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梅
[摘 要]個性化閱讀是新世紀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閱讀應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引導學生多元、正確地解讀文本。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觀念;多元化;價值觀
隨著知識經(jīng)濟競爭時代的到來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特別是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與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不被社會所淘汰,學生除了要有較強的體能和較高的心理素質,更重要的是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了適應新世紀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那么,如何有效地進行個性化教學呢?
一、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
大量事實證明,任何一項教育教學改革,從表面看似乎是一個操作層面上的實踐問題,實質上是它首先是一個教育觀念的問題。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學生在老師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下,給每一篇課文分好段,概況每一段的段落大意,最后概況文章的中心思想。統(tǒng)一的標準,統(tǒng)一的答案,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學生成為被動的接受者。個性化閱讀教學要求教師必須樹立新型的教師觀、學生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課堂上,應該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充分的時間進行閱讀實踐,尊重學生對課文多元的解讀和獨特的體驗。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一定要把握好課堂,做到收放自如,靈活處理。避免個性化教學趨于形式化,走向另一個極端。當然,觀念是一種習慣力量,他深入人的心理深處,改變是非常艱難的。可以說,教育觀念的轉變僅靠少數(shù)人是難以徹底完成的,需要靠所有教師長期的努力才能完成。
二、引導學生多元化解讀文本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大部分文學作品,都存在著“空白”和“不確定性”,都可以進行多元解讀。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元解讀文本。
1.深入文本,用多元解讀來豐富作品內(nèi)涵。要想真正上好閱讀課,必須要學會解讀文本,走進文本,深入挖掘教材,不能停留于文本的表面,要挖出文章背后的東西。
2.充分預設,讓多元解讀在動態(tài)生成中釋放。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個性化體驗可能會得出許多新穎的個性化觀點,這要求教師必須有充分的準備來應對學生對文本的多元解讀。教師只有事先考慮在文本解讀時可能出現(xiàn)的種種情況,才能在課堂中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體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個性解讀。
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尊重學生獨特體驗的前提是價值取向。教師在學生個性張揚、實現(xiàn)文本的多元解讀時,不要忘記對學生的價值取向進行正確的引導。當學生的認知、情感有一點缺陷、偏差時,教師就得抓住教學契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譬如,一位教授《狐貍和烏鴉》寓言故事后,讓學生總結課文談談對這個故事的看法時,一位同學談了自己的觀點:“我覺得狐貍很聰明,他能抓住別人的弱點,想盡一切辦法達到自己的目的?!苯又硪晃煌瑢W說: “我覺得烏鴉也不吃虧,不就是一塊肉嗎?換來的卻是難得的贊美?!边@位教師對此大加贊揚。我認為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教師關注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同時,絕不能忽視文本的價值取向。小學生畢竟年齡小,思想不成熟,當學生的個性解讀與民族的、主流的價值觀相悖時,必須在珍視學生自由感悟的同時,啟發(fā)爭論、思辯。在教學《一夜的工作》結課時,教師請學生談談讀后的感受,大多數(shù)的同學都說周總理工作勞苦,生活簡樸,令人崇敬,教師也點頭表示肯定。教師正想總結時,一位同學站起來說:“我認為周總理很傻,你看,現(xiàn)在當官的,哪一個不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鳖D時,很多同學都大笑起來,也有一部分同學困惑地看著教師。學生的話雖然出乎意料,但教師并沒馬上點評,而是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學生:“好,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周總理傻嗎?”沉默了幾秒,有同學反駁:“我認為周總理不傻,我們前面學習的李大釗、郝副營長,他們?yōu)榱俗屓嗣襁^上好日子,連命都不要,難道他們也傻嗎?”“如果他傻,在他逝世時聯(lián)合國還會為他降半旗致哀嗎?”看到同學們?nèi)粲兴?,教師微笑著對那位同學說:“你說得對,周總理是很傻,當那么大的官,卻不貪污一分錢!不過,這個傻字應該加上一個引號。你同意嗎?”學生聽后用力地點點頭。
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既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又要引導學生多元、正確地解讀文本。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