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科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一、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二、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三、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因此,如何通過有效的教育方法來實現這個目標,是我們每位數學教師值得實踐和探索的課題。要使學生在數學上都得到發(fā)展,首先要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能從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體驗到快樂,從而使他們愿學、樂學,使他們從“要我學”的被動狀態(tài)轉化到“我要學”的主動狀態(tài),能積極參與知識的建構過程,能夠主動探究知識,從而在數學上得到發(fā)展。本人以快樂教學理念為指導,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實踐和嘗試。
一、認識數學內涵,讓學生理解數學,享受數學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它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①、把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中的實際問題抽象化為數學問題;②、把數學問題利用數學工具進行演算解答,得到數學解;③、把數學解具體化,來解釋自然、社會現象。在傳統(tǒng)數學觀念中,都認為數學就是大量的運算,冗長的公式推導,繁瑣的定理證明,而忽略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關系,沒有真正理解數學的本質含義和內在價值。因此,在這種觀念占主導的當前教學中,教師沒有鍛煉學生把實際生活問題數學化和把數學結論生活化的能力,學生不能自覺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體會不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和數學的有用性,從而讓學生感到數學枯燥乏味,抽象難懂,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首先必須讓學生認清數學的內涵,讓學生認識數學,理解數學的內在價值,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讓他們喜歡數學,愛學數學。
二、重視鏈接生活,讓學生感受數學真有用
當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對于現實生活的重要作用時,就會更加明確學習數學的目的,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內在動力。
(1)、創(chuàng)設現實的問題情境展開數學,使學生在數學化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
目前數學教學中常常出現各種人為編造的數學問題情境,讓學生感到陌生,也就不能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和現實生活緊密相關。因此,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現實的、學生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展開教學,使學生建立起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加深對數學的認識,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從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并使問題得到解答。如在學習《梯形的中位線》的教學中,給學生展示生活中熟悉的梯子的模型,讓學生嘗試猜想中間橫格與上下兩個橫格的位置關系和數量關系。學生通過觀察容易得出位置關系是平行的,但對數量關系則產生較多猜想和疑問,從而引出梯形中位線的定義和性質問題,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使之數學化。這樣激發(fā)了學生對所探究問題的興趣,于是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梯形中位線性質。
(2)、把數學問題生活化,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數學
學數學首先是為了應用,應用數學是學習數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會用數學觀點和方法來認識周圍事物,并能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是數學學習的另一重要方面。另外,通過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愿望,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進而開始去關注、去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如在學習了多邊形的內角和與外角和的知識后,讓學生給學校教室的地面設計地板鋪設方案;在學習了統(tǒng)計的初步知識后,讓學生設計組織調查方案,調查全校學生的近視情況,并嘗試對調查結果作出分析;又如在學習了代數式的知識后,根據某人下肢軀干部分長為x㎝,身高為 ㎝,鞋跟高d㎝,當人的下肢與身高比為黃金分割比0.618時看起來最美,公式 ,即d= ,讓學生計算出一個女孩子應該穿多高鞋跟的鞋子才最美,進一步解釋為什么觀看芭蕾舞表演時有一種美的感受,而看踩高蹺表演時卻沒有這種感覺的原因。使學生在應用數學中感到,具備數學素養(yǎng)是現代人必備的品質,喚起學生親近數學的熱情。
三、創(chuàng)設趣味課堂,讓學生體驗數學真有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學生的心理活動就會處于激活狀態(tài),富有滿足感和愉悅感,從而積極性高漲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這時學生的被動學習將會轉變?yōu)橹鲃忧笾?,厭學情緒將會轉變?yōu)闃穼W欲望。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創(chuàng)設趣味課堂,正是快樂教學理念的具體體現,使數學教學寓教于樂,寓學于趣。
(1)競賽激趣,滿足學生好勝心理
學生爭強好勝、不甘落后,利用這一心理特征,課堂上跟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可設計各種趣味競賽。如解題競賽、問題搶答競賽、抽簽編題競賽等。在學習平方差公式時可用搶答競賽法引入課題:老師給出①、103×97= ②、6 ×7 = 話剛落音就有學生站起來搶答道:①等于9991,②等于48 。正當學生們還在驚訝之時,提出你也想這樣快速地學會計算這些題目嗎?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種方法……。
(2)游戲激趣,滿足學生愛玩特性
把游戲引進課堂,寓教于游戲之中,可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如在有理數運算教學中進行“算24點游戲”;在代數式的值教學中用老師猜你心中所想的數的游戲引入課題。
(3)故事引趣,滿足學生好奇心理
在科學記數法教學中給學生講希臘學者阿基米德提出“1后面100個零”這個大數的故事,然后讓學生嘗試讀、寫這個數,當學生感到讀、寫困難時,給出一種易于讀、寫的記數方法,來引入科學計數法的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四、讓學生能學、會學,在成功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力量。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奇妙的周旋都是無濟于事的?!睂W生只有快樂而無成功,是華而不實的,最終難有真正的快樂,教學中使學生快樂的手段、方法,都要服務于教學的成功。所以教師要為學生搭設成功的平臺,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1)、讓學生能學、會學是成功的前提
教師幫助學生:①、掃清學習過程中的障礙,突破學習中的難點;②、為學生設計一些教學方案,重視向他們鋪設一些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條件;③、在學習內容的處理中,要把抽象問題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能懂、易懂;④、給學生提出有意義的探索問題,留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學會學習。
(2)、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成功目標
由于學生的差異性,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一些疑難問題,讓尖子生嘗試解決;一般性的問題,讓中等生來解決;而簡單的問題;則留給后進生解決。使每一位學生通過自身努力,都有機會成功,都能嘗試到成功的喜悅。
總之,如果學生能夠理解數學的內涵,認識數學的價值,那么他們每一個人都會喜歡在一個既有樂趣又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中學習數學,就必然能使他們在數學上得到發(fā)展,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