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介甫
習仲勛是我國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和新中國的誕生,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為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頑強奮斗,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今年是習仲勛100周年誕辰,筆者從習仲勛的輝煌業(yè)績中采擷出他關注文化藝術領域和關懷文藝工作者的片斷,獻給讀者。
關心綏德分區(qū)文工團的建設
1943年秋,延安魯藝文工團來到綏德分區(qū),首場演出是在綏德師范學校的操場上。他們演出的大秧歌《兄妹開荒》、《推小車》、《張不漠鋤奸》、《夫妻逃難》、《趙富貴自新》等節(jié)目,形式新穎活潑、內(nèi)容生動深刻,很有教育意義。那天,整個操場被前來觀看演出的群眾擠得水泄不通,到處人頭攢動。魯藝文工團的演出,轟動了綏德縣城。
此后,魯藝文工團到子洲、米脂、佳縣、吳堡各縣巡回演出,在近半年的演出時間里,綏師、米中的學生們也自編創(chuàng)作排練了《王老漢與八路軍》、《李桂英紡線》、《雙喜臨門》、《回歸》等小秧歌劇配合魯藝文工團的演出,收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魯藝文工團完成巡回演出后,回到綏德縣,專門向綏德地委、專署作了匯報演出。時任地委書記的習仲勛看了演出后,高興地說:“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革命的文藝是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武器。我們綏德分區(qū)要成立一個文工團,你們是骨干就不要回學校去了,留下來做建團籌備工作?!绷曋賱捉又f:“我和張庚(我國當代著名戲劇理論家、戲劇教育家、戲劇史家,參與組織《白毛女》等新歌劇的創(chuàng)作)同志談了,請延安魯藝給我們調(diào)來幾位藝術家,幫助我們培養(yǎng)文工團,為分區(qū)50萬人民群眾服務?!?/p>
1944年夏天,綏德分區(qū)文工團正式成立,全團60多人。1947年秋,沙家店戰(zhàn)役勝利后,習仲勛去前總開完會回來,路過綏德專程看望了文工團的同志們。他指示說:“今年冬天西北野戰(zhàn)軍不再進行大的戰(zhàn)役了,集中在清澗、延川縣一帶休息整訓,你們文工團準備好劇目去前總政治部報到,為部隊慰問演出?!?/p>
團領導說:“文工團快要解散了,人心不安,情緒波動很大。”
“解散?為什么?”習仲勛問。
團領導說:“分區(qū)經(jīng)費困難,上級說,養(yǎng)一個文工團不如養(yǎng)一個連隊,解散了,下到區(qū)鄉(xiāng)地方工作去……”
習仲勛說:“建設、培養(yǎng)一個文工團多不容易?。∧銈冞@個文工團是我看著組建成長起來的,周副主席指示,要保留你們文工團。分區(qū)既然經(jīng)費困難,就把你們調(diào)到西北局,改名為西北文工第二團,由宣傳部直接領導?!?/p>
1948年,文工團被編為由西北局領導的西北文藝工作二團,并按照習仲勛的指示,緊跟前總轉戰(zhàn)關中新區(qū)。全團緊張地做著慰問準備工作,新排了秦腔戲《窮人淚》,整理了《白毛女》、《血淚仇》和一批新秧歌劇,下到部隊慰問演出,為部隊訴苦三查進行新式整軍運動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1948年春節(jié)前夕,西北文工二團結束了慰問演出回到西北局駐地綏德義合鎮(zhèn)進行年終總結。一天,演員姜應宗離開團部,去賀家川西北財委領取業(yè)務經(jīng)費。途中,他遇到邊區(qū)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劉景范,還有西北局書記習仲勛、副書記馬明方等人,他們是去米脂縣楊家溝毛澤東駐地開會的。
習仲勛看到姜應宗后,勒住馬韁繩問:“應宗同志你到哪里去呀?”
姜應宗回答:“到西北財委領款,排新戲做服裝、道具?!?/p>
習仲勛高興地說:“好??!回去告訴你們團長,排好劇目準備回延安,占據(jù)延安的敵人呆不久啦!你們文工團回去后,要廣泛地為延安人民演出,為機關干部演出,還要做延安收復后的工作。”
當天,姜應宗回到文工團,向團長李華生匯報了習仲勛的指示,李華生隨即向全體人員進行了傳達。
1948年春,冰消雪化,西北文工二團奉命回到了延安。此時,西北人民解放軍新式整軍運動剛剛結束,彭德懷指揮部隊打出了邊區(qū)。習仲勛于是指示西北局宣傳部:文工二團要奔赴前線,為各縱部隊慰問演出,并告訴二團領導要做進駐西安的準備工作。
文工二團回延安后,一方面緊張地創(chuàng)作排練劇目,一方面學習進入大城市軍事管制的方針政策以及進入大城市的組織紀律問題。1949年5月上旬,文工二團成員穿上軍事管制委員會發(fā)的新服裝,背上背包向西安進發(fā)。
5月25日,文工二團進城,駐地在“中正堂”。之后,進行文藝節(jié)目的緊張排練工作,準備為當?shù)厝罕姾筒筷犙莩觥?/p>
7月10日,扶眉戰(zhàn)役勝利結束,勝利的消息立刻傳遍了關中平原,傳遍了古城西安的街頭巷尾,人民群眾歡欣鼓舞,奔走相告。
一天下午,習仲勛在西北局宣傳部部長李卓然陪同下來看望文工團的演員,他關切地說:“你們住在沒有玻璃窗子、幾面透風的房子里排練和生活,你們辛苦了?!苯又终f:“這次扶眉戰(zhàn)役打得很好,殲滅了胡宗南企圖反撲西安的主力部隊,其殘部奪路向四川逃竄,我軍正在追殲之中。從此,西安永遠回到人民的懷抱之中,你們再也不會聽到晚上打黑槍、也不會擔驚受怕睡不好覺了,‘長安,長安,長期平安。今后你們要廣泛地為西安人民公演,發(fā)揮革命文藝的作用,把伙食搞好些,保證身體健康?!?/p>
習仲勛對文工團的慰問和關心,使每個演員心中都無比感動。根據(jù)習仲勛的指示,文工團向西安人民舉行了更廣泛的演出,白天在廣場演出新秧歌戲,晚上在劇場輪番演出《白毛女》、《血淚仇》、《窮人恨》、《劉胡蘭》、《王貴與李香香》等大型歌劇,場場爆滿,盛況空前。
對常香玉的深情關懷
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美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囂張氣焰、鴨綠江邊燃起的戰(zhàn)火,激起了全中國人民極大的義憤,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分內(nèi)之責。1951年春夏之交,全國上下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支持抗美援朝的捐獻活動。這個活動,深深地震動了當時在西安領導著香玉劇社的豫劇藝人常香玉。她思前想后,和丈夫陳憲章商議,決定用義演的收入,捐獻一架飛機,為抗美援朝做出貢獻。
捐獻義演自1951年8月5日開始,常香玉和香玉劇社的同志們從西安出發(fā),用半年時間,演遍開封、鄭州、新鄉(xiāng)、武漢、廣州、長沙6個城市。經(jīng)過180多個日日夜夜演出,劇團的演員同志們節(jié)衣縮食,克服困難,終于提前超額完成捐獻一架戰(zhàn)斗機的任務。
1952年2月,劇團回到西安,西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西北文聯(lián)專為全體演員舉行了慶功大會,并對劇團的義舉給予了高度評價。
捐獻活動結束后,陳憲章向有關領導部門寫了一份報告,回顧總結了捐獻義演這段不尋常的歷程。時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宣傳部長的張稼夫把這份報告轉呈當時的西北局書記習仲勛。習仲勛認真審閱后,在報告上面寫了“愛國主義的典范”的批示。
過了幾天,習仲勛派人把常香玉和陳憲章接到了自己的辦公室,他放下手頭的工作,親切地與他倆交談。習仲勛說:“你和你的劇社,傾注全力,用自己演出的收入,捐獻一架飛機,這對志愿軍、對全國人民都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香玉同志,你是當之無愧的愛國主義的典范。你們的愛國壯舉,在全國乃至國際,都有很大的影響。”
常香玉說:“義演捐獻是我應該做的事。我們不能去前線打仗,但是我們會演戲,只能用這種方式盡到我們的責任。因為有黨和政府以及廣大群眾的支持,才順利地完成了任務。謝謝習書記的鼓勵。”
習仲勛接過話茬:“我看過你演的《花木蘭》、《拷紅》,你的唱腔很好,吐字清楚,不用看字幕就能聽明白,是真功夫呀!”
接著,習仲勛又仔細詢問常香玉的生活情況,了解劇社的現(xiàn)狀,并說:“劇團有什么困難可以找宣傳部和西北文化部幫助解決?!?/p>
1952年,習仲勛上調(diào)北京,先后任國務院秘書長和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1962年,在八屆十中全會上,他遭康生一伙誣陷迫害,被加上許多“莫須有”的罪名,兩次下放洛陽。直至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習仲勛才獲得徹底平反。在中央分配工作之前,他住在鄭州中州賓館待命,常香玉特地前去看望他。這時的習仲勛,已經(jīng)60多歲了,但他面色紅潤、精神抖擻,風采不減當年。
常香玉說:“你在洛陽這些年,吃了不少苦,受了許多委屈,一定很累吧,身體還好吧?”
習仲勛說:“累算啥,下去鍛煉鍛煉有好處。我每天早上跑15里,還能工作。”
習仲勛隨后詢問常香玉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常香玉說:“挨的批斗、受的折磨就不用說了,后期在西華農(nóng)場住了3年,學到不少本領,知道怎樣給蘋果樹剪枝,知道怎樣才能讓它掛果,用架子車拉土運糞,用巧勁兒才能一下子倒凈。通過勞動鍛煉,才真正知道一粥一飯來之不易。我還能演戲,每天都在堅持練功?!?/p>
習仲勛說:“這很好,練功要堅持,藝術要提高,總的來說,要不斷前進,要向前看。”
20世紀80年代初期,習仲勛從廣東被調(diào)回中央工作。1982年,常香玉和鄭州市豫劇團進京演出《花木蘭》和陳憲章編寫的現(xiàn)代戲《柳河灣》。為了培養(yǎng)青年演員,花木蘭這個角色是由3個人分別扮演的,常香玉的學生虎美玲、王希玲演前面幾場,后面則由常香玉接著演完。
一天,習仲勛到劇場看戲,他多年沒有看常香玉演戲了,當時沒有認出來。劇終后他退場時,隨行人員告訴他最后扮演花木蘭的是常香玉,習仲勛立即轉身返回,特地來到后臺向常香玉和學生們表示祝賀,并高興地對所有演員說:“豫劇是河南重要的地方戲,也是中國的五大劇種之一,你們的精彩演出展現(xiàn)了豫劇風采。當前在祖國藝苑百花盛開的大好形勢下,看到你們這一代新秀正在茁壯成長,我感到豫劇后繼有人了!”一番話使大家深受鼓舞。
此后,常香玉和陳憲章每次去北京開會,都要到習仲勛家去拜望。習仲勛每次都會留他們一起吃飯。1990年,河南人民廣播電臺舉行建臺40周年大慶,邀請首都幾位著名藝術家來鄭州參加慶祝演出,其中就有習仲勛的兒媳歌唱家彭麗媛。彭麗媛離京之前,習仲勛特意交代她到鄭州后要去看望常香玉。雖然此行彭麗媛的日程安排得很滿,但她還是擠出時間,帶著禮物來到常香玉的家中,轉達了習仲勛的問候。
習仲勛對常香玉的鼓勵和關懷,體現(xiàn)了黨和政府對文藝人才的關懷,對戲劇事業(yè)的高度重視。
為了秦腔戲曲的振興
數(shù)十年來,習仲勛不管是在地方工作還是到了中央都十分關注家鄉(xiāng)秦腔戲曲的改革和發(fā)展。
1958年,陜西省文化局決定成立“陜西省戲曲赴京演出團”,演出團由陜西省戲曲劇院的二團(秦腔團)及眉碗團和易俗社組成,原計劃9月在京匯報演出。8月下旬,省文化局派演出團總團副團長楊公愚、畢雨及秘書李哲明等6人先期赴京聯(lián)系演出工作。行前,當時的省領導對楊公愚指示:“到京后先向習書記匯報演出團的演員陣容和劇目,爭取領導的支持。”
到北京的當日黃昏,楊公愚等與習仲勛的秘書張志功取得了聯(lián)系,請他向習仲勛匯報來京的任務,并請求抽空接見。當時,他們以為習仲勛擔任國務院秘書長,政務繁忙,什么時候接見還很難說。誰知當晚9時許,張志功就打來電話說:“秘書長邀請你們10點鐘到他家去,他要接見你們。”
楊公愚、畢雨和李哲明立即驅車前往。當時,習仲勛正在國務院開會,請他們在家等一下??斓搅璩?點了,習仲勛才回來,見面后,他第一句話便說:“你們這個時候來干什么?”
正當大家發(fā)愣時,習仲勛說:“中央要在外地開會,領導都不在家,我也要去開會,沒有人招呼你們?!?/p>
大家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習仲勛說的是劇團這個時候來北京,時間選得不合適。接著,習仲勛向楊公愚、畢雨詢問了演出團的組成情況,有哪些劇目,演員陣容怎么樣。當他聽說這次演出既有新創(chuàng)作的劇目、又有經(jīng)過整理修改的傳統(tǒng)劇目,既有老演員也有中青年演員,特別是解放后培養(yǎng)起來的青年演員能在各個劇目中擔任主角后,十分高興。他說:“一個劇團或一個劇種要爭取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必須有兩條,一是要有好的劇目,一是要有好的演員?!苯又终f:“戲曲工作者已注意到這兩點,這是很大的進步。我建議你們演出團推遲來京?!?/p>
第二天,楊公愚、畢雨用長途電話向當時的陜西省省長趙伯平作了匯報。后經(jīng)陜西省委批準,文化局決定陜西省戲曲演出團于11月上旬赴京演出。
11月9日(星期天)上午,習仲勛邀請楊明軒、汪鋒、張奚若、張邦英、賀晉年、高登榜、榮高棠等老同志參觀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舉辦的增產(chǎn)節(jié)約展覽會,參觀后即在展覽館(北皇城根)的餐廳進行便餐,劇團的楊公愚、畢雨和李哲明也受邀參加。這時,進京演出團總團團長羅明和副團長史雷及老藝人劉毓中乘火車到京,立即趕赴展覽館參加接見。
習仲勛對大家說:“陜西劇團要來京演出,大家都很關心,但怎么演,怎么做工作?大家議議?!?/p>
羅明簡要地介紹了演出團的情況。老同志們聽了異常興奮,紛紛發(fā)表意見。大家對劇團在京第一場演出,先演什么戲,給誰演,意見不一。有的主張先演秦腔,秦腔是大劇種;有的主張先演眉戶、碗碗腔。
習仲勛非常注意聽大家的意見,集思廣益。他認為第一場應該先向中央文藝界領導作匯報演出。因秦腔有兩個團,不論先演哪個團的戲,都有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還是先演碗碗腔的《金碗釵》比較合適。因為碗碗腔原是陜西皮影戲的唱腔,屬于小劇種,現(xiàn)在由于陜西戲曲工作者的努力,搬上了舞臺,成為大戲,是一項大膽的革新,在音樂上也有很大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是值得向文藝界領導匯報的節(jié)目。然后再由秦腔兩個團分別向首都人民和中央黨政軍領導作匯報演出。
大家認為他的意見非常好,既在內(nèi)部做到一碗水端平,對外又有一種新鮮感,表現(xiàn)了一種創(chuàng)新的精神。隨后,習仲勛和大家又對如何宣傳,如何請文藝界的知名人士看戲、寫文章,如何向首都戲曲界觀摩學習等等方面交換了很多很好的意見,這對演出團在京演出都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啟示作用。
這次首場演出是在中國文聯(lián)的禮堂舉行的,劇目是碗碗腔《金碗釵》。周揚、錢俊瑞、田漢、夏衍等文藝界領導到場觀看。演出得到一致稱贊,大家都認為能把皮影小戲搬上舞臺,是一項大膽的創(chuàng)新,音樂優(yōu)美動聽,是一個成功的劇目。
12日晚,秦腔《三滴血》在國務院小禮堂演出,周恩來、朱德、陳毅、賀龍、薄一波、羅瑞卿、習仲勛等親臨觀劇。演出結束后,領導們登臺接見演員,祝賀演出成功,并合影留念。
15日起,演出團分別在各劇場向首都人民公演《游西湖》、《梁秋燕》、《趙氏孤兒》、《火焰駒》、《游龜山》等劇目。每晚都有2至3場演出,豐富了首都人民的文化生活。
24日,習仲勛在北京飯店舉行了一場招待會,由時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的張治中出面主持,邀請了數(shù)十位首都文藝界知名人士及表演藝術家來與陜西劇團全體同志見面。時任文化部代部長錢俊瑞也應邀參加了盛會。會上,張治中首先致歡迎辭,對京、陜兩地戲曲界同志在首都交流戲曲藝術,表示歡迎和支持。隨后,錢俊瑞、中國劇協(xié)主席田漢、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均即席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最后,習仲勛講話,他勉勵演出團同志一定要好好地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向首都戲曲界虛心學習,并希望首都文藝界的前輩抽空看看演出團的戲,給予指導和幫助。對其中的不足之處,要批評,也可以寫文章批評。招待會上,大家熱情暢談,交流經(jīng)驗,氣氛十分融洽。
爾后,歐陽予倩、梅蘭芳、田漢、曹禺、馬少波等陸續(xù)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日報》等報紙上發(fā)表了大量的評論文章,盛贊演出團的劇種、劇目和演員,對進一步擴大秦腔在社會上的影響發(fā)揮了推動作用。
(責任編輯:徐 嘉)