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靖
摘要:話劇《雷雨》是中國現(xiàn)代戲劇文學(xué)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劇作者曹禺曾說自己寫劇本“醉心于人物的塑造”,寫戲主要是寫人。本著對藝術(shù)的這一追求,他筆下誕生了無數(shù)個個性鮮明的人物藝術(shù)形象,而成名作《雷雨》中的幾個主要人物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成為廣為人知的性格典型。正如之前大家所研究過的,繁漪是最具有雷雨性格,個性鮮明的女性,是《雷雨》中的雷雨意象的最佳詮釋人選,她是五四運動以來女性追求個性解放、自由、民主獨立的代表人物。
關(guān)鍵詞:雷雨;繁漪;悲劇
一、繁漪人物形象的來源
小說中的人物不是指代著具體實際的一個人,但是我們不能否認(rèn)小說中的人物是來源于實際生活中。繁漪這個人物形象不是憑空而來,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繁漪”,她們在陰溝里討生活,但是心卻生的比天高,而上天并不垂愛她們,就像生在熱帶的植被,本該被“滋潤”的她們,卻被罰生長在沙漠中。她們長期在對于她們而言不正常的環(huán)境中生長,呼吸不到一口自由的空氣,多半美麗純潔的心靈會被扼殺、窒息,她們最終變得抑郁、乖戾、“不懂規(guī)矩”為人們所不能理解和記恨。因此,他在創(chuàng)作《雷雨》的時候,最早想出,也感到最真切的是繁漪。關(guān)于這個人物的原型,他曾說:“我有一個很要好的同學(xué),我常到他家去玩。他有個嫂嫂,我和她雖然見過面,卻沒有說過幾句話。她的丈夫是個相當(dāng)好的人,她也很賢慧。后來,我聽說她和我那個同學(xué)有了愛情關(guān)系。我很同情她。因為我知道,他是不會為了這個愛情犧牲什么的。這個女人就像在我心頭放了一把火,當(dāng)我寫《雷雨》時,就成了現(xiàn)在的繁漪.”曹禺先生對他朋友的這位嫂嫂的遭遇十分敏感,引起了他的尊重和同情。
二、繁漪的形象和性格
繁漪出身于封建有門第的家族并在自己十八歲花樣年華嫁給了大自己十幾歲的周樸園,她敢愛敢恨,對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樸園,也不放在眼里。由于她的思想和年齡都與周樸園有著深深的代溝,他們夫妻在思想上、感情上甚至愛情上都沒有什么交集。這段婚姻令她窒息,她在周家也沒有實際的地位,只是個擺設(shè)罷了。周樸園這個冷酷、專橫的封建資本家,一直在極力維護(hù)自己在家中的威嚴(yán),他或許是真情的紀(jì)念侍萍,但卻依然為了地位、面子冷酷的拋棄了她。而對于和他門第匹配的繁漪卻假情假意,更多的是忽視她的情感需求。
作者書中是這樣為繁漪做出場描寫的“她一望就知道是個果敢陰鷙的女人。她的臉色蒼白,只有嘴唇微紅,她的大而灰暗的眼睛同高鼻梁令人覺得有些可怕。但是眉目間看出來她是憂郁的,在那靜靜的長的睫毛的下面,有時為心中的郁積的火燃燒著,她的眼光會充滿了一個年輕婦人失望后的痛苦和怨望?!薄八龝勰闳缫恢火I了三天的狗咬著它最喜歡的骨頭,她恨起你來也會像只惡狗,不,多不聲不響地恨恨地吃了你的。”
在接下來的場景中,尤其是人物對話中,繁漪性格有了更充分的表現(xiàn)。周沖跟她說他喜歡四鳳時她的話:
(驚愕,停,自語)“怎么,我自己的孩子也……”
“這倒像我自己的孩子。不過我怕你走錯了。第一,她始終是個沒受過教育的下等人。你要是喜歡她,她當(dāng)然以為這是她的幸運。”
(更驚愕)“什么?求婚?(這兩個字叫她想笑)你跟她求婚?”
從她的語言中,我們能感受到她的狹隘。她對四鳳是有偏見的,對兒子喜歡四鳳表現(xiàn)出來的是驚愕,覺得十分可笑,而這種偏見更多來源于她的封建門第等級觀念。所以她在對于兒子的愛情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個封建舊式家長的性格特征。在周萍與她對話時她的話:
“我不是!我不是!自從我把我的性命,名譽(yù),交給你,我什么都不顧了。我不是他的母親,不是,不是,我也不是周樸園的妻子?!?/p>
“你受過這樣高等教育的人現(xiàn)在同這么一個底下人的女兒,這是一個下等女人——”(冷笑)“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個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來的?!?/p>
(懇求地)“不,不,你帶我走,——帶我離開這兒,(不顧一切地)日后,甚至于你要把四鳳接來——一塊兒住,我都可以,只要,(熱烈地)只要你不離開我?!?/p>
從這段話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在情愛中瘋狂甚至變態(tài)的一個女人形象。她為愛瘋狂到忘卻自己的身份,忘記自己的丈夫兒子,依舊看不起諷刺貶低四鳳,遭到拒絕又威脅利誘周萍,軟硬兼施失敗后,甚至可以委曲求全,同自己看不起的“下等人”共同分享愛情!繁漪對待別人表現(xiàn)出的是封建狹隘,但在自己的愛情上,她卻想沖破封建思想這道防線!她是一個自私的矛盾體。
當(dāng)然,她對舊制度的反抗是有一種畸形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的,她在重壓下,常常無助、自卑、甚至自虐。這是蘩漪無法擺脫的弱點。正象作者所說,她陷入了“一口殘酷的井”。作者用力刻畫了這個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她對周家庸俗單調(diào)的生活感到難以忍受,對陰沉的氣氛感到煩悶,對精神束縛感到痛苦,她要求掙脫這一切。在一定意義上她也是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者。而劇本又使她在難以抗拒的環(huán)境中走向變態(tài)的發(fā)展:愛變成恨,倔強(qiáng)變成瘋狂。悲劇的意義于是就更加深刻和突出。蘩漪這一悲劇形象,是曹禺對現(xiàn)代戲劇的一大貢獻(xiàn),深刻地傳達(dá)出反封建與個性解放的五四主題。劇中蘩漪在雙重的悲劇沖突雖走完她心靈的全部歷程。在這個悲劇女性身上,閃爍出曹禺卓越的藝術(shù)才華。
(作者簡介:張 靖,周口師范學(xué)院中文系2011級漢語言文學(xué)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