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峰
〔關鍵詞〕 美術教學;愛國主義教育;途徑;
故事;美術作品;文化遺跡;中
國美術史
〔中圖分類號〕 G633.95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
06—0092—01
美術課程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chuàng)造為特征,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渠道。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恰當地滲透愛國主義教育,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覺悟。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四個方面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一、 利用著名美術家的故事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遵循視覺藝術的感知規(guī)律,突出美術學科的特點,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科學地、有計劃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內容要注重思想性、藝術性和啟發(fā)性??梢越Y合具體的美術作品、美術現(xiàn)象,適當地引用一些我國著名美術家的故事。如,任伯年、高奇峰、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劉海粟、黃賓虹、潘天壽、豐子愷、華君武、廖冰兄、丁聰、古元、王式廓、董希文、羅中立、周思聰、關山月、傅抱石、葉淺予等近現(xiàn)代美術家的故事。這樣做,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相關的美術知識,加深其對文化、歷史及美術社會作用的認識,而且能夠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除了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外,教師還可以在課余組織學生舉辦有關某些著名美術家的專題故事會,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二、利用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
我國各民族美術家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師要充分挖掘這些作品所蘊含的藝術美、思想美,為學生提供感悟美術作品的機會,通過美術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fā)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在美術教學中,可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美術作品有很多。如,任伯年的《蘇武牧羊》,徐悲鴻的《群馬》《田橫五百士》《新生命活躍起來》《逆風》《風雨雞鳴》,華君武的《磨好刀再殺》《在反革命的后臺》,王式廓的《血衣》,董希文的《開國大典》《蔣家王朝的覆滅》,傅抱石、關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嬌》,周思聰的《人民和總理》,許榮初的《白求恩在中國》,古元的《人橋》《人民的劉志丹》,劉開渠的《勝利渡長江》,滑田友的《五四運動》及其泥塑《農奴憤》《收租院》等。為使愛國主義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師要善于運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梢酝ㄟ^講述、出示范畫、播放幻燈與錄像等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體驗、分析、比較、鑒別與判斷等,并鼓勵他們大膽地發(fā)表自身的感受與認識,使其充分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風格特征,以及作者的思想與情感等。
三、利用文化遺物與遺跡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留存有大量的文化遺產。教師可以利用人類文化的遺物、遺跡等進行美術教學??晒├玫倪z物、遺跡主要包括:長城,敦煌壁畫,云岡、龍門石窟,兵馬俑,明十三陵,故宮博物院等。教師在介紹這些遺物、遺跡時,應當以其藝術成就和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為重點。運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輔以掛圖、幻燈、錄像等手段,為學生形象地揭示文化遺物、遺跡與當地地理、歷史、經濟與民俗的聯(lián)系。這樣能使他們學會珍視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美術與文化遺產,增強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
四、利用中國美術史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美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是繪畫、雕塑,還是工藝美術等,都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和高度評價。教師利用中國美術史引導學生深入地把握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藝術傳統(tǒng),使學生較為全面地了解美術與自我、美術與自然、美術與社會等方面的關系,能夠增強他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和理解。如,結合教材內容形象生動地講述我國美術發(fā)展史,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并使其產生學好美術的強烈動機,樹立起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遠大理想。又如,向學生介紹外國侵略者火燒圓明園、掠奪中國藝術瑰寶的史實,可以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