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秀榮
高耗低效成為中學寫作教學的一大難題。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容忽視的是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沒能激活學生的寫作興趣。怎樣才能讓寫作“活”起來呢?我在教學中總結(jié)了以下幾點。
一、激活學生的思維
1.通過閱讀,擴大學生的視野
這就要求他們要盡可能多地涉獵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作品,了解各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在思想和情感上受到熏陶,同時也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活躍了思維。
2.感受生活,深入思考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導學生把寫作與實踐相結(jié)合,讓學生用一顆敏銳善感的心去感受生活,激活思維。
二、豐富寫作形式
長期以來作文寫作形式單一,束縛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情感需求,作文成為學生的老大難。如果采取不同的形式,效果會更突出。日記是提高寫作能力的一種很好途徑,在日記寫作中可根據(jù)時令變化、事實追蹤、熱點訪查來寫自己的看法,這樣倡導,學生就能及時抓住靈感,一篇篇佳作就會誕生。課外練筆是一種形式更加自由的方法,課后,學生對文章有看法和感悟時,可以摘抄優(yōu)美的語句,可以對文章進行縮寫、擴寫、續(xù)寫、仿寫。在平時的日記和練筆中,學生扎實了寫作基礎(chǔ)后,教師可以規(guī)定幾個范圍較大的寫作題目,對學生進行寫作集訓。選出好的文章在學生間進行交流、傳閱,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三、調(diào)控寫作過程
寫作過程應該是輕松愉快的,然而受題材和范圍等的限制,學生在寫作中常常是“絞盡腦汁思不出,低頭咬斷鋼筆頭”無話可說,無從下筆。其原因是在寫作中,給學生寫作的空間太小、寫作的時間太短、寫作形式單一造成的。在寫作時:(1)要給學生豐富的寫作空間,讓他們有豐富的課外活動、生活實踐。如,征文競賽、表演、勞動實踐、公益活動等,參加的活動多,寫作的空間就大,讓他們自由地發(fā)展興趣、愛好,大膽的想象和創(chuàng)新。(2)要給學生充足的寫作時間。在教學中許多教師都采取限時作文的做法。以為這樣可以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其實不然。這種做法只適合有材料、有文采的學生,而對那些平時就不愛好語文、基礎(chǔ)又差的學生,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和寫作興趣。所以在寫作時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好一點的學生時間短一點、差一點的學生時間要充足,讓他們有時間思考,有時間收集素材。期間當學生思路打不開、遇到困難時,要組織學生相互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得到幫助、受到啟發(fā),讓他們在寫作過程中體驗寫作的艱辛與快樂,培養(yǎng)寫作興趣。
(作者單位 河北省張北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