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榮
摘 要: 高職校園和諧文化是高校校園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辦學思想、校風、學風等方面的綜合體現(xiàn),是決定學校興衰的重要因素和維系學校發(fā)展的精神支柱。在高職校園文化日趨多元化的今天,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社會主義道德的新標桿,為校園文化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主要從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師德建設、校園環(huán)境、青年身心發(fā)展特點四個視角論述如何以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導高職校園和諧文化建設。
關鍵詞: 社會主義榮辱觀 高職教育 校園和諧文化建設
建設和諧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項長期戰(zhàn)略任務。和諧文化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其中校園和諧文化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構建和諧文化的根本,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重要內(nèi)容對建設和諧文化具有積極的引領作用。和諧校園是大學文化建設孜孜以求的目標,和諧文化是實現(xiàn)校園和諧的文化源泉。近年來,由于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快速發(fā)展,高職學生人數(shù)猛增,生源結構和整體素質發(fā)生了變化,從高職院校學生思想品德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情況看,他們在學習、思想、行為習慣、修養(yǎng)等方面不容樂觀,他們對人生價值評價的標準產(chǎn)生了多重化的傾向,對傳統(tǒng)的思想和價值觀念日趨淡薄,對“螺絲釘”、“老黃牛”、“鋪路石”的集體主義精神存在逆反心理。有人“注重實用、偏求功利”,奉行“為用而學”;有人凡事以個人為中心,以社會地位和權力大小為標準,理直氣壯地追求自我利益,甚至為滿足個人利益而不惜犧牲集體利益;“會賺錢”的學生受到追捧,“勤讀書”的學生遭到輕視。這種自我意識極端化,對精神動力淡漠、對金錢功效崇拜的現(xiàn)象,已嚴重地影響到一些高職學生對社會問題和人生價值的思考和追尋。進一步加強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構建高職校園和諧文化,具有迫切、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那么,怎樣以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導高校校園和諧文化建設?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引導高校校園和諧文化建設的前提。
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nèi)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道德基礎,它把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同新時期的道德要求緊密結合,為社會生活提供了確定的價值取向,為道德行為提供了基本準則,給社會生活撐起了日常行為的新標桿,對青年一代形成積極向上、健康有序的生活行為方式具有決定性作用。只有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導向,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體驗,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思想品德,才能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念的過程,是教育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是知與行統(tǒng)一的過程。我們通過課堂教學、學術講座、問卷調(diào)查、實踐活動等方法,把枯燥的道德準則與校園內(nèi)外的教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教育和社會實踐中明辨是非美丑,認識和倡導文明行為,推進和諧校園文化建設。
二、重視師德建設,發(fā)揮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用,為校園和諧文化建設提供有力的保證。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保證,思想政治工作一靠言教,二靠身教。大學生對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最初認識一般是從教師的具體形象認識開始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有堅定的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優(yōu)秀的思想道德品質,一定要遠離社會不良現(xiàn)象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以社會主義榮辱觀從嚴要求自己,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同時對學生懷有愛心、熱心和恒心,經(jīng)常深入學生,與學生交朋友,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師德是學校文化的表率,良好的師德是校園和諧文化的組成部分,有助于和諧校園文化的形成。抓好師德建設,用胡錦濤同志對教師提出的“愛崗敬業(yè),關愛學生;刻苦鉆研,嚴謹篤學;勇于創(chuàng)新,奮發(fā)進取;淡泊名利,志存高遠。”要求去要求教師,通過在學生中開展“心目中的好老師評選活動”,教師間開展“互找缺點”活動,評選教師年度、月度“品德勞?!钡然顒?,教育廣大教師充滿愛心、克己敬業(yè)、有所作為,從而為和諧校園文化的形成起到示范作用。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真正做到環(huán)境教育人,環(huán)境影響人,是樹立正確榮辱觀,建設和諧校園的基本目標和手段。
大學校園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是充滿人文智慧和人文關懷的文明圣地。校園環(huán)境與個體的榮辱觀念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文明的校園環(huán)境、求實的學風、嚴謹?shù)男oL對學生的榮辱觀有潛移默化的教化功能。校園文化建設的開展,可以從教室文化、寢室文化、廣場文化三方面進行:廣場文化可以開展教育科研成果展,優(yōu)秀人物宣傳窗,校園活動專題攝影、繪畫展,以及“文明大學生”的主題演講、演出等。寢室文化可以寢室互評,評選出“文明寢室”、“特色寢室”,并將優(yōu)秀寢室作為案例展示,以供學生相互學習借鑒。教室文化以學生處、學生會為主評選出若干類主題文明教室,并以圖片方式在校園網(wǎng)上展示。
四、研究青年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使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學生所內(nèi)化,是建設和諧校園的實質和核心。
校園文化是一種以年輕人的學習和生活為關注點的文化,必須結合青年一代的心理特征認識他們、了解他們、引導他們、鞭策他們,努力化解他們的多重社會壓力與困惑,使他們秉承民族之浩然正氣,做有氣節(jié)、有操守的時代新人。青年文化重在創(chuàng)新,在文化創(chuàng)新中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才能用正確的榮辱觀吸引青年、感化青年,提升青年的榮辱感,使社會主義的榮辱觀被其內(nèi)化。研究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首先,各科教師要深入學習、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并結合學生心理進行教學;其次,結合學校心理教研室、心理輔導室開展咨詢活動,及時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與難題;最后,思政課教師可以利用網(wǎng)絡平臺與班上學生開展一對一的網(wǎng)上答疑解惑。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建立起多元、多層、齊抓共教的有效溝通和交流的平臺。
高職校園和諧文化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也是高校校園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個學校辦學思想、校風、學風等方面的綜合體現(xiàn),是學校管理的靈魂,是學校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結晶,決定一所學校的興衰,是維系學校發(fā)展的精神支柱。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并以此為導向,大力建設體現(xiàn)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形成優(yōu)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并通過營造自然、和諧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參考文獻:
[1]葛金國.校園文化.安徽大學出版社,2006.
[2]王改修.談成人教育中的榮辱觀教育.邯鄲學院學報,2008,VOL18(1).
[3]萬輝君,簡成茹.高職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1(04).
[4]譚牡鳳.構建以人為本的和諧校園文化研究[D].燕山大學,2012.
[5]江芳俊.略論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樹立與踐行[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01).
(作者系安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2010級教育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