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金霞
摘 要:在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中,側重想象和寫生,使得美術教學朝著“純想象教學”和“純寫生教學”兩種較為極端的教學模式發(fā)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當前我國美術教學崇尚“一元論”的教學方式所造成的。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抑制了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的情感體驗與活動,同時也阻礙了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本文探討了小學美術多元體驗的教學研究和實踐。
關鍵詞:小學美術;多元體驗;教學研究;實踐
美術教學偏重于知識技能的單一性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也違背了小學美術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要求。美術教師應轉變當下過分偏重寫生或者想象的教學形式,實施以審美化生活為基準價值取向的審美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充分滿足小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展開具有生活化特征的美術教育。
一、綜合開發(fā)美術課程
與小學生心靈相通的較為開放的生活型民間藝術與現(xiàn)代型藝術的結合體,被稱之為綜合化的美術課程。豐富的教學資源,是進行多元化教學的前提,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綜合開發(fā)美術課程。綜合化的美術課程,有助于小學生在進行自主體驗的學習中豐富并創(chuàng)新審美語言。美術課程的綜合化開發(fā)主要包括以下兩個途徑:其一,構建類似“學習卡”式的師生課程開發(fā)模式。這里的“學習卡”主要包括學習包式的學習卡、畫寫結合的學習卡以及專用于導學的學習卡。具體指的是通過積淀美術教學資源,促進學生審美語言朝著個性化方向發(fā)展,且能夠滿足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的生成性課程文本。構建“學習卡”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學生選擇性審美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學生的審美學習貫穿于課堂內(nèi)外。其二,對美術教材進行重組,力求讓其達到立體化、多元化。重組美術教材的目的,意在構建以審美為主線的多個板塊、領域互相結合的立體化學習文本。重組美術教材的結構體系主要為:突出主線,并輔之以三大領域,進行多元綜合。其中的主線指的就是審美,意在引導小學生在教師所構建的多元教學體驗中學會審美。輔之以三大領域的“三大領域”:分別指的是創(chuàng)意·造型學習領域,主要包括小小攝影棚、電腦小畫童、美術活動以及個性化繪畫在內(nèi)的四個板塊;綜合·設計學習領域,主要包括小小設計師、環(huán)保美術、綜藝世界、巧手紙藝、兒童陶藝村五個板塊在內(nèi);評述·欣賞學習領域,主要包括做一回鑒賞家以及走進美術大師兩個板塊在內(nèi)。最后的“多元綜合”,指的是通過多方向交叉的方式,實現(xiàn)學科內(nèi)外、技法與內(nèi)容等多元整合的立體型美術教材的構建??傊?,對美術教材的多元化開發(fā),不僅能夠豐富小學生的審美語言和情趣,同時也為小學生進行主動研究提供了較為生動的學習資源,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探究興趣。
二、設計體驗性教學過程
體驗性教學過程的設計,需要遵循情感卷入化參與原則,引導小學生進行審美文化的多元體驗,幫助學生在學習資源個性化整合的基礎上形成良好的學習方式,構建良好的審美教學模板。多元教學體驗的教學過程的設計,同樣需要借助“學習卡”,這個學習過程的設計,必須與小學生不斷生成的童趣過程相一致。設計要靈活,各大教學板塊可以按照教學的需求進行靈活銜接。體驗性教學過程的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接觸——審美儲備、學習預熱、探究交流——原始直覺、個性欣賞——審美生成、自主表現(xiàn)——審美感悟、多元評價——審美創(chuàng)新、拓展學習——審美自由。整個體驗教學設計過程以“情感”為驅動,而后續(xù)學習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則推動了情感的不斷發(fā)展。小學生就是在這樣的學習狀況下利用學習卡進行交流探究、自主表現(xiàn)以及多元評價。體驗化教學過程的設計與開展,始終圍繞著“審美的儲備、原始直覺、審美感悟、審美創(chuàng)造、自由審美以及審美生活”的審美主線。這條具有層次性和多元性的審美主線,適合小學生的學習、審美心理,能夠為小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健康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開展以興趣激發(fā)為主的美育活動
自由的創(chuàng)造活動、豐富的休閑藝術以及多彩的生活場景等,都是不斷提高小學生審美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的有效載體。在實際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合理、科學組合:(1)休閑的藝術活動。通過在校內(nèi)舉辦攝影、陶藝等課外美術活動,引導小學生進行休閑活動,不斷提升小學生的審美情趣與學習積極性。(2)畫寫結合的教學活動。這個活動需要借助學習卡來完成,在教學活動中,筆者將連環(huán)畫、美術日記等特殊的“學習卡”教學活動作為提升學生直接感知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方式。(3)個性化的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為了引導小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能夠朝著個性化道路發(fā)展,筆者共研究十多種較為成功的課型,主要包括:多元主題創(chuàng)作課、情節(jié)寓畫創(chuàng)作課、自由創(chuàng)作課、剪影創(chuàng)作課等。這些實踐活動在教學中被證明有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不僅培養(yǎng)了小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同時還開發(fā)了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造潛力。
參考文獻:
[1]王廣明.小學美術分層教學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2010,(09).
[2]孫遜.小學美術雙語教學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2008,(12).
[3]李超香.小學美術“詩畫合一”教學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11,(12).
[4]范喜軍.談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體驗教學[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