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明
摘要:作者針對初中英語中的有效課堂教學做了一些理論和實踐的探討,內容主要包括目前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對實現有效教學的策略進行了全面的分析。
關鍵詞:初中英語 有效課堂 教學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英語的地位日益重要。作為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英語教育,自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初中英語作為高中英語學習的過渡期,在學生的整個英語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對人一生的后繼學習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國的中學英語教學雖然進行了重大的改革,取得了可觀的成績。然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堪憂,還存在著很多與時代要求不相符合的問題。如在實際教學中,英語課堂還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教師只是按部就班的講解語音、詞匯、句型等知識,忽視學生真實語境中的語言運用能力,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更是無從談起。這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相去甚遠。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初中英語學科以及初中生英語學習的特點,改變教學理念和模式,實現初中英語有效教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是理論與實踐的必然要求,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義[1]。
1.目前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教師教學觀念落后、能力欠缺
新課程要求英語教師具有更扎實的的語言知識技能和更高的文化素養(yǎng),而我們不能否認的是,部分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欠缺,能力還有待提高,無法滿足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而有些教師知識面狹窄,知識結構單一、科技素養(yǎng)不高及組織能力弱,這已成為影響和制約英語新課程發(fā)展的主要障礙。如在問卷和座談中我們發(fā)現有的教師的課堂用語不甚規(guī)范和準確[2]。 有的學生反映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不恰當的口頭禪,從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習慣也有不好的示范作用。
1.2 學生學習能力低下、學習效率低
由于長期的應試教育,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未樹立起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的觀點,過于強調有關應試知識的傳授和獲得,忽視對學生英語學習方法的傳授和運用以及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學生多模仿與記憶,學習能力差,缺乏自主學習性,更別提創(chuàng)新與思辨了。作為應用學科的英語,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對于保證學習效果非常重要。而我國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偏重單純的模仿與記憶,導致學生學習能力差,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創(chuàng)新與思辨能力更是缺乏。在問卷和座談中我們也注意到大多數的英語教師只注重英語語言知識的講解和傳授,教師幾乎不對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進行指導,沒有樹立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的理念。這直接導致我們的學生學習能力低下,學習效率極低。
1.3教學評價內容簡單、方式單一
由于我國長期形成的知識本位的價值取向,導致評價主體多為老師的單一評價體系,學生基本處于被動地位,根本不可能實現老師評學生、學生評老師、學生評學生多向互動的評價體系。同時,我國的英語教學評價方式過于簡單,主要是紙筆測試,實施素質教育以來雖然加大了聽力測試的比重,但平時的測試仍是筆試,以分數的高低來評價學生學習的好壞,忽略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以及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和學生個體特性的評價,導致評價標準過于量化,最終還是以成績的高低來作為評判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這是導致目前英語教育教學模式固定化、功利化的主要原因。
2.實現有效教學的策略
2.1 轉變教學模式、發(fā)揮學生主體性
教師是傳統(tǒng)英語課堂的中心,由教師一言堂,對學生進行滿堂灌輸。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本應是課堂主體的學生只是單純的被動的接受知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及實踐能力被輕視乃至忽視了。實際上,學生學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才是衡量一節(jié)課是否成功有效的標準。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思考,才能夠進行有效的教學。我們在前面也分析過,現在的初中英語課堂,多還是以老師教授為主,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所以要實現有效教學,教師在上課時應以學生為中心,精講多練,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的實踐和活動為中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將學到語言知識轉化為言語技能,最終發(fā)展成語言能力,這樣才算是完成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實現了高效教學。
2.2 運用多種教學形式和方法、開展生動的英語活動、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是形成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保證,也是教師創(chuàng)造性與教育藝術性表現的主要形式。英語學習不是枯燥的背誦單詞和句子,也不是死記硬背語法規(guī)則,而是能在一定的語境中恰當的運用語言去交際。結合部分學生覺得英語學習難,興趣低的具體實際,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在課堂中恰當地運用聽說法、視聽法、情境教學法、交際法、任務型等教學模式,利用圖片、幻燈、錄音、多媒體等多種教學形式進行聽說練習,并配合唱歌、游戲、扮演角色進行表演、設計各類主題活動等,使學生們積極的參與教學活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2.3 重視情感教學的作用、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積極和諧的課堂氣氛
這里的情感態(tài)度是指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如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情感態(tài)度與英語學習有著明顯的正相關關系。正面的情感態(tài)度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必須注意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充分了解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一切有效教學不可缺少的基礎。在融洽的師生關系中,學生與老師可以實現順暢的溝通交流,從而為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學目標、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也只有與學生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主動思考,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研究表明,教師和學生交流的越多,學生就越愿意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教學效率就越高,從而加大了實現有效教學的可能性。
總之,初中英語有效課堂教學的實現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它需要我們以高瞻遠矚的眼光,高屋建瓴的思想高度,科學理性的態(tài)度,拋棄以往不合時宜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積極探索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姚利民.國外有效教學研究述評[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8.
[2]張璐.略論有效教學的標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20(1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