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君
學生進入初中后,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初中教材內容的加深、教學要求的提高、學習方法的改變、外界因素的干擾等多方面的原因,學生兩極分化的現象特別嚴重,在數學方面尤為突出。如果教師不及時引導,定會導致一系列不良后果。面對數學學習中的學困生,教師應該如何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呢?
一、加強自身修養(yǎng),利用教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
教師應該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淵博的知識、親切幽默的語言、良好的師德等職業(yè)素質,得到學生的信任和尊敬。淵博的知識能吸引學生,讓學生佩服老師;親切幽默的語言能拉近學生和老師的距離,活躍課堂氣氛。教師應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更好地影響學生。為了提高數學學科的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困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在課外應增加對學困生的“感情投資”,使他們主動接受教育。
二、加強直觀教學,共同戰(zhàn)勝數學學科的抽象性
數學是一門具有科學性、嚴密性、抽象性的學科,數學學科的抽象性是形成學困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時應加強教學的直觀性。例如,在講“異面直線”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擺鋼筆,擺成異面、相交、平行的位置關系,從而加深他們對異面直線概念的理解。
三、加強教學語言的藝術應用,讓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隨時觀察全班學生的學習情緒,更要注意觀察學困生的學習情緒,他們容易在上課時開小差,精力不集中,這時教師應恰當運用藝術性的教學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引導每位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tài),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學困生的個性特征明顯,他們的感情都較豐富,需要教師對他們多關心、多愛護,當他們有所進步時,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肯定,教師應及時予以表揚,教學過程需要教師真摯情感的投入。只有學困生接受教師,才能更大程度地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學生面前不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還要和后進生形成“情感共鳴”。
四、關注學困生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自覺學習的能力
1.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要注意難易程度,要注重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和轉化,督促他們認真完成布置的作業(yè);對作業(yè)做得較好或作業(yè)有所進步的后進生,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對待后進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讓他們具有學習的成就感,從而逐步提高數學成績。大部分學困生學習被動,依賴性強,這是由于以前持續(xù)較長時間的學習困難和知識障礙的積累等造成的,致使他們缺乏自信,喪失學習興趣和動機,所以教師在解答問題時要重視啟發(fā),讓學生逐步開動腦筋,弄清公式的推導過程和適用范圍,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引導他們分析問題、解答問題,隨時糾正他們在分析問題中出現的錯誤,改進學習方法,逐步培養(yǎng)他們獨立完成作業(yè)的習慣。教師還應該用辯證的觀點教育學困生,對學困生不僅要關心、愛護,還要耐心細致地進行輔導,并與嚴格要求相結合,教師要特別注意檢查學困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分層教學的方法,以此使學生增強和保持強烈的學習動機。
2.認真把好考試關,注意培養(yǎng)學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師應有意識地出一些較容易的題,讓學困生也經常性地嘗到成功的滋味,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可以學好數學。在考試之前,教師應對學生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對學困生知識的薄弱點進行個別輔導,這樣還可使有些學困生經過努力也有得高分的機會,讓他們有成就感,逐步改變他們頭腦中在學習上總是比別人差的印象,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勵他們積極進取、努力向上,達到轉化學困生的目的,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五、用心關愛托管學生,讓他們安下心來學習
我校所在學區(qū)近三分之一的學生來自附近農村,家長比較忙,有的家長文化水平不高,還有一部分學生因家庭經濟狀況等原因,很多學生住在托管,有的學生在小學時就在托管,由于年齡小、自制力差、部分托管管理差等原因,一些學生存在著學科基礎差等情況,學習數學的態(tài)度消極,缺乏信心,他們上課沒有精神,厭倦作業(yè),害怕考試,更缺乏獨立思考和鉆研的精神,數學成績越來越差。托管學生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應以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主,還要注重情感溝通。托管學生有的在小學時就離開了家,只有在節(jié)假日才能回到家庭中,回到家長身邊,他們的內心是孤獨的,渴望溫暖,需要關心,尤其是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更渴望關心、溫暖和理解。所以,教師應走進他們的生活,不是以師長的身份,而是以親人、朋友的身份真正感知他們的需求,讓他們能安下心來學習。
只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認真、細心地引導培養(yǎng),以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縱觀全局,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激活思維能力,運用人格魅力,真心對待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學困生,那么學生一定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