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霞
摘要:近年來,伴隨著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高校音樂專業(yè)的學生人數(shù)越來越多,尤其是對視唱練耳這門必修課來說,師生數(shù)量的矛盾已經(jīng)凸顯出來,需要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變革,以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分組教學是近年來受到廣泛好評的新型教學模式,尤其適用于視唱練耳教學。本文結合實踐,就該教學模式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具體運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分組教學 視唱練耳 應用分析
一、在高校視唱練耳教學中實施分組教學的意義
1.能夠充分做到因材施教
剛入學大一新生,在接受正規(guī)視唱練耳訓之前的基礎并不相同,但是視唱練耳教學不同于聲樂和器樂教學,難以采用一對一的教學模式,都是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名學生,其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進度都是一致的。這就在客觀上形成了一種“一刀切”的模式,由此帶來的弊端在于。原本基礎較好的學生,面對較為簡單的學習內(nèi)容,會感到自己的學習要求得不到充分滿足。原本基礎的較差的學生,難以跟上正常的學習進度。而采用了分組教學之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將他們劃分為一個個小組,因為這種水平的相似性,所以教師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一個最鮮明的表現(xiàn)就是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教學內(nèi)容的難易程度。而且分組教學之后,因為小組成員數(shù)量有限,所以教師能夠有時間和精力對一些同學進行單獨的輔導,最大限度上實現(xiàn)了因材施教。
2.能夠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因為人數(shù)眾多,個體學習得不到充分的關注,而在小組教學中,人數(shù)數(shù)量大大減少,從而讓每一個人都得到了凸顯,更加容易受到教師和其他同學的關注。這也從客觀上營造出了一個帶有競爭色彩學習氛圍。因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表演都會被教師和其他學生看在眼中,這種關注將成為一種學習的動力。而且小組的劃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伴隨著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上下波動的。比如之前成績較好的同學,在一段時間內(nèi)消極松懈,致使成績有所下降,那么就要被劃分到低一級別的小組中去。同樣,之前成績一般的同學,通過刻苦和努力,成績有了很大提升,就可以升入到高一個級別的小組中去,在客觀上形成了一種競爭的壓力,推動著每一個同學不斷進步。
3.能夠進行充分的藝術實踐
之前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學生的考核,大多都是采用抽檢的形式,而且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拿出大量的時間來進行檢測,這也讓一部分學生有了一種僥幸心理,而在小組教學中,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都會受到教師的充分關注,各種檢驗的機會大大增加,能夠幫助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更為深入的了解。同時,教學中一個常見的現(xiàn)象就是學生們在課下練習的時候都比較熟練,但是一到考核或公開演唱的時候,就會十分緊張,致使水平的發(fā)揮大打折扣,其根本原因就是藝術實踐太少,通過小組教學,每一個學生都要經(jīng)歷多次的當眾演唱,對他們的實踐能力也是一個充分的鍛煉。
二、視唱練耳教學中分組教學實施的要點
1.對小組進行有機的劃分
小組教學的關鍵就在于小組的劃分,因為劃分主要依據(jù)是學生的實際視唱練耳水平,所以一個必然的現(xiàn)象就是,很多被劃入低級別小組學生的自尊心問題,大學生們大多都是十七八歲的年紀,這一時期的自尊心尤其強烈。對此教師應該進行誠懇的解釋和說明。之所以將學生劃分為一個個小組,其本質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獲得視唱練耳水平的提高,且小組的劃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jù)學習情況有機調整的。學習刻苦和努力的同學,一定會得到教師的表揚和鼓勵,也一定會升入到高級別的小組中。反之,學習消極和松懈的同學,也一定會降到低級別的小組中。教師坦誠的向學生說明分組教學的初衷,消除學生的思想顧慮,從而為教學的順利展開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2.充分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培養(yǎng)
所謂個性化培養(yǎng),是指在遵循一般共性培養(yǎng)規(guī)律的基礎上,注重挖掘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最大限度的做到因材施教和因勢利導。分組教學就為這種個性化培養(yǎng)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因為該小組內(nèi)的學生在水平上十分接近,教師就可以用集體的方式解決一些普遍性的問題,先滿足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需要。如整體學習計劃的制定、常見問題的解決等等。然后在此基礎上,通過對學生認真和細致的觀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比如從技術方面來說。有的學生首調唱法不熟悉、有的學生在聽音上十分吃力等等,對此教師就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加強。又比如從性格特點上來說,有的學生自尊心很強,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達不到自己理想的學習效果就著急上火。對此教師則應該告訴他們,視唱練耳是一門難度較大的課程,任何人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將其完全掌握,學習過程遇到反復和曲折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幫助他們消除急躁心理。通過這種有針對性的關注和培養(yǎng),不但使學生的視唱練耳水平得到了充分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了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和重視,從而建立起了和諧的師生關系。
3.注重對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
進入21世紀之后,過去那種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各行各業(yè)都講求團結協(xié)作。因此,合作能力已經(jīng)成為了新時代人才評價的重要標準。之前的課堂中,因為人數(shù)眾多,教師講學生聽,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接觸機會有限,所以難以展開各種充分的合作。而在小組教學中,一個個小組就是一個個小集體,每一個小組成員都是這個小組的主人翁。所以教師應該利用各種方式和方法,創(chuàng)建出一個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要求小組成員互幫互助,共同進步。比如可以適當?shù)陌才乓恍┖铣毩?,并在各個小組之間展開比賽,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視唱練耳技術的學習是一時的,而良好的合作能力對于學生來說卻是終身受益的,因此應該引起教師充分重視。
4.注重學生教學能力的提高
學生觀察老師教別人的過程,也就是自己學習思考、分析的過程。教師把某一位學生的問題交給大家討論,并加以引導,把學與教融合在一起、使學生得到全面的提高。比如可以經(jīng)常組織學生進行教學實踐,讓每個同學輪流做老師,在課堂上讓他給同學們做師范,并讓其他同學提出該生的優(yōu)點和不足,然后教師再加以分析和總結。還要教給學生如何用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知識來講課,如何用得體的教態(tài)來講課等等。每個同學在講課時,都會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以前的一對一教學,只能從老師身上學習,現(xiàn)在每個同學都是老師,都有自己需要學習和避免的方面,學生就可以得到多樣的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避免了一些錯誤的發(fā)生,這對于他們的教學能力來說,是一個本質的提高。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著重注意對學生教學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伴隨著高校音樂專業(yè)人數(shù)的不斷增多,而師資數(shù)量又難以在短時間內(nèi)快速的補充。這種情況下,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變革,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是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而且通過這種全新教學模式的運用,還能夠獲得之前所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從本質上解決了師生之間在數(shù)量上的矛盾,最大限度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要,同時還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了充分鍛煉。可以預見,分組教學因為自身所特有的優(yōu)勢,將會在高校視唱練耳中廣泛的使用,更多方面的探索,還有待于更多的教師作更為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韋星.視唱練耳教學不能停留在形式表面一談新時代下高師視唱練耳必修課教學改革[J].藝術探索,2003,(06).
[2]李蕊.視唱練耳優(yōu)點淺析[J].教育與職業(yè),2005,(12).
[3]劉欽銅.視唱練耳教學新模式的研究與應用[J].山東師大學報,199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