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冰陽
摘 要:基于博弈論的視角,針對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參與農技推廣服務這條主線派生出兩組不確定性委托—代理模式下的非合作博弈模型,在對以上兩組非合作博弈進行系統(tǒng)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最后得出,一旦委托達成,即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成功參與農業(yè)技術推廣,將直接導致社會總福利的增加。
關鍵詞: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委托;農技推廣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6-0036-03
研究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如何參與農技推廣,將對中國農技推廣體系的再建實現微觀層面的補充。本文基于博弈論的視角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并分析了對社會總福利的影響,最后得出了相關結論。
一、基于博弈論視角下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參與農技推廣的理論分析
1.農技推廣機構與專合組織之間的非合作博弈
在圖1中,局中人1代表農技推廣機構,局中人2代表專合組織。博弈第一階段是農技推廣機構選擇是否委托。如果農技推廣機構選擇不委托,其收益為 E(0),即無專合組織支付的服務費用和專利費方面的收入。當該方面的收入對農技推廣機構至關重要時,農技推廣機構收益為零,甚至為負;而此時專合組織的收益為 F(0),維持原來技術水平的經營收益。農技推廣機構選擇委托之后,由專合組織進行選擇,進入博弈第二階段。如果專合組織選擇拒絕,其結果與農技推廣機構不委托完全相同。
2.專合組織與農戶之間的非合作博弈
在上頁圖2中,局中人2代表專合組織,局中人3代表農戶。博弈第一階段是專合組織選擇是否委托。如果專合組織選擇不委托,其收益為R(0),即無組織農戶運用新技術進行生產時的經營收益,此時農戶的收益為I(0)。當專合組織選擇委托之后,由農戶進行選擇,進入博弈第二階段。如果農戶選擇拒絕,其結果與專合組織不委托完全相同。如果農戶選擇接受委托,進入博弈第三階段。農戶面臨兩種選擇方案:一是選擇努力,專合組織和農戶將實現共贏,分別獲得較高的經營收益R(E)和R(S),農戶也將因采用新技術生產高質量產品而從專合組織獲取較高的年終獎勵、分紅等收入共計w(s),與此同時,農戶由于努力采用新技術會影響其其他生產經營活動,因此造成的效用損失為m,即機會成本m。由此可知,專合組織和農戶的最終得益分別為R(E)- w(s)與R(S)+ w(s)-m。二是選擇偷懶,此時因農戶采用新技術生產的產品質量不高,專合組織和農戶將分別獲得較低的經營收益R′(E)和R′(S),農戶獲得的年終獎勵、分紅等收入及機會成本也將降低為w′(s)與m′。因此,專合組織和農戶的最終得益分別是R′(E)- w′(s)與R′(S)+ w′(s)-m′。當R(E)- w(s)>R(0)或者R′(E)- w′(s)>R(0)時,專合組織會選擇委托;當R(E)- w(s)
二、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參與農技推廣對社會總福利的影響
上節(jié)分析了基于博弈論視角下專合組織參與農技推廣所涉及的兩組不確定性委托—代理模式下的非合作博弈模型。這一節(jié)主要是針對上述兩組非合作博弈均達成委托情況下,也即專合組織成功參與農技推廣時,對社會總福利的影響。首先,從總供給方面來看。在沒有發(fā)展如農民研究會、農民協(xié)會、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等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供給的中介組織體系之前,中國的農技推廣工作主要是由專業(yè)的農業(yè)技術推廣機構負責。單一化的推廣主體,再加上較強的行政色彩和市場激勵不足,雖然每年中國新涌現出的農業(yè)科技成果較多,但仍面臨著推廣不足、轉化率低的問題。因此,靠專業(yè)農技推廣機構這種單一面源式的推廣機制往往在農業(yè)科技成果或農業(yè)技術社會總供給一定的情況下,也會因為覆蓋面以及信息傳達方面的問題而使實際總供給下降。而一旦引入如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這樣的中介農技推廣組織,將會發(fā)生蝴蝶效應式的擴散,受眾(農民)能夠接觸到的農業(yè)技術增加了,社會總供給從S平移到S′。其次,從總需求方面來看。傳統(tǒng)專業(yè)的農技推廣機構或部門總是高高在上,再加上中國農戶普遍小而散的分布特征,使得科技人員與農民之間未能發(fā)生普遍的直接的聯(lián)系,易造成農業(yè)科技人員與農業(yè)生產脫節(jié),與農民需求脫節(jié)。自上而下的農業(yè)推廣機制出了問題,直接導致農民對農業(yè)科技成果需求乏力。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作為基層農村群眾組織,它可以通過不斷引進開發(fā)新產品、新技術,以快速有效的擴散運行機制,提高農民經濟效益。一旦有了利益的激勵,農民對新產品、新技術的需求會越來越旺盛,從而帶動農業(yè)技術總需求的上升,需求曲線從D平移到D′。從圖3可知,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沒有參與農業(yè)技術推廣之前,得到推廣的農業(yè)技術為Q0。當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參與進來以后,產生了兩個階段的影響。第一階段,農業(yè)技術的社會總供給上升,當總供給與總需求達到均衡狀態(tài)時,達成交易的農業(yè)科技成果量,也即得到推廣的農業(yè)技術量,由Q0上升到Q1,此時社會的總福利增加△ABE1E0的面積。第二階段,農業(yè)技術的社會總需求上升,當總供給與總需求再次達到均衡狀態(tài)時,達成交易的農業(yè)技術量由Q1上升到Q2,此時社會的總福利增加△P1P2E2E1的面積。因此,社會的總福利共變化了△ABE1E0+△P1P2E2E1的面積。出于增加社會總福利的考慮,也應積極促使農技推廣機構與專合組織、專合組織與農戶之間非合作博弈過程中委托的達成,發(fā)揮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參與農技推廣的強有力作用。
三、結論
本文從博弈論的視角分析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能否參與農技推廣服務,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各博弈方的利益最大化原則。當存在“潛在利益”時,專合組織和農戶都會選擇配合農技推廣機構進行新技術的推廣,而農技推廣機構也將選擇權力下放,推動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的市場化及多元化發(fā)展。因此,一項新技術能否借助專合組織得到推廣,與通過該項技術生產出來的產品的商品化程度、價值高低有很大的關系,因為這直接決定引進或推廣該項技術對于各博弈方來說是否有利可圖。如果存在利益激勵,經過數輪博弈之后委托達成,那么通過專合組織這一中介農業(yè)技術推廣機構,將使得推廣技術在合作組織內部各成員間得到有效擴散,不僅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創(chuàng)造了可觀的經濟收益,也提高了社會的總體福利狀況。因此,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作為以農民為主體的農業(yè)科技中介機構,是農業(yè)科技成果轉化、農業(yè)技術推廣的重要中介組織形式,是政府農技推廣機構或其他以營利為目的的服務機構的必要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