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俠
摘 要: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一切從學生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學生作為獨立個體的人,有自己的行為意識,有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班主任從主觀上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很有幫助。本文從情感教學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探討情感教學的理論依據(jù)和在班級管理中的實際應用策略,希望能夠為班主任工作的開展提供一種新的途徑。
關鍵詞:情感教學;班主任;班級管理
一、情感教學提出的背景和理論依據(jù)
1.情感教學提出的背景
情感是指人們對于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做出的相應的行為反應,感情具有強烈性、緊張性、快感性和復雜性四種特性。所謂情感教學,就是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催化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優(yōu)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的教學。情感教學立足于讓學生愿學,著手于讓學生樂學,最后讓學生通過一些途徑達到應有的水平。
2.情感教學的理論依據(jù)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克拉申在他的情感過濾假設中指出:情感因素可被看作是可調節(jié)的過濾器,它可以使語言輸入自由通過或阻礙通過,而語言輸入只有通過過濾器才能達到語言習得的機制并被大腦吸收??死晏岢隽恕癐+1”原理,其原理是在沒有或極小心理障礙的情況下,而情感過濾又低,學生就會自然學會語言。情感過濾因素越小就越有利于語言的輸入。情感教學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減少焦慮,多鼓勵,少批評;對差生采取特殊的教學方法,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鼓勵他們多交際;鼓勵學生不要怕出錯,克服羞怯心理,降低監(jiān)察意識。前蘇聯(lián)著名的心理學家贊可夫的發(fā)展區(qū)理論認為,發(fā)展學生智力和能力,情感的發(fā)展應走到教學的前頭,為教學開路。反過來,情感又對教學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情感教學的內涵及其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1.角色換位,尊重學生的情感
教與學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如果在感情上接近學生,對學生“投之以桃”,學生就會在情感上“報之以李”。在班級的日常管理過程中,教師如果和學生進行角色換位,讓學生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嘗試對自己的班集體進行管理,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1)平視學生。教師在學識上必須居高臨下,但在情感上不能居高臨下,不能大講師道尊嚴,要把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班主任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率先做好。教師的課堂用語要多用征求意見的語言,盡量委婉些。要具有情感性,具有人情味。
(2)尊重學生。在尊重學生的問題上,教師不能把學生看成是一個被動的容器,應該經常反思教學行為,看看有沒有無視學生的現(xiàn)象。比如,制定班規(guī)時,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而是專權獨大地做出規(guī)定;當學生違反了班規(guī),沒有和學生進行深入溝通,沒有了解學生的實際想法,就隨意處罰。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的利益,對學生的尊重就是對教師自己的尊重。
(3)要有耐心。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學生可能不會很快領悟教師的用意,常常東拉西扯繞彎子。這時教師要有耐心,不要輕易地改變學生的思路,要盡可能地點撥學生的思維。
(4)學會賞識。賞識學生就是承認學生的成功。班主任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給予表揚。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蹲下去看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立場實施自己的教育行為,要學會包容學生。特別是學生犯了錯誤,教師應該認識到,錯誤也是一種寶貴的資源。班主任要靠寬容學生的錯誤,摸清病因,科學地糾正學生的錯誤,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勵學生敢于發(fā)言,使學生在安全、和諧的班級氣氛中愉快地學習。
2.身體力行,喚起學生的情感
一個人的情感會影響他人的情感,而他人的情感反過來也會影響著個人的情感,這就是情感互動。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不少教師忽視了自身情緒對于學生的影響,上課時表情冷漠,大大影響了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因此,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有積極健康的情感。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情感,我們要對工作充滿激情,要熱愛教學工作,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情感。學生的積極性反過來又會感染教師,并形成良性循環(huán),對教學將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3.發(fā)展認知,豐富學生的情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情感總是伴隨著認知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教育中情感的培養(yǎng),應該以知識為基礎。學生因學業(yè)進步而喜悅,因受到挫折而苦惱。因此,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為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使各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班主任應該在達到班級管理目標的同時,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努力發(fā)展學生個體的良好的情感價值觀。
總之,班級管理是一項復雜而繁瑣的工作,班主任只有深入其中,知己知彼、盡情盡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贊可夫.教學論與生活[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