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賢
一、用“心”閱讀,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用“心”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要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一切方法都變得簡單了。具體的說就是以身示范,與生同讀,誘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yǎng)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惫P者認為教師既要重教書,也要重讀書。要讓學生熱愛讀書,教師首先要愛讀書。語文教師不僅要讀經典作品,還要多接觸少兒報刊、圖書等,根據學生的胃口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報章雜志,把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帶進教室,供學生傳閱。學生能讀到自己喜愛的書,興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用“耳”閱讀,培養(yǎng)學生多聽
作為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筆者認為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多聆聽,用耳朵閱讀。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種優(yōu)越的母語環(huán)境,讓學生廣泛接觸并積累語言材料,憑借記憶的檢索功能形成直覺思維,在語言習得中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積累語言材料,理解語言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多聽?!叭怂@得的知識,其中60%來自視覺,20%來自聽覺,15%來自觸覺,3%來自嗅覺,2%來自味覺?!崩蠋熞{動各種手段讓學生多聽,提升閱讀能力。
三、用“眼”閱讀,培養(yǎng)學生多看
學生觀察能力不是單純能從課堂上培養(yǎng)出來的。因此,必須樹立大語文的教學觀念,把培養(yǎng)觀察能力的教學延伸到生活的廣闊空間,激發(fā)學生觀察的興趣,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春天,我們可以帶領學生觀察花草樹木的美麗及其生長變化;夏天,帶領學生觀察充滿情趣的夏夜和體驗豐富多彩的暑假生活;秋天,帶領學生觀察碩果累累的果園和豐收的田野;冬天,帶領學生觀察那銀妝素裹的雪后世界。比如筆者教完《濟南的冬天》一文后,要求學生回去觀察周圍的事物,看看有哪些新的發(fā)現,并且寫成觀察日記。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提高了他們的閱讀水平。
四、用“口”閱讀,培養(yǎng)學生多說
多說,就是想方設法給學生創(chuàng)造說話的機會、場合,讓學生敢說、想說、會說、說好。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很注重學生口才培養(yǎng),充分利用課堂內外的機會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激勵學生有閱讀的欲望和內在動力。比如筆者一直堅持在上語文課前,抽出2—3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即席發(fā)言說話訓練,學生的熱情很高,效果明顯。在設計單項說話訓練時,或事前提供條件,或當場設置情景;或搶答,或點名,或討論,或采訪;或長,或短,形式自由,不拘一格。但始終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重視抓學生的興奮點,讓學生想說能說會說說好。比如最近流行《中國好聲音》和《我是歌手》,我即興要求學生以“中國好XX”和“我是XX”說段話,結合了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了他們去閱讀的欲望,從而鍛煉了他們的閱讀和表達能力。在說話訓練中,學生要全部參與,他們始終是活動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按計劃設置情景,相機點撥,簡評“點睛”,注重教育的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
五、用“手”閱讀,培養(yǎng)學生多寫
手寫,不是做題,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堅持寫讀書筆記和讀書摘記;“讀”是語文的重心,由“讀”引發(fā)學生關注自己的心靈,思考自己的生命,考慮自己的生活,記錄自己的成長。閱讀始終是寫作的同謀?!白x”是輸入,寫是輸出?!白x”是基礎,寫是落實。在讀書中巧抓細節(jié),開展“讀——評——寫——評”的活動,又給學生開墾出一片寫作的綠地。
為了更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提倡兩點:一是提倡學生快樂閱讀,讓學生有愛讀書的沖動、渴望,當他們真正從書中汲取營養(yǎng)的時候,自然有了快樂感,自覺地就會愛讀書;二是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的精神,規(guī)定學生每天必須有一定的閱讀時間,把讀書當作重要的事,潛移默化。每天讀課外書30分鐘。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堅持不懈的勤讀書,愛讀書,多讀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