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峰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說:“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边@“三寶”不僅是這位古代圣賢“道”和“德”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他修身養(yǎng)性的箴言。
“慈”為修身之本
老子把“慈”作為“三寶”之首,體現(xiàn)了老子珍重生命、愛惜生命的一貫思想?!肮寿F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崩献诱f的何等明白,只有能夠以珍重自己生命去珍重天下人生命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寄托給他;以愛惜自己生命去愛惜天下生命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給他。雖說這是老子給帝王講的治國之道,若借鑒過來,也是很好的養(yǎng)生之道。身體是生命之本,在身體與精神的天平上,老子尤為注重主體的精神價值。老子認為,名、利、權、物皆為身外之物,是生命的累贅,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如果被名、利、權、錢、財所累,勢必傷心勞神,憂患不解,損害心身健康,則多病折壽。所以老子告誡我們:“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薄爸悴蝗?,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可見,凡事知足者常樂,情緒愉悅,保身心而延年。
順應自然,任其自然,助萬物以自然,是為“慈”。老子說:“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比俗鳛樽匀唤绲囊粏T、社會的一員,應順自然和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不可違背。功成而不自傲,名就而不炫耀,坦坦蕩蕩無私無畏。有了這種心境,就會無不自然無不自由,豈不對身心健康大有裨益!寬容,更是“慈”的核心。老子說:“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薄靶耪?,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薄吧系氯艄取薄ⅰ皥笤挂缘隆?。一個人若能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以德報怨,不計個人得失,必受人尊敬,人際關系和諧。有了這種情懷,更會使自己處于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這也是仁者壽的道理。
“儉”為養(yǎng)性之根
一個人活在世上,應多想點別人,少想點自己,這是“儉”的原則。老子要人們“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一個人如貪名、貪利、貪色、貪功,終日沉溺于燈紅酒綠坑騙欺詐之中,必招禍傷身。所以他警告人們:“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并諄諄告誡世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贝笞匀恢陨幌⒌靡杂篮悖且驗樗回澤蛔运?,“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弊鳛樽匀恢拥娜祟悜獜闹形虺觥伴L生”真諦,注重養(yǎng)性,清心寡欲,以“儉”為本,從為社會、為他人多做奉獻中獲得幸福的歡樂,自然而然地達到強身延年之境界。
“不敢為天下先”為養(yǎng)心之道
“不敢為天下先”,其精髓是不爭、處下、柔順,體現(xiàn)了老子的“無為”思想。老子通過對自然界的觀察發(fā)現(xiàn),凡是活著的東西都具有柔韌性,而枯死的東西則具有堅硬性。
“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崩献右浴八睘槔?,詳細闡說了不爭、處下、柔順、無我、寬容等“不敢為天下先”的豐富內涵。他說:“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彼侨崛醯模叭崛鮿賱倧姟?;水是處下的,“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善其下之,故能為百谷王?!薄肮取钡奶卣魇牵嚎仗搹V闊,包容一切。在老子眼里,柔弱處下是做人應具備的德性,因而提倡“不爭”。做人處事應有水的品格,虛懷若谷,謙讓居下,“去甚、去奢、去泰”,“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如果事事爭強好勝,爭名奪利,出人頭地,好為人師,驕傲自滿,浮躁浮華,不說易遭眾人所惡,更會導致自身心理失衡,引發(fā)多種心身疾病。
有人會說,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里,要人不爭,豈不要人去做一個懦夫?不是的。關鍵是你如何去理解“不爭”二字。如能做到融強于弱,納雄入雌,就會使你外柔而內剛,具有無窮的力量和堅韌的毅力,充分發(fā)揮聰明才智,以不爭達到爭的目的。因此,老子一再強調要人們“為無為,事無事”。這樣,才能順應自然,遵循客觀規(guī)律,自由自在地生活,體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自我,使生命價值得到升華,自然健康長壽。
(摘自《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