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棟
通過鄭州市體育學科優(yōu)質課的評審工作,使我們感受到,各區(qū)、各級領導對體育教學的重視以及體育教研工作開展的力度和體育教師自身素質的加強與提高。其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幾方面:
一、扎實的基本功
基本功是青年教師必備的條件,而老教師在基本功上表現(xiàn)出來的成熟與老到,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和努力的目標。吉中嶺老師和趙愛玲老師對籃球技術熟練的掌握和運用,讓我們看到教師長年鍛練的結果。在示范中,步伐靈活,技術準確;在講解動作要領時,清晰細致;在教學中,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學生的活動中,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對學生平時課堂教學的要求?;竟τ诟鲗W科教師來說,都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能夠掌握扎實的基本功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體育教師所要掌握的基本功更是多樣、多面、多能的。由此我感受到,我市多年來一直舉辦的“中小學體育教師基本功大賽”使我們一線的體育教師受益匪淺,從扎實的基本功上,我們看到了體育教師不同于他人的風采,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色,以及不斷提高的素質與修養(yǎng)和不同專業(yè)的高超技術。
二、音樂的適度把握
在體育課堂上音樂的使用已經(jīng)非常普遍,并成為了體育教學中,調節(jié)課堂氣氛,進行美育教育的一種方法和手段。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學生的年齡階段。每個人對音樂的欣賞能力不同,就會有不同的選擇,是因人而異的。在我們體育教學中對于音樂的使用,我認為也是同樣的道理,做到因學生而異。每一階段的學生從身體到心理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現(xiàn),他們對音樂的接受力也有所不同,教師應當選擇一些學生能夠理解、聽得懂的音樂運用其中,而不是自己喜歡的音樂。袁晨老師就很好地把握住了這一點。在教授學生正確地走的姿勢時,教師選擇了跳躍性較強、音律清晰又不失活潑的音樂。課堂上,小朋友們非常高興得跟著音樂,擺起手臂,抬起小腿,有節(jié)奏的走著輕松的步伐,效果很好。
2、教學內容的需求。體育課的教學中課形是多樣的,如:情景教學課、技術教學課、游戲活動課等。在各種不同類型、不同內容、不同技術的課堂教學中,音樂的運用就不能千篇一律,而是應該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確定音樂在各部分的使用。郭真老師在教授《正面下手發(fā)球技術》課程時,基本上沒有使用音樂。教學效果不僅沒有受到影響,反而突出了教學的過程,清晰了教學手法。而對于情景類的教學課,我們還是應該選擇一些音樂來配合我們的教學需求,以此達到引導、調節(jié)、激發(fā)等作用,使我們的課堂更有情趣、更充滿藝術之美。
3、音樂使用的比例。聽音樂可以提高我們的素質和修養(yǎng),聽好的音樂就是一種欣賞和領略。但是,不管多好的東西,都應適可而止。在課堂中,音樂的使用也是這樣。教師一定要明確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各部分使用音樂的目的和用意。目前,我們的體育教師在音樂的使用上表現(xiàn)出了一些盲目性,特別是水平一階段。學生年齡小,情景教學類課程出現(xiàn)的較多,音樂經(jīng)常會貫穿整個課堂,從熱身音樂—游戲音樂—背景音樂—放松音樂等,使我們感到音樂的雜亂、教學主題和內容被音樂所覆蓋,有一種喧賓奪主的味道。那麼,這種無序的音樂使用對于課堂教學就是一種破壞。所以,我們在音樂的使用上要根據(jù)情況而定,要讓音樂在我們的課堂上發(fā)揮它的閃光之處,促進我們的課堂教學,成為體育教學中的特有的輔助手段,充分展現(xiàn)音樂在體育課堂上的魅力所在。
三、巧妙的創(chuàng)意
在體育展示課中,參賽者巧妙的設計和新穎的創(chuàng)意也使我們感受到教師準備期間確實做到了“備教材、備學生、備場地”,主要表現(xiàn)有:
1、坐球器。關于籃球、排球、足球等的球類教材,在教學中我們老師也教授了不少。但是,在室外的教學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球被風吹的滿場跑的情況。那么,李丹老使用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器材“坐球器”,當教學中暫時不使用籃球時,學生們就把球放在“坐球器”上,這樣球就不會被風吹跑了。器材不大,但在室外的教學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大家可以借鑒一下。做法:從廢紙盒上剪下一條寬約3公分,長約30公分的紙板,把它圍成圓形兩頭相連即可。讓我們也動手試一試吧。
2、跪跳起輔助練習法。李楷彬擁有嚴謹和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他在這節(jié)以復習為主的技巧教學課上,李老師在跪跳起練習環(huán)節(jié)中使用了一種輔助練習。學生在最初的練習中,跪在3-4層小墊子上,從相對高度跪跳下,在練習幾次以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和對動作的掌握,依次把小墊子撤下,直到能夠在平面上完成動作為止。這種方法得到了老師們的認可和一致好評?!肮蛱稹眲幼骺此坪唵?,但做起來卻要多方面力量的配合,沒有學習過的學生或者是力量較差的學生完成起來確實有一定的難度,而李老師的這種方法正是針對這些問題來設計的,也是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直接運用的,希望這種輔助方法能夠幫助我們的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跪跳起”這個動作。
3、滾翻過圈。前滾翻和后滾翻是體操技巧動作中常見的教學內容。在授課中,教師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是學生連貫動作團身不夠;前、后滾翻的翻滾路徑偏移,忽左忽右。對于這些問題,黃奎老師運用的滾翻過圈的方法在實際的教學中對防范這些問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方法:在兩塊展開的小墊子的中間,立一個藤圈。練習中,一人扶圈于墊子一側,另一人進行滾翻練習,由圈中鉆過。效果:通過實際的運用,我們會看到,由于藤圈的范圍是有限的,所以學生在滾翻過圈的時候,會下意識地把自己的身體團的更緊,并有意識的盡量沿著直線進行滾動,避免在活動中碰到藤圈或者是把藤圈撞倒。器材是普通常見的,只要我們教師能夠把它巧妙的利用到課堂中去,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4、游戲“推手”。游戲“推手”與游戲“角力”是力量作用相反的兩個活動?!巴剖帧笔请p人游戲,學生面對面,雙腳前后站立,雙手掌心互對,同時用力推向對方,直到一方被另一方推離自己所占的位置為止。就是這樣一個小游戲,被宋利江老師運用到籃球課的教學中,不僅起到了引入、承接和鋪墊的作用,而且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感受到籃球傳球的用力方法和對接球時的緩沖回收動作的掌握。通過現(xiàn)場的教學,我們發(fā)現(xiàn)宋老師對所授課的內容是經(jīng)過認真分析的。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感受動作的重、難點,比單一的講解示范,更容易被小學生接受和理解。因此,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部分都應該是圍繞主教材來設定的,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教師意圖,能夠較好地掌握技術動作。
5、對抗。在張利強老師的足球課的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顛球“對抗”,使整個的課堂達到了一個高潮。教師與技術較嫻熟的學生各持一球,進行顛球對抗,其他學生在旁邊為他們鼓勁兒、加油,還有地為自己所關注的一方數(shù)數(shù)“15、16…”,我們在場的老師也被這一場面所觸動,關注著對抗的結果。學生們不僅激動,而且躍躍欲試的也想露一手呢!“對抗”手段的使用有兩個先決的條件:①教師動作非常嫻熟或者專業(yè)性較強;②與教師對抗的學生在此方面是其特長。雙方的“對抗”表現(xiàn)得越突出,現(xiàn)場的氣氛就越激烈,學生反饋于課堂的是積極地參與、加強自身鍛煉的愿望和自我展示的欲望。有了視覺上的沖擊和心理上的感受,學生們就會非常好地完成學習和聯(lián)系的任務,使課堂的教學達到更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