shè)計了一個實驗來驗證外界因素對霉菌生活的影響,接著就可以深入實驗教學。
下面是該實驗小組通過一段時間的實驗、觀察記錄的實驗現(xiàn)象:
■
其次,要了解真菌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營養(yǎng)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點,接著進行實驗分析,實驗主要是以霉菌生活的條件為主線進行,從而有效地完成實驗的目的。
在這樣生活化的實驗教學下,學生不僅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實驗中,而且大大地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拉近了生物與生活的距離,更加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生物的興趣。
三、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
在教學中,尤其是在生物教學中,課堂活動的展開是必要的,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可以讓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舉例說出你所看到的幾種生物,并談談它們與你的生活有什么關(guān)系。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生物和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lián)系,而且可以深入了解生物與人類的生活的關(guān)系。
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活動的方向,如從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方面來切入,生物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這樣,學生在與自然的接觸中,自然就理解了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生物這一重要特點。
總而言之,初中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而課本的一些知識和內(nèi)容對于他們而言,仍舊有一定的陌生性,這樣,學生在學習時,極易產(chǎn)生厭煩情緒,因此,可以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生活化的導入,從而達到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07.
(作者單位 甘肅省平?jīng)鍪袥艽h黨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