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
【摘要】提問是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門重要藝術,只有掌握這門藝術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那么,課堂教學中怎樣才能運用好提問藝術呢?本文從五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提問藝術;課堂教學;初中語文;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有針對性地提出各類問題,能夠沖擊學生已經(jīng)形成的認知結構,進而激發(fā)學生對求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掌握良好的思維方法,養(yǎng)成質疑與提問的習慣,最終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的目標。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審時度勢,通過多方引導的方法,盡量使所有的問題能夠成功回答,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可以對課堂進行有效的掌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思維,鍛煉表達能力,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實現(xiàn)信息的雙向暢通交流,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目標。
一、提問要有創(chuàng)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出有創(chuàng)意的提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增強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敏感性,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意識。由此,提出的問題,應力求新穎,講究提問的角度與發(fā)問的方式,問題提出后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避免問題平淡、重復。比如,在導入《蘇州園林》的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人們都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的美在園林,那大家知道蘇州園林美在何處嗎?下面請大家閱讀課文后,回答這個問題。”通過這樣的提問導入新課,既明確了問題的指向,又創(chuàng)設了情境,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要把握好提問的時機
提問時機的選擇,是由課堂教學中何時和課文講至何處兩個方面決定的。
(一)課堂教學的不同階段,學生思維的緊張程度是各不相同的。教師要根據(jù)各個階段學生思維緊張程度的變化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例如,在課堂教學的開始階段,教師提出的問題,宜選擇一些與課堂相關的回憶性的問題,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將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上;課堂教學的主體階段,學生思維通常處于極為活躍的狀態(tài),這時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選擇一些與教學內(nèi)容聯(lián)系緊密的問題進行提問,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教學內(nèi)容的基礎上掌握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能力;而在進行鞏固階段的教學時,應選擇能夠檢驗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消化程度,培養(yǎng)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對于提問的時機,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課堂教學中教師“宜揣摩何處為學生所不易領會,即于其處提出問題,令學生思之,思之不得,即為講明之”,才能提出好的問題,由此,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把握好提問的時機。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于,教師要把握好文章的脈絡,掌握學生的心態(tài)和對知識的學習情況,抓住學生思維處于迷惑、停滯或閉塞的時機,提出問題,并進行多方誘導。這樣才能引導學生開啟思路,在充分思考后解答疑難,從而提高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認知和掌握程度,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三、提出的問題要有價值
課堂教學時間寶貴,一堂課只有短短的45分鐘,如果教師漫無目的地設計問題,提出的問題游離于教學目標之外,就白白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因此,課堂提問必須具有針對性,使提出的問題緊扣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有所獲,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在學習《背影》時,在講到父親背影細致刻畫這部分內(nèi)容時,可以設置這一類問題:采用了哪些描寫手法刻畫父親的背影;從文中找出并分析對背影的刻畫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文中共提到了作者的幾次流淚,流淚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提出這些問題后,學生通過仔細閱讀與思考加以解決,就基本能夠掌握文章的主題,把握住文章的重點內(nèi)容。當然,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保證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靈活選擇恰當?shù)奶釂柗绞?,確保提問價值。
四、難度適中,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提出問題要難度適中,問題太簡單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與積極性;太難又會使學生感覺到高不可攀,學習的積極性受到打擊??茖W的課堂提問應該是“學”與“思”的最優(yōu)組合,提問要盡量接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問題設計的取向要具體、明確,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充分思考后得到答案的問題遠比唾手可得的問題來得巧妙。正如“要把知識的果子放在學生跳一跳能夠得著的位置”的比喻,在課堂教學中,提問的藝術性在于,提問既不會讓學生感覺高不可攀,同樣不會感覺到唾手可得,而應該讓其進行充分思考,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下“跳一跳,摘到果子”。
五、課堂提問要分層次設計
課堂教學過程中,過大、過難,最后只好由教師回答的問題,過小、過易,學生不假思索即可得出答案的問題都是不可取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提問的深度是由問題不同的層次決定的。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會有“對不對”、“是不是”,這類的提問,這類問題雖然課堂教學的氣氛熱烈,但提出的問題通常是無效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按照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自身能力的實際情況,把有難度的問題分解成多個容易理解、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小問題,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緊扣,引導學生思維不斷向縱深發(fā)展。比如在《變色龍》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分層設問的方式提問,教師可以首先提問,文章主人公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哪些是他“善變”的特征?但他自始至終沒有變化的一點是什么?在學生完成這些問題的回答后,教師因勢利導,進而提出有一定深度的問題。通過這樣的分層設計提出的問題,學生易于且樂于接受提出的問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孟芳.讓興趣引導學生前行——語文課堂效率淺談[J].新課程(上).2011(02).
[2]劉建德著.關于課堂的思考[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王偉國.精心設問,授人以漁——芻議高中英語教學中的課堂提問[J].科學教育.2005(05).
(責任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