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添
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diào)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shù)膶ο?。因此,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只有教師做到正確的引導才能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要在短短的40分鐘時間真正讓學生學到知識,掌握學習方法,是需要老師費一番心力的。
一、轉變教育理念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求老師們要轉變教育理念,還課堂于學生,實現(xiàn)學生為主體。然而很多老師責任心很強,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識都傳授給學生,因此講課都是滿堂灌,講得唇干舌燥,不理會學生究竟能接受多少知識,又有多少學生能領悟到方法。一堂課下來,老師累,學生也累,教學效果還不明顯,很是有些吃力不討好。又或者一些老師飽讀詩書,談古論今,是很多學生的偶像,因此也是牢牢占據(jù)了課堂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去激發(fā)學生自己學習的潛能。其實,教師是課堂的主導是勿庸質疑的,但是教師起的只是引導作用,課堂真正的主體是學生,只有學生掌握了方法,才會樂于學習。因此我們必須毫不猶豫的摒棄舊觀念,轉變舊思想,改變舊做法,大膽放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新的教育形勢,才能更加親近學生,才有可能提高教學質量。
二、全面科學的教學準備
培根說:合理安排時間,就等于節(jié)約時間。因此理念轉變之后要付諸行動,而備課是上課的第一要素。我們不單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備課堂。首先是備教材,必須熟悉教材,與考點接軌,創(chuàng)建明確的教學目標,“有目標的教學,如百米賽跑;無目標的教學,如飯后散步?!北局@一指導思想,無論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我都先領著學生明確一個單元的學習目標,再到一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一上課就明確地知曉,一個單元要訓練什么內(nèi)容,這節(jié)課學什么,應該掌握和了解什么,學會哪些知識,怎么學。這樣一來,就能有效地避免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有了明確的目標,師生可以共同向這一目標努力,為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起到促進作用。
其次是設計精巧的教學過程。要讓學生領略到語文的魅力,就必須讓學生有愉快的視覺、聽覺享受。因此第一是導入,可以適當運用多媒體手段,給學生聲、形的感受。例如:《安塞腰鼓》這篇文章,我是先讓學生看視頻,先感受恢弘的氣勢,雄偉的場面,繼而感受到西北漢子的蓬勃生命力量。再讓學生自己朗讀,讀出鏗鏘的節(jié)奏,奔放的激情。讀完后,學生的情緒已經(jīng)比較激昂了,再在這樣的氛圍中來學習,效果就事半功倍了。二是問題設置。題目的設置必須切合學生學情,講練結合,體現(xiàn)出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帶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教師精心設疑、提問,學生通過思考、回答,能引發(fā)學生思維的強烈沖突,充分開啟學生心智,使學生的思維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學得的知識印象深刻、記憶牢固。
三、課堂氣氛的調(diào)節(jié)
課堂氣氛是難以預設的,所以就需要老師有教學智慧,要對課堂進行宏觀調(diào)控。一節(jié)課不能太沉悶也不能太隨意,這都會對學習效果產(chǎn)生負面影響,因此要控制好課堂的氣氛,張弛有度,在有深度的課堂中進行有效的學習。因此,當遇到我提出問題,學生思維打不開,回答不了問題時,我會換一些角度問問題,或者用生活中的簡單的例子打比方,又或者會講一講笑話來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例如,在上《偉大的悲劇》這一課時,由于文章較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在問到斯科特為什么要接受這項為他人業(yè)績作證的任務時,學生一時想不到,我就換了個角度問他們,“如果是你們會怎么做?是不是偷偷的把信燒了,而且還要把自己國家的國旗插上去取代?”有些同學笑著說:“是啊”!氣氛一下就緩和過來了,他們也就明白了斯科特這么做是由于他的性格以及所受的教育所決定的。又如在上《端午的鴨蛋》時,講到汪曾祺的語言特點時,學生一時難以打開思路。我說了一個例子,“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他鄉(xiāng)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币蛔x出來,學生就笑了,他們因為我讀的語氣笑了。馬上回答這是“淡淡的幽默”??梢姡{(diào)節(jié)課堂氣氛,老師的語態(tài)、語氣、語勢很重要。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