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百三
做空原本是國際市場上一種司空見慣的操作手法。它與做多一樣,都是操作者為實現交易盈利而進行的一種正常博弈。我認為國內的投資者沒有必要對外資的做多做空大驚小怪。全球有幾千家機構,有買進必然有賣出,這非常正常,根本不需過度解讀。
外資機構對國內市場的做空,目前還僅限于QFII。即使新開閘的RQFII將會使中國A股市場迎來2000億元人民幣,但當前我們股市的市值約為20萬億元,每天成交量700億-800億元。而這2000億元的RQFII資金也就相當于三天的成交量而已,對中國股市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影響更是微乎其微。
我認為,最近中國資本市場有很多利好因素,而且有許多還是非常大的利好。
比如5月2日就傳出了利好消息,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RQFII額度將新增2000億元。還有,4月19日滬指大漲2.14%,就因傳聞中國證監(jiān)會正與MSCI公司等商議將中國股市指數列入世界各市場中新興國家指數。如果未來成功列入該指數,會使全球很多大基金買入中國藍籌股。
此外,歐洲央行、澳洲央行都宣布降息,也使國內投資者有了降息的預期。而在房地產市場,除北京市外,其他城市都未能較好地執(zhí)行“國五條”相關細則等消息,也給投資者提供了地產政策將放松的想象空間。
除了利好,我對未來RQFII的去向也有所擔心。我國政府希望外資進入中國來買A股股票,但外資進來后也許不會選擇股票。我預測,外資可能會去買債券,比如A類國債,因為這類國債風險小。因為外資賺5%就會很知足。這樣一來我們想讓外資購買A股的愿望就會落空。
可以來算一筆細賬。一些國外銀行年貸款利率略高于1%。而我國企業(yè)債券年收益率可達5.5%-6.2%。國內購買企業(yè)債的AB類杠桿基金,非但不需要交稅,而且這類債券幾乎不會違約,十分安全。這樣,外資拿著從海外借的年1%的利息資金,來買中國AB類可盈利約6%的杠桿基金,基本會穩(wěn)賺5%。那么從這個角度來說,外資進入中國的資本市場,不會對活躍中國股市起到太大作用。
外資很在意風險,未必會活躍中國股市。我希望我們的監(jiān)管層也能注意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