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杭鋒
摘 要:體育課堂中出現了“課課練”等看似熱鬧有序的場景,但學生更多的只是按部就班機械性地練習著。為何簡單的技術動作在學生學練過程中卻是那么的艱難,教師不斷地言傳身教學生練習的滿頭大汗就是學不會,如何提高課堂學習效果,實現每位學生至少掌握兩項運動技能的時代要求,是我們大家所關注的。如何避免“技能教學蜻蜓點水,學而不會”的現象,讓課堂更富有內涵及智慧的生成,實現課堂師生真正的互動和智慧的交流,筆者進行了相關的實踐研究。
關鍵詞:手腦協(xié)同;體育課堂;“出汗+動腦”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3)7-0030-03
一、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熱鬧忙碌≠主動快樂
隨著近幾年陽光運動的普及升溫,各校紛紛響應并大力推行,體育課堂中出現了類似“課課練”等熟悉場景。教師的教學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生則認為只要學于課堂就必考之,沒有半絲怨言且欣然接受,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則被類似的練習內容所取代,看似熱鬧的練習場面使學生產生了足夠的“肌肉滿足感”。但是,教師忙碌的背后更多時候只要求學生參與練習,不讓學生有更多的思考探索。
問題二:絢麗多彩≠出汗動腦
在一次優(yōu)質課結束后,你問學生學會了什么?學生卻是一臉的茫然,這實在讓人納悶!難道這樣的課堂教學還不夠絢麗多彩?學生還不夠配合參與學習嗎?難道這樣的課堂還不夠完美?但是,這樣的課堂存在缺陷:過度地追求完美的教學程序,大場面夠精彩,卻忽視了體育教學到底能夠帶給學生什么,更沒有讓學生在學習運動技能中學會主動思考。
問題三:參與經歷≠體驗領悟
體育課堂是學習技能的天堂,體育教師必須把傳授運動技能作為課堂教學目標的主旋律,這是由體育學科性質決定的。運動技能的掌握是學生在實踐探究中摸索、在自主學練中領悟、在鍛煉習慣中養(yǎng)成,是學生手腦并用獲得的具體操作性知識。沒有經過大腦的思考與實踐,技能怎能學會,課堂教學怎能算是實效,學生怎能真正嘗到運動帶來的益處。好的課堂教學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和技能的生成、學習情感的體驗、思維意識等多方面的設想和考慮,而不是簡單的停留在學生參與體驗了。
二、教學的策略
(一)教學設計——整合資源,三點共進
1.教學目標,凸現方法與情感的培育
體育教學目標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何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來制定切實有效的體育課時教學目標,最大限度地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要求教師做到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使其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導向、激勵、凝聚和調控的作用,成為有效課堂教學的一個良好開端。功在課前,情在課中,重視課前預設,合理利用各類道具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持久力。
舉例:水平二“玩轉實心球活動、耐力跑”課前設計的教學目標。認知目標:通過玩轉實心球活動,讓學生了解實心球多種練習方法,體驗一物多用的樂趣;技能目標:通過學練,75%的學生能夠完成各種實心球練習的用力順序,基本做到投擲動作的連貫、協(xié)調,發(fā)展學生的投擲能力、奔跑能力、速度耐力等綜合素質;情感目標:增強規(guī)則意識,安全意識,合作意識,體驗參與體育鍛煉的樂趣。
為達成教學目標的舉措:課前設疑:(1)除了原地雙手頭上擲實心球動作外,還有哪些雙手投擲的動作?請學生思考、展示,再結合教師的講解和示范,在圓圈上組織學生統(tǒng)一聽信號向圓心投擲,每人投擲4次后分組依次輪換。(2)在實心球擲遠比賽前,教師問:“哪種投擲方式擲的最遠?”組織學生嘗試性練習,師生討論得出結果再練習。(3)讓學生思考場地三個同心圓和耐久跑有何關聯(lián)?請學生思考小組發(fā)言?教師結合學生的討論進行“等時不等距離跑”的教學內容。
評析:師生互動探究使得教學目標的達成水到渠成,促使學生在教學目標引領下掌握技能和學會思考,讓課堂迸發(fā)出思維火花,學生獲得健體又促智的雙重目的,情感也得到了熏陶與培育。
2.教學內容,力求年齡與主題的結合
教學內容的選擇應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年齡和性別特征?!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學中,教師講解動作要領,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有針對性且操作性強的問題,始終圍繞這一“主體”來展開,利用多變的教學手段啟迪學生,讓學生善于動腦、嘗試、體驗技術動作,使其產生獲取新知識的好奇心,形成主動思考的學習動力。
舉例:三年級“立定跳遠”教學中,為了解決上下肢蹬擺協(xié)調配合的技術問題,請一位矮個學生和一位高個學生進行比賽,問學生:“同學們,看到他倆的試跳成績和動作了嗎?為什么高個同學跳的遠?”生答:“因為他人高、腿長。”然后我再請一位個小腿部力量較好的學生試跳,結果不分勝負。生說:“他跳的速度快。”接著我叫一位技術動作較好的學生,結果他的成績遠遠超過其他同學,這個成績讓學生大為震驚。我接著提問:“他的動作有何不一樣?”
評析:有效地運用啟發(fā)式教學能激起“千層浪”,激發(fā)學生敢于探索且踐行的興趣,在探究欲望的驅動下,疑問才會被層層揭開,就不難深刻領會屈膝后擺、蹬地前擺,協(xié)調用力跳的動作,增強腰腹力量和腿部力量,利用雙手擺動來帶動身體跳得更遠。
3.場地器材,誘發(fā)積極探究的興趣
體育課最突出的特點是“實踐性”,要落實好體育課程的實踐,離不開場地器材。引起學生的興趣除了教師巧妙的語言導入,優(yōu)美的示范動作,還需要設計新穎的場地與器材。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器材一物多用的功能,巧妙簡化、整合、重塑器材并運用于課堂,使場地設計小而精、活而美,就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情趣一旦被激活,他們會勤于思考、樂于合作探討,可以發(fā)揮無限的想象力玩出更多的練習方法。
舉例:以水平二“籃球胸前傳接球”為例:利用車胎作為教學器材,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要求學生兩兩間距3米左右進行迎面?zhèn)鹘忧蚓毩暎扔蓛扇耸殖周囂フ居谌χ?,并將車胎舉于肩膀高度,另兩人練習10次,然后交換互練。練習過程中,以碰到車胎次數的多少決定學生的練習成績。為了增加練習難度和趣味性,器材進行重組,由原先舉胎的兩人雙手分別握住兩只車胎,方法同上,要求球從兩只車胎中同時傳過。
評析:教學過程中,學生被眼前跟籃球毫無關聯(lián)的器材——車胎所吸引,練習積極性和專注度極高。為了提高傳球精準性,練習中學生會主動思考并調整雙手力度及出手角度,減少了教師一言堂、眾生聽的局面,真正達到了精講多練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教學方法——樂于引導,善于點評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作為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排憂解難的指引者,提高自身的教學方法非常重要。教師給予學生一碗水,那自己必須是一處源頭活水。如何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和多角度考慮問題,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掌握運動技能,這就需要教師能夠熟練地運用教學方法、教學設計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善于巧用自身所具有的教學素質、教學態(tài)度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練動機和情感態(tài)度。
1.以景促情,激發(fā)運動興趣
興趣是求知的鑰匙,是激發(fā)學習行為的原動力,更是影響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的主因。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學習潛力的激發(fā)和挖掘需要老師用真情去激勵、真愛去喚醒、真心去鼓勵。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設置教學情景并運用藝術性語言讓學生觸景生情,產生濃厚的練習興趣。此時,教師只要適當點撥、循循善誘,學生就會順著你的提示加以思考,主動練習并探究教學重難點,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舉例:以水平二“前滾翻”教學為例,由于三年級學生喜歡游戲活動,善于模仿、樂于展示,天性好奇、有較強的表現欲望,教學設計以“快樂美猴王”為活動主題,通過設計“快樂花果山?——群猴學藝——評選美猴王——群猴運動會——歡慶勝利”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呈現一副美猴王學藝展技的情景圖,激發(fā)學生的學練興趣。
評析:本堂課所設計的教學情景符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用情景連接一個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把學生的合作學練和探究學練融入其中。讓學生在富有情趣的教學情境中參與游戲活動,更使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在“樂中學、學中思、思中練”,不知不覺在游戲中完成了教學任務,并充分體驗和享受了參與運動的成功和快樂,達到了以境激情、以情促學的教學效果。
2.互評促鳴,展示運動能力
營造學與練的展示舞臺,讓學生在組與組之間進行合作、交流、展示。搭建師生間的互動平臺,一能調動學生練習熱情,教師運用更多表揚性的評價,會讓學生練習樂此不疲;二能讓學生學會思考并參與評價,對于一些想表現自己個性的學生,教師要鼓勵他們在練習時主動觀察、主動思考問題、爭取優(yōu)先掌握技能,在評價時可以讓其帶頭引起大家共鳴。通過平臺真正使每位學生做到學需所思、思有所獲、獲有所慕。
舉例:四年級“有趣的拔河”一課在結束放松部分安排了“群龍戲珠”,隨著音樂伴奏,學生陶醉在“繩舞飛揚”的歡樂中,讓學生深刻體會本課由繩而動、因繩而思、源繩而樂的歡快情愫。隨后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評價哪組學生的舞龍更加逼真、形象生動、栩栩如生。
評析:通過評價不但增強了師生間的有效互動,活躍了課堂氛圍,加深了彼此間的情感,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欣賞和鑒別比賽的觀賞能力。
(三)教學提問——目標引領,難易適度
葉圣陶先生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如何誘導?他認為一要提問,二要指點。而好的提問“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形,純熟之功彌深”。我認為體育教師應該把握好教學提問的技巧和尺度,做到激思維,促腦力,獲技能。
1.圍繞目標,講求精煉適宜
課堂教學提問不該隨心所欲,必須以教學目標為根據地展開教學。功在課前,教師要在授課前精煉設計提問的內容和方式,做到簡短而精湛且面面俱到。否則就會偏離教學目標,提問毫無意義,效果可想而知。
舉例:仍以“前滾翻”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更快的學會技巧并能靈活地運用于生活實踐,情景導入:同學們,當向前摔倒時,你會怎么辦?電影中的俠客從高處跳下來為什么不會摔傷?(學生自由討論)我設計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如何能夠做到低頭看天的身體姿勢?第二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被汽車急剎甩了出去,此時你會采用何種姿勢保護自己?
評析:教師提問的目的性很明確,為的是落實教學重難點:低頭含胸,團身緊,滾動圓滑。如果學生不動腦思考、不積極思考就會出現錯誤動作,甚至領悟不到動作精髓,這樣就促使學生身體活動與大腦思維必須同步進行,只有兩者達到如影隨形的境界,學生的學習效果才會穩(wěn)步提升,技能的掌握才會如魚得水。
2.基于學生,把握難易尺度
提問前,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然后針對學生的實際,把握提問的難易尺度,所提問題既不能讓學生啞口無言,也不能過于膚淺毫無思索余地,要使學生意識到有所思、有所悟、才會懂。難度大的問題要巧設鋪墊連接過渡,這對于培優(yōu)補差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水平一“原地正面投擲輕物”對話片段:
師:剛才大部分同學的飛機飛的很漂亮,但是為什么也有的飛不起來?
生1:我的飛機翅膀大,所以飛得遠。
生2:我的向下飛了,所以掉下來了……
師:飛機飛得遠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大家覺得正確姿勢是怎樣的?誰來邊說邊做(學生演示,并自我概括,師演示集中姿勢,請學生評析)。
師:手臂姿勢怎樣?
師:剛才大家說了還要手腕,你能說說手腕怎么用力嗎?(學生練習)
師:哦,還有腰腹動作,誰來說說怎么運用?(學生練習)
師:手腕、手臂、腰腹怎樣配合?(學生交流并練習、交流)
評析:通過課堂交流,發(fā)現二年級學生對運動有濃厚的興趣,但由于受到語言理解、知識面等多方面的限制,教師只有選用直觀教學和簡易語言搭配精彩示范,讓所有學生都能模范并實踐,才能使課堂教學氛圍呈現滿園春色關不住的盎然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