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蔓
摘要:目前高職院校實施績效考核已取得很大成效,但從高職院校發(fā)展目標及人才培養(yǎng)目標角度分析,高職院校的績效考核還需從教師團隊、制度匹配、激勵機制等方面加深認識并進一步調整、改善,以有效達成教師與學院共贏局面。
關鍵詞:高職院校;績效考核;標準;指標
績效考核因其是績效管理的重要內容,是考評員工的工具,是薪酬的基礎,是管理者的獎懲依據,而得以在各類組織中廣泛應用。高職院校應用績效考核為時不短,到目前為止,各高職院校通過人力資源部門和各系部的共同努力,已能熟練地運用績效考核方法對教師進行年度、學期考評。但將視角聚焦到績效考核在學院發(fā)展目標及人才培養(yǎng)目標實施的促進作用方面,會意識到高職院校的績效考核任重道遠。
一、高職院校績效考核現(xiàn)狀
績效考核是高職院校為了實施教育教學目標,根據教師崗位職責,運用一系列標準和指標,通過科學的方法對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完成教學科研工作的數(shù)量、質量,以及為院校做出的貢獻等作出價值判斷。
目前高職院??冃Э己说膬热莺蜆藴视械氖歉鞲呗氃盒8鶕陨砉芾?、部門職責要求,憑借以往人事經驗由人力資源部門統(tǒng)一設計,有的是各系部根據年終考核要求自行設制。雖無正規(guī)統(tǒng)一指導性文件,也缺乏一些規(guī)范依據,但一級考核指標皆能體現(xiàn)素質、教學、科研、人才培養(yǎng)、學科建設這五個方面內容,差異從二級考核指標開始,更多出現(xiàn)在三級考核指標、權數(shù)、賦分標準方面。差異可顯示各高職院??冃Э己说奶厣?,傳遞績效考核目的、任務的信息,表明考核指標的科學性、客觀性程度,透露績效考核中存在的問題。
二、高職院??冃Э己岁P鍵事宜
通過學習績效考核可知:不同的組織,不同考核目的,不同的標準,不同的方法等,將會左右績效考核實施方向而收到不同的結果。如不同考評者的價值取向造就不同評價標準。所以績效考核并不是眾多人認為的那樣簡單,可做為高職院校順應潮流、跟風推進的一種人事制度改革形式,學和做一些表面性知識及工作,就可收獲預期成效??冃Э己耸且话央p刃劍,把握不好將會面臨適得其反的嚴重后果,所以有必要認真分析和斟酌一些問題。
(一)績效考核應突出高職特色
高職院校主要培養(yǎng)高技術應用型人才,需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和基礎、專業(yè)知識以及專業(yè)領域內基本能力、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對高職教師教書育人要求:具備教師職業(yè)道德素質;擁有高水平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實踐技能;自我不斷發(fā)展意識。高職院校的核心實力來自于教師整體水平,所以績效考核主要目的是逐步提升教師團隊的綜合實力。
1.為打造強有力的高職教師團隊服務
(1)有的放矢地發(fā)展教師的所長。人無完人、人的能力有長短,教育對人的培養(yǎng)不能搞“一刀切”的培養(yǎng)模式,應因材施教。對教師能力要求同樣不能是一個標準模式:要求所有的教師同時在專業(yè)知識、實踐技能、教學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全面發(fā)展并希望有所突破,這是與人的本質、發(fā)展特性相違背的,也是不現(xiàn)實的。目前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教師的工作壓力和精神負擔都不輕,如果再強人所難地全方位要求,會使教師長期處于疲于應付的狀態(tài),造成任一方面的工作效果差強人意,而直接影響學院的整體目標。
(2)利于可持續(xù)性教師梯隊形成。教師隊伍是由不同閱歷、年齡、學歷、專業(yè)、職稱等個體教師所組成,從事高職教育工作的時間長短決定了工作成效的差異,所以應為教師提供個人能力逐步形成和不斷提升的機會。如采用統(tǒng)一的績效考核指標進行考核,會使處在不同級別、崗位上的教師產生怨氣和不滿,滋生一些內部矛盾,是另一層面上對績效考核的公平性原則的破壞??冃Э己艘蔀榻處熉殬I(yè)生涯發(fā)展規(guī)則、教師培訓依據,人力資源開發(fā)工具,必須糾正這種對教師隊伍的梯隊形成、結構優(yōu)化等作用甚微的做法,采用不同的考核標準,區(qū)別對待,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教師職業(yè)進步和個人需要。[1]
2.學術科研考核的正確定位
學術科研是高校的任務之一,自然成為績效考核的必備內容。但高職院校的二、三級指標需認真具體分析和推敲:除正確反映教師科研數(shù)量、質量,鼓勵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外,指標、權數(shù)、賦分標準設計還發(fā)揮著導向作用。學術科研是目前高校排名的主要因素,個別高職院校模糊了學術科研定位:如高職院校學術科研應立足于服務自身建設和發(fā)展,服務于本校的教學,與本科院校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參照本科院校來制定,屬強行拔高標準,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還讓許多教師在畏難情緒下產生負面、消極的應對方式。學術科研考核必須量力而行,堅持循序漸進原則。
(二)學院制度與績效考核相匹配
高職院校一旦實施績效考核,績效考核就成為學院的一種管理制度,必須與學院現(xiàn)行的所有規(guī)章制度相融合、銜接,成為一個完整的有機體系。如學院要解決學術科研發(fā)展的瓶頸問題,一方面要加強學術科研的考核力度,另一方面需從制度上保障教師的學術科研行為。如教師能利用的科研資源是否充沛;課題申請的條件難易;與其他院校、科研機構、企業(yè)合作及參加學術會議、課題組的機會是否均等;獲取資料途徑是否暢通等。缺少其他制度配合、保證,只是年終進行考核,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實質性問題,結果反而被形式所代替,甚至還引起學院上下對績效考核的反感。
(三)強化績效考核激勵機制
高職院校的績效考核最終目的并不只是為了考核而考核,而是借此形成一種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通過激發(fā)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完成既定個人及組織績效,并在此過程中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形成高職院校核心實力,來保證有效地實現(xiàn)學院發(fā)展目標。
1.滿足教師需求的績效考核指標
高職院校的教師為知識型員工,有著混合交替式的需求結構。按激勵理論可知:只有滿足了教師與自己的貢獻相稱的報酬、個人成長與發(fā)展、尊重、自我實現(xiàn)[2]等方面需要,才能調動教師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才能產生凝聚力作用。一些高職院校在設計績效考核指標時,缺乏激勵需求理論的認識:一是考核指標苛求,干得多失誤就越多,讓許多教師避難就易;二是考核結果與薪酬的失衡,造成教師只完成最低工作量,而把教學精力轉移到校外,形成甲校的教師到乙校作為外聘教師承擔教學任務,而甲校的教學任務需乙校教師來幫助完成的一種怪圈。所以需對現(xiàn)行的績效考核指標進行重新審視、調整和完善,發(fā)揮應有的激勵導向作用。
2.合理的績效考核標準
績效考核的對象是全體教師,它真正價值在于確保全體教師對學院發(fā)展和培養(yǎng)目標的投入,而不是僅為了獎勵和懲罰教師。所以考核標準水平設置最好遵循正態(tài)分布:90%能完成績效任務;5%達到優(yōu)秀標準;5%需努力改進[3]。切忌兩種趨向:一種把績效考核當成管、卡、壓的工具,讓人人自危,或為自保而成為教師間互相攻擊、激化矛盾的問題;一種是不傷和氣,走走形式,低標準讓大家都輕松過關。這兩種情況都是對績效考核的扭曲和否定。
3.客觀處理績效考核結果
高職院校績效考核多采用360°考評方法:領導評價、專家與督導評價、同事評價、學生評價。前三項不可避免有非常大的人際關系因素干擾;而后者不可排除對認真負責、嚴格要求的教師借此報復的現(xiàn)象,最終造成教師為了教學質量的測評符合要求,反而放棄一些職業(yè)道德標準,成為“鉆營”教師。所以,在三級指標設計上應盡量客觀化:可根據考評者人數(shù),確定去除最高分與最低分合理數(shù)量方法;建立無阻礙溝通渠道,確保信息暢通,盡量消除一些不必要的干擾和誤會,使考核結果更加接近事實。
(四)不斷賦予績效考核指標內容新的生命力
高職院校的績效考核長期目標是為學院的戰(zhàn)略發(fā)展目標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服務,短期目標是為了解決學院當前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服務。事物是處在不斷變化之中,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主要矛盾,所以績效考核指標不能一成不變,必須適應新情況變化作適當調整??冃Э己松婕暗浇處煯斍暗暮烷L遠的利益,只有不間斷地跟蹤、檢驗、診斷、反饋,處在逐步完善、應用開發(fā)過程中,才能保證考評的準確性和公正性,才能提高滿意度,促成優(yōu)秀績效。
三、結 論
高職院校要充分發(fā)揮績效考核的作用和意義,必須結合高職院校目標和實情,依據巴萊多二八定律,分析和把握高職院校績效考核最重要和精髓部分,才可步入績效考核成功實施的捷徑。
參考文獻:
[1] 徐文,胡偉.高校教師績效考核的問題與對策[J].武漢
商業(yè)服務學院學報,2011,(2).
[2] 鄧玉龍,張龍,奚紅華.知識型員工的激勵機制研究[M].
東南大學出版社,2011.
[3] 中國就業(yè)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師(三
級)[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