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摘 要:數(shù)學概念教學,要根據(jù)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講究教學藝術,寓教于樂,使數(shù)學概念學習成為每個學生樂于參加的活動。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數(shù)學概念教學的幾點體會。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概念;積極;學習
數(shù)學概念是數(shù)學知識之本、解題之源,是學生理解掌握數(shù)學知識的首要條件,也是計算和解題的前提,是數(shù)學基礎知識中最基礎的知識。小學階段概念較多,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足,知識面窄,卻構成了概念教學中的障礙。那么,怎樣消除小學概念教學中的這些障礙,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數(shù)學概念呢?我認為,必須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出發(fā),把概念知識變抽象為具體,變復雜為簡單,變難懂為易學;必須加強概念教學的直觀性,多讓學生動手,多創(chuàng)設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學習數(shù)學概念。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數(shù)學概念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加強直觀性,變復雜為簡單,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記得一位教育家說過:“任何觀念、任何問題或任何知識都是可以用很簡單的形式表達出來的。以便任何一個學習者均能予以理解?!睌?shù)學概念教學也不例外。在教學中,自然可以借助生動有趣的圖片、實物、直觀形象的教具,把所授的概念知識用簡單的形式表達出來,使學生很容易地理解所學的數(shù)學概念。
例如,教學“時分”時,1時=60分,學生很難理解1時和60分怎么會相等。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先讓學生猜1時等于多少分,有的猜1時等于10分,有的猜1時等于100分……我呢?不發(fā)表意見,而是拿出鐘面撥鐘演示,把學生分成兩大組觀察兩次,第一次一組觀察時針的變化,另一組觀察分針的變化,第二次兩組交換觀察。通過兩次觀察,學生就知道時針走了1大格(1時),同時分針就走了60小格(60分),兩指針走的時間相同,說明1時和60分是表示相同的時間,也就1時和60分是相等的。
二、多動手,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喜歡動手是小學生的天性,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活動中,對數(shù)學產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并逐步做到自己去獲取知識,逐步實現(xiàn)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概括,把抽象概念具體化。在概念教學時我根據(jù)內容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時間和空間。例如,在教學“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時,我就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每人發(fā)三個完全一樣的圓片,讓學生按要求分:一個圓片平均分成4份,給其中的1份涂色,并用分數(shù)表示出涂色部分;一個圓片平均分成8份,給其中的2份涂色,并用分數(shù)表示出涂色部分;一個圓片平均分成12份,給其中的3份涂色,并用分數(shù)表示出涂色部分。然后用剪刀剪下涂色部分進行比較。學生通過分一分、涂一涂、寫一寫、剪一剪、疊在一起比較等一系列操作活動,很容易就掌握了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不僅獲取了知識,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變難懂為易學,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根據(jù)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學習抽象的東西總是在多次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產生飛躍而形成的。數(shù)學概念就是抽象的東西,如果教師用傳統(tǒng)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在學習中會感到單調、枯燥,毫無興趣,如能用集音、像、動畫于一體的多媒體進行教學,就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體,直觀地給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學生從感性認識順利地過渡到理性認識,這樣學生就能夠在原有認知結構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認同我們的概念和思維方式,并內化到自己新的認知結構中,形成自己新的概念和思維方式,從而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教學“周長的認識”時,一班我采用的是傳統(tǒng)方法進行教學,教學后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周長”的概念理解不透,特別是學習了面積概念后,會把周長與面積的概念混淆,經常出現(xiàn)計算圖形周長時用面積公式,計算面積時用周長公式。而二班我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學時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小動物走圖形周長的情境,小狗走三角形,小猴走心形,小羊走長方形,小熊走平行四邊形。通過小動物走圖形并伴有配音、提示(閃動周長),圖文聲像并茂,加上教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多角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意力和興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很容易就理解了周長的概念是“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睂χ荛L的概念理解得更透徹、更準確。
總之,數(shù)學概念教學,要根據(jù)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講究教學藝術,寓教于樂,使數(shù)學概念學習成為每個學生樂于參加的活動。
(作者單位 江西省贛縣江口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