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可
摘 要:通過分析鑲條和燕尾槽的斜度關系,對它們實際代表的鑲條面的斜度和鑲條線的斜度展開論題。并用數(shù)學公式的形式對它們兩者的關系作了明確的展示。
關鍵詞:鑲條;燕尾槽;面斜度;線斜度;關系;區(qū)別
鑲條,燕尾槽因其具有可調(diào)性和修配性,故廣泛應用于各機床設備,拖板,工作臺的連接與配合中。它們各自的斜度比既有聯(lián)系又存在區(qū)別。而裝配工人往往對此又是一知半解,所以在實際生產(chǎn)中,兩者常常容易發(fā)生混淆,給企業(yè)生產(chǎn)帶來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這里我以數(shù)學模型的方式,簡單講一講它們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一、斜度的定義
直角三角形中,對邊與鄰邊的比值即為斜度=tanα=a/b
二、鑲條的斜度比(鑲條面的斜度比)
公式1=(大頭-小頭)/長度
大頭——鑲條大頭的厚度(兩工作面之間的垂直距離)
小頭——鑲條小頭的厚度(兩工作面之間的垂直距離)
長度——鑲條的有效長度(中拖板的全長)
注:這里為了方便討論,我們(假設)將鑲條無限加長(大頭不變,小頭延長),使其小頭厚度無限縮小,直到小頭厚度為零為止。
所以公式1可以推為公式2
公式2=大頭/長度——此時它即為鑲條的斜度比(鑲條面的斜度比)
大頭——鑲條大頭的厚度(兩工作面之間的垂直距離)
長度——鑲條的理論長度(從大頭一直到小頭厚度為0時兩端面間的垂直距離)
三、燕尾槽的斜度比(鑲條線的斜度比)
公式3=(大端-小端)/長度
大端——燕尾槽大端的開口距離(用量棒間接測得)
小端——燕尾槽小端的開口距離(用量棒間接測得)
長度——燕尾槽的全長(即中拖板的全長)
注:用量棒間接測量燕尾槽時測得的實際是兩條線的距離。而這兩條線又與鑲條的上下兩輪廓線平行。所以燕尾槽的斜度比實際就是鑲條線的斜度比。
則上面公式3中的大端、小端可以演化為公式4中的解釋
公式4=(大端-小端)/長度
大端——鑲條大頭上(下)兩輪廓線的距離
小端——鑲條小頭上(下)兩輪廓線的距離
長度——鑲條的有效長度(中拖板的全長)
注:這里為了方便討論,我們(假設)將鑲條無限加長(大頭不變,小頭延長),使其小頭上(下)兩輪廓線的距離越來越小,直到兩輪廓線的距離為零為止。
則由公式4可以推出公式5
公式5=大端/長度——此時它即為燕尾槽的斜度比(鑲條線的斜度比)
大端——鑲條大頭上(下)兩輪廓線的距離
長度——鑲條的理論長度(從大頭一直到小頭厚度為0時兩端面間的垂直距離)
四、它們之間的關系(鑲條的角度為55°)
公式5×sin55°=公式2?大端/長度×sin55°=大頭/長度
因為sin55°=大頭/大端
所以:大端/長度×大頭/大端?大頭/長度
由上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鑲條的斜度和燕尾槽的斜度有一個sin55°的函數(shù)關系。具體結(jié)論:燕尾槽的斜度×sin55°=鑲條的斜度。
在此基礎上它們之間才是一種正確的斜度配合關系。現(xiàn)實中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具體結(jié)論:
例如:
當鑲條的斜度k=1∶100時
燕尾槽的斜度k=1.22∶100
參考文獻:
劉有星,劉星江.機械基礎.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07.
(作者單位 重慶五一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