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源泉
摘 要:技校學生作文基礎薄弱,又缺乏修改的興趣和習慣。本文試圖從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興趣和習慣入手,用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方法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做一些培養(yǎng)學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嘗試。
關鍵詞:技校學生 作文修改 興趣 習慣 能力
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作文修改。長期以來,教師在作文修改上面付出了許多精力和時間,但常常做的是無用功。新課標要求學生養(yǎng)成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習慣,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互評作文。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轉變觀念,由教師包攬評改作文變?yōu)橹笇W生自己修改作文。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又能使他們互相借鑒,提高作文寫作能力。
一、培養(yǎng)學生修改的興趣和習慣
對于作文,學生普遍有畏難情緒。以筆者所在學校模具班為例,班上學生絕大部分是男生,他們都不太愿意寫作文,更不用說修改了,交上來的其實都是作文草稿。對于作文修改,學生以為那是老師的事情,平時也沒有修改的習慣和興趣。長此以往,學生的作文水平是難以提高的。所以,首要的問題是讓學生明白作文修改是自己的事情,好文章是不斷改出來的,為此必須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興趣和習慣。
在教學中,筆者借助古今中外一些文學家反復錘煉、修改文章的名言、故事,讓學生懂得修改的重要性。譬如,魯迅先生在《我怎樣做起小說來》一文中說,“我做完后,總要看兩遍,自己覺得拗口的,就增刪幾個字,一定要它讀得順口?!彼麑ι⑽摹短僖跋壬返男薷倪_到160多處。筆者通過具體事例,再結合學生作文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從自己作文的原稿和修改稿的反復比較中,認識修改前和修改后的自己習作的差異,感受修改作文的效果,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只有反復修改自己的文稿,才能寫出好的文章來。這樣學生慢慢就會形成作文寫成后自覺修改的良好習慣。
為了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興趣,筆者在課內課外還開展一些作文興趣活動。如設立文章病院,在學習專欄內張貼一些有語病的句、段,激勵學生試著改,還展示出老師對此類語病的示范修改。教師通過和學生交流修改的意見,營造一種和諧的、互動的修改氛圍。這些形式靈活的作文活動方式,能激發(fā)學生修改作文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作文修改習慣。
二、循序漸進指導學生修改作文
筆者所任教的模具班的學生作文底子薄弱,寫作態(tài)度又不夠端正,常見的毛病有:錯別字、病句較多;書寫不規(guī)范,標點不清;中心思想模糊,內容偏題或離題;結構混亂,不會過渡和照應。因為學生的知識、閱歷有限,可能連自己文章的好壞也不甚清楚,修改時會感到無從下手,因而筆者指導時采用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步驟,先讓學生嘗到修改的樂趣,再逐步培養(yǎng)他們修改的能力。
1.改錯別字、標點符號及文字書寫
學生作文中的錯別字有許多是基本的常用字,其中不少是粗心大意造成的,修改時只要認真仔細,勤查字典,有些字是可以改正過來的。學生寫標點符號往往比較隨意,導致標點不清,錯誤很多。筆者指導時,要求他們寫清楚每個標點,熟記并運用標點符號的用法,改正錯誤的標點。對字跡潦草不清的作文,筆者馬上發(fā)回去要其重新抄寫,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改詞語、句子
主要看用詞是否準確、恰當,句子是否通順、合理、連貫,語言是否生動形象。用詞不當的毛病主要是詞語積累不夠造成的,所以作文時才會缺乏足夠的詞語供選擇;病句較多、語言平淡無味,是由于平時閱讀與寫作的量不夠,語言積累貧乏,語感不強,因而不能準確表情達意。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平時就注意增加閱讀量,多做讀書筆記,加強語言積累;在修改過程中,要求學生反復朗讀、仔細推敲,通過朗讀自己的文稿,檢查語句是否流暢、用詞是否恰當、修飾是否合理、詞匯是否豐富,細致地進行文辭方面的修改。
3.改內容、結構
主要看中心是否明確,選材與詳略安排是否得當,結構層次是否清楚,開頭、結尾、過渡、照應是否恰當。中心與內容決定一篇文章的成敗,同時也是我們判斷文章有無修改價值的標準。內容與結構是文章修改的重點,也是難點,對此可用編寫作文提綱的方法加以修改。學生寫作文前通常沒有列提綱的習慣,修改作文時,筆者就要求他們列出提綱,寫明中心,概括出段落層次大意,注明材料詳略;然后讓學生互相交流、共同評議,圍繞寫作主題,把主題錯誤的改正確,把中心模糊的改鮮明,把敘述雜亂的改得有條理,把題目不合適的改恰當;最后,疏導思路,把內容定具體,把內容脫題的加以校正,把層次混亂的劃分清楚,把段落不合理的安排妥當,把詳略不當、主次不清的改得當。
通過幾次這樣的修改,學生就能摸索出修改作文的路數,寫作文也就不會像以前那樣提筆就寫,而會在動筆之前仔細思考,寫好后再自己進行修改,作文質量自然會有較大的提高。
(作者單位:浙江省象山縣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