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軍
摘 要: 初中美術透視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初中美術透視教學方法可以為:回憶感性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問題;用多媒體演示,講解知識;繪畫作業(yè)練習,形成技能;美術作品欣賞,拓寬眼界。
關鍵詞: 初中;美術;教法
繪畫源于社會生活。透視是為了滿足繪畫的需要而發(fā)展起來的。因此,透視學在繪畫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初中階段學習的透視知識主要包括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這里的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都是假設在畫者與物體間有一個直立的透明畫面,并且以立方體的變化為例來研究的。為了實現(xiàn)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就必須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在教學活動中有所得,從而實現(xiàn)美術教育的全方位教育功能。為此,我認為在教學中應采取以下多種教學方式。
一、回憶感性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問題
生活經(jīng)驗是每個學生都有的,也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一個基礎。恰當?shù)厥褂脤W生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回憶生活經(jīng)驗來引出學習內容是每一位有經(jīng)驗的教師都可以使用,且物質條件最少的方法。
關于透視現(xiàn)象的生活經(jīng)驗,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有,只是可能平時沒有注意進行提煉。正確調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是讓學生更好掌握透視知識的一個重要方法。老師在課堂中可以引導學生回顧生活中的感性經(jīng)驗,如提問:你在寬闊的公路上沿公路向遠處看去,你感覺公路的寬窄有何變化,路旁的電桿高低有何變化,路上的行人越走越遠有何變化等等。從這些突出的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問題,引出透視現(xiàn)象,從而使透視知識教學更加平易而親切。
二、用多媒體演示,講解知識
講解法之所以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方法,原因是,它比學生直接探索掌握知識來得更快,而且現(xiàn)實中用來學習美術的時間總是有限的,所以恰當?shù)氖褂弥v解法是教師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如何運用恰當?shù)姆椒ㄗ寣W生對比較難于理解的問題能夠較快理解,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講解方法。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合理地選用現(xiàn)代教育手段,如多媒體技術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特別是在現(xiàn)在,多媒體越來越多地進入到生活工作實際中的時代里,恰當使用多媒體不僅是一種選擇,甚至應該是每一個現(xiàn)代人基本技能。任何現(xiàn)代技術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如何使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為教學服務是擺在現(xiàn)代教師面前的一個共同課題。為了顯示技術而使用多媒體從來都是不可取的。只有能為教學服務的多媒體技術的才有可取之處,而恰當?shù)睦枚嗝襟w的優(yōu)點服務于教學中需要之處才是合適的選擇。
對于透視教學來說,多媒體既可以展示由近到遠的變化,又可以展示詳細的透視的知識,更可以演示出具體的透視變化的線、消失點和幾種主要的透視特點。有攝像機時可以采用變換角度錄像的方法展現(xiàn)教師的觀察角度,有較高電腦基礎時教師也可以采用FLASH等專業(yè)軟件制作動畫進行演示,如果教師只會使用初步的電腦,如只會使最簡單最方便的幻燈片,只要運用得當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演示效果。
例如,我在教學實踐中曾經(jīng)使用過幻燈片制作了課件,演示透視變化中的變線,用紅色標出由近到遠的線和由遠到近的線,并且輔以聲音和動作,讓學生一目了然地看到了哪些是這樣的線。
三、繪畫作業(yè)練習,形成技能
學習知識的目的是形成技能。學習透視知識的最終目的是指導繪畫,指導創(chuàng)作,指導欣賞。這里我們只探討一下,形成繪畫技能的訓練方法。
學習了透視知識,然后再進行繪畫練習。對不同的學生可以進行不同的繪畫要求,也可以設計不同的繪畫練習。如,模仿畫出平行透視的立方體效果圖,或者畫一個立方體的寫生練習,或者畫一幅帶透視效果的風景寫生等。在練習中讓學生體會透視知識和透視變化的表現(xiàn)方法。如果是臨摹練習,著重讓學生體會原作的表現(xiàn)方法,表現(xiàn)出的透視變化;如果是寫生,著重要觀察透視變化,能夠說出透視變化,然后才是表現(xiàn)方法。不論是怎樣的畫法,要求學生必須用手直接畫,而不是用尺子作輔助工具。即使是普通學生也不能讓學生直接使用格尺,為了表現(xiàn)準確的線,可以先用筆畫出大體的位置,然后再用直尺畫出線。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表現(xiàn)出透視線的方向和位置,同時更好地強調線的虛實變化,畫出更加生動的畫面。
每一個學生都要能畫出基本的透視現(xiàn)象,近大遠小,視覺變形。為此,必須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大一點,斜一點,就是因為位置的不同,觀察角度的不同。理解了原因,畫起來就更加容易了。在畫前讓學生觀察一下,哪些部分近一些,哪些部分遠一些,為什么更扁一些,為什么更寬一些,然后再畫,就會更好畫一些。
畫基本形體的透視是一種有效的訓練方法。因為基本形體是經(jīng)過概括了的形體,它更單純,它的變化更加一目了然。但是并不是誰一上手就能畫出準確的基本形體透視關系,原因就是畫者還沒有注意到透視變化,所以在寫生之前,先臨摹畫一下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規(guī)律圖,然后把自己觀察到的實物與規(guī)律圖中的某一狀態(tài)聯(lián)系起來,心中有一個大概的形象,然后才是更加準確的比例的畫。這樣更容易開始。
畫風景的透視變化,先要讓學生明白他所畫的景物大多在視平線上,所以也要先畫出視平線,然后利用視平線,把復雜的景物看作簡單的立方體來畫,把視平線上的線向下消失,把視平線下的線向上消失,然后再畫具體。
四、美術作品欣賞,拓寬眼界
初中美術課的課程標準要求我們,美術課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繪畫能力,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能力。透視教學也不例外。引導學生對先輩繪畫大師的傳世杰作進行欣賞,從中了解人類對藝術的追求軌跡,學習優(yōu)秀的表現(xiàn)方法,是學習透視的必經(jīng)之路。
人教版初中美術課本八年級下冊中選擇了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作為欣賞作品。欣賞這幅畫時,不僅要引導學生欣賞該畫的現(xiàn)實意義,人物塑造,戲劇場面,生動構圖,而且要引導學生理解其透視法上的成就。
畫家在空間及遠近法的處理上很有他獨到之處。他巧妙而又精確地運用透視法則,把一切透視都集中在耶穌頭(平行透視的主點)上,在視覺上使他成為統(tǒng)轄全局的中心人物。同時,達·芬奇還巧妙地延伸了壁畫的空間。整個畫面遠遠望去,感到縱深很遠,從耶穌背后的窗口,可以看到耶路撒冷美麗的黃昏景色。此外,達?芬奇還正確地運用透視原理,把《最后的晚餐》畫在食堂墻壁上部,使水平線恰好與畫中的人物和桌子構成一致。因而使進入食堂的觀眾產(chǎn)生視覺和心理上的錯覺,仿佛自己也參加了耶穌和眾門徒舉行的晚餐,有如臨其境之感。
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欣賞這些大師的繪畫作品中的透視方法的運用,從而使用學生知道了透視法在實際繪畫中的作用,從典范中吸取營養(yǎng),開闊眼界,受到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