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币簿褪钦f只有了解幼兒的個別差異,以此為依據來實施教育,才能使每一個不同的幼兒更快更好地成長。
一、了解、尊重并接受幼兒的個別差異
當幼兒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中經歷了人生最初的三年,來到幼兒園時,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具有明顯差異的個體,我們所要做的就是了解幼兒的個別差異,尊重并接受幼兒的個別差異。
1.幼兒個體差異的具體體現
(1)活動性的差異
幼兒多是活潑好動的,但幼兒活潑好動的程度是有差異的。觀察幼兒戶外活動,可以發(fā)現有的幼兒不斷地在活動,而且他們還大多喜歡富有競爭性和刺激性的活動。相反,我們常發(fā)現另外一些幼兒,他們不喜歡大運動量的活動,總是從事一些較為安靜的活動。
(2)敏感性的差異
幼兒對外界刺激的感受、敏銳程度也存在著很大差異。比如,有的幼兒比較早地注意教師的表情變化,知道什么時候怎么做才能讓教師高興,另外一些幼兒對環(huán)境中人與物的變化卻視而不見,對教師提問的回答總是答非所問。
(3)耐受性的差異
耐受性的差異表現在對強刺激的不同反應上。耐受性好的幼兒能夠承受表揚也能承受批評,當愿望沒有達成時也不那么急躁和灰心喪氣。耐受性差的幼兒只能接受贊揚,不能承受批評,即使教師輕微的批評他們都會很長時間不高興。
2.尊重幼兒個別差異的重要性
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問題,就如同小樹的成長需要園丁的及時修剪,教師就要擔當好這個角色。教師要尊重客觀的事實,及時發(fā)現,盡早發(fā)覺每個幼兒所具有的優(yōu)勢和不足,以便日后做到根據幼兒不同的發(fā)展水平和個性特點給予不同的發(fā)展機會、條件并因材施教,促進幼兒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二、細心觀察,抓住教育契機
1.根據幼兒個別差異,注重行為的正確引導
幼兒因遺傳、環(huán)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形成了不同的個性品質,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幼兒必須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對待均衡發(fā)展型的孩子
在一個班級中,總是會有幾個開朗且又乖巧的“全能型”孩子。這類孩子有著良好的心理素質,但是我們絕不要過分的表揚,這樣孩子在心理上才能有比較的優(yōu)勢。教師的表揚要適可而止,提要求往往要高些,給他們一些挑戰(zhàn)性的活動。
(2)對待安靜內向型的孩子
在班級中,有一個群體是最容易被我們所忽視的,因為他們性格比較內向、乖巧、不愛在集體面前表現自己,不喜歡特別熱鬧的游戲,不主動與老師交流。他們更多地會從我們教師的言行中得到的感受是“我不行,不能干”等等的負面信息。如果這種信息有意或無意地對他們進行長時間的不斷強化與內化,極易使他們產生自卑、退縮等消極心理,這對他們的自我意識健康發(fā)展顯然是極其不利的。
(3)對待活潑外向型的孩子
活潑外向型的幼兒就是班級里的活躍分子,他們往往是各種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教師對那些調皮的幼兒,更需要表現出超乎尋常的耐心。我曾經教過一個叫童童的小男孩,爭搶玩具、擾亂秩序,無所不為。我發(fā)現批評的次數多了,童童反而無所謂了。我決定改變教育方式,從樹立他的榮譽感入手。于是,我觀察他的一舉一動,努力尋找他身上的閃光點。我發(fā)現他喜歡搭積木,就投其所好,常常和他一起搭積木,他感受到了被老師重視的快樂,變的可愛了,雖然他的“野性”時有反復,但頻率大有減少。
教育是一種個性化很強的藝術,沒有一種通用的方法可以適用于所有的孩子。只有承認孩子認識的合理性,了解孩子認識的獨特性,才能因材施教,開發(fā)孩子的潛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認清個別差異,引導幼兒取長補短
教育工作者只有認清幼兒的個別差異,采取不同措施,才能激勵、引導幼兒健康成長。如,中班我們以球類為特色,開始練習拍球時,一個小朋友的球總是跑,幾次下來就放棄了,練球時只是站在室內窗旁看其他小朋友練。老師便耐心引導,手把手地教他掌握動作要領,只要多拍一個就及時鼓勵,激勵他堅持,最終他戰(zhàn)勝了自己。作為幼兒教師,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做個“有心人”,善于觀察孩子,去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哪怕就只有一點點。
3.在細節(jié)上體現因材施教
教師應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多功能、多層次,具有選擇自由度的環(huán)境,讓幼兒有機會接觸符合自己特點的環(huán)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納外界。如手絹掛鉤的分配,幼兒展示框的安排,教師要根據幼兒的高矮仔細布置以利于每個幼兒自理;教具、材料的準備,既要考慮幼兒年齡、能力層次需要,又要符合活動內容;等等。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工作的實踐使我們深信,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養(yǎng)一代新人的任務,首先要開發(fā)每個學生的這種差異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泵鎸Σ煌瑐€性的孩子,教師應學會包容,學會諒解。教師必須從研究幼兒個別差異入手,巧妙運用不同的教育手段,解決兒童發(fā)展中的問題,做到因材施教。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遙觀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